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习母语运用技巧、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诗歌是语文中一种基础的文学形式,其具有抒情性、趣味性、形体美和音乐美。儿童诗歌不仅朗朗上口、能吸引儿童足够的注意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其视野、增长其见闻,帮助其实现字词积累和智力水平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诗歌;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79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动听优美的语言和简练的形式能够极大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儿童诗歌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涵,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刺激儿童的创作潜能、丰富其情感世界,提升幼儿的语言接受与运用能力,帮助儿童实现语言协调性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学习儿童诗歌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逐渐实现语感的养成。
一、儿童诗歌概述
所谓儿童诗歌指的是将儿童作为欣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通常是使用生动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对社会状态和儿童生活状况进行描述,其中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将景物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儿童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韵律性强,且采取分行排列的模式,其类型多样,包括儿童诗、儿歌和谜语等。而我们在本文中所论证的儿童诗歌则包括童谣、儿歌、浅显易懂的故事等,其所适年龄段为6至9岁,完全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
二、利用儿童诗歌教学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儿童开展儿童诗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记忆,让他们通过熟读机械式的完成对诗歌的背诵,使其从诗歌的全篇内容中感受语境、体会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儿童的语言能力,帮助其实现学以致用。在儿童诗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帮助儿童明确字词的正确读音,教会其如何朗读诗歌,在诗歌的句读停顿中让儿童学会如何整理和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让儿童在朗读的语音语气变化和动作神态调整中感受儿童诗歌的艺术美和文学魅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作品情境。儿童在跟随教师学习朗读儿童诗歌的过程中会感受儿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领会其中情感,产生学习儿童诗歌的兴趣,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一)图文并貌,降低理解难度
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让儿童诗歌的教学以直观的形式推进,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诗歌。儿童正处于一个善于联想、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有活力的,他们可以通过想象赋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生命,如在他们的想象中鸟儿会说话、鱼儿会嬉戏、花儿会微笑……所以在教学中赋予儿童诗歌画面感,为他们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儿童想象力,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感知诗句中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以求让儿童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如儿童在学习《上学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儿童播放一段小孩子心情美好、快快乐乐去上学的动画视频,视频中的花草树木和鸟儿的心情都与小孩子一样灿烂,并与小孩子打招呼,在这样的美好画面中儿童可以感受到小孩子上学时的愉悦心情,更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
(二)创编故事,激发學习兴趣
尝试将诗歌内容编织成故事,吸引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也是提升儿童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儿童都喜欢听故事,通过讲解故事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儿童诗歌内容学习的兴趣,在故事中儿童可以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诗歌中描绘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再通过范读和提问儿童帮助儿童完成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进一步解读,使其理解语言运用的方法,促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如在让儿童学习诗歌《清明》时,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编制一个清明节时为亲人扫墓、缅怀先人的小故事,在故事中设置诗人与牧童的详细对话内容,以故事中的内容感染儿童,让他们体会清明时人们缅怀亲人的思绪、理解诗歌内容,从而学习可以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角色扮演,体味诗歌情感
角色扮演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让儿童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帮助其产生对课堂的兴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肢体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欢迎台湾小朋友》这一儿童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大陆和台湾的小朋友,让他们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想象二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体味双方情感并完成语言运用的练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诗歌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语言习惯,使其感受语境和语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对儿童语言的全面开发。善于利用儿童诗歌的开发与运用促进儿童语言教学的落实能够使儿童接受语言美的浸润、心灵得到净化、体会中国语言的魅力、享受情感世界的富有,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实现语言素养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小儿童必读儿歌小诗.南海出版公司,2002.12.
[2]冯思佩.儿童诗“导写”归真教学案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儿童诗歌;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379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动听优美的语言和简练的形式能够极大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儿童诗歌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涵,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刺激儿童的创作潜能、丰富其情感世界,提升幼儿的语言接受与运用能力,帮助儿童实现语言协调性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学习儿童诗歌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逐渐实现语感的养成。
一、儿童诗歌概述
所谓儿童诗歌指的是将儿童作为欣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通常是使用生动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对社会状态和儿童生活状况进行描述,其中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将景物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儿童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韵律性强,且采取分行排列的模式,其类型多样,包括儿童诗、儿歌和谜语等。而我们在本文中所论证的儿童诗歌则包括童谣、儿歌、浅显易懂的故事等,其所适年龄段为6至9岁,完全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
二、利用儿童诗歌教学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
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儿童开展儿童诗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儿童记忆,让他们通过熟读机械式的完成对诗歌的背诵,使其从诗歌的全篇内容中感受语境、体会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和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儿童的语言能力,帮助其实现学以致用。在儿童诗歌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帮助儿童明确字词的正确读音,教会其如何朗读诗歌,在诗歌的句读停顿中让儿童学会如何整理和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让儿童在朗读的语音语气变化和动作神态调整中感受儿童诗歌的艺术美和文学魅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作品情境。儿童在跟随教师学习朗读儿童诗歌的过程中会感受儿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领会其中情感,产生学习儿童诗歌的兴趣,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一)图文并貌,降低理解难度
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让儿童诗歌的教学以直观的形式推进,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诗歌。儿童正处于一个善于联想、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有活力的,他们可以通过想象赋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生命,如在他们的想象中鸟儿会说话、鱼儿会嬉戏、花儿会微笑……所以在教学中赋予儿童诗歌画面感,为他们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儿童想象力,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感知诗句中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以求让儿童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如儿童在学习《上学歌》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儿童播放一段小孩子心情美好、快快乐乐去上学的动画视频,视频中的花草树木和鸟儿的心情都与小孩子一样灿烂,并与小孩子打招呼,在这样的美好画面中儿童可以感受到小孩子上学时的愉悦心情,更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
(二)创编故事,激发學习兴趣
尝试将诗歌内容编织成故事,吸引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也是提升儿童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儿童都喜欢听故事,通过讲解故事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儿童诗歌内容学习的兴趣,在故事中儿童可以完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了解诗歌中描绘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再通过范读和提问儿童帮助儿童完成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进一步解读,使其理解语言运用的方法,促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如在让儿童学习诗歌《清明》时,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编制一个清明节时为亲人扫墓、缅怀先人的小故事,在故事中设置诗人与牧童的详细对话内容,以故事中的内容感染儿童,让他们体会清明时人们缅怀亲人的思绪、理解诗歌内容,从而学习可以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角色扮演,体味诗歌情感
角色扮演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让儿童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帮助其产生对课堂的兴趣,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肢体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欢迎台湾小朋友》这一儿童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大陆和台湾的小朋友,让他们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想象二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体味双方情感并完成语言运用的练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诗歌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语言习惯,使其感受语境和语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对儿童语言的全面开发。善于利用儿童诗歌的开发与运用促进儿童语言教学的落实能够使儿童接受语言美的浸润、心灵得到净化、体会中国语言的魅力、享受情感世界的富有,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升,帮助其实现语言素养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小儿童必读儿歌小诗.南海出版公司,2002.12.
[2]冯思佩.儿童诗“导写”归真教学案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