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盼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共育,摒弃功利的心理,摒除浮躁的心理,愉快地合作。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你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功利,不要浮躁,那么,我们才能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
《指南》孩子培养尊重孩子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来到我们的社会教育界里,大家无不以为指导。但是真正悟出指南的真谛有几个家庭,幼儿园的老师又是如何指导你的孩子们呢?大家对《指南》的关注、琢磨学习、应用实践中,困惑无处不在,怎样如何培养孩子这项系统工程、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呢?为达成目标如何不生搬硬套呢?“去小学化”要如何转变家长朋友们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教养模式呢?家园如何能产生共勉共育的心理呢?
一、机动灵活地对《指南》的达成目标进行分析,指导运用实践中
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指南》都细致地指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为我们幼教有了初步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建议给我们教育方向起了参照性地指导作用,虽然不能当作“标尺”,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去分析去运用《指南》。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正如《指南》所述,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我们不但对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要准确把握,而且对幼儿连续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别的差异,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去发展,我们都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幼儿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就如《指南》中所说的,肯定呈现阶梯式发展,不要专制地用一把尺子去评价衡量全班的幼儿。面临孩子的不同遗传因素,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特征,后期父母提供的不同教育资源,孩子们的发展自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因为幼儿是从不同起点起步的,阶梯型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目标就应该多灵活变通地去运用在不同台阶上的孩子身上,我们应该宽泛的,我们应该富有个性的,我们应该差异性地指引他们,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化地适度发展。幼儿园教师和家孩子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要灵活重点去分析目标的量化上。对幼儿在横向发展做比较,应改为面向个体的纵向做比较,这样的目标就很自然,不生硬,且富有弹性了。
二、“去小学化”就应当坚持儿童的立场
《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要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为幼儿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早期教育不是说你早点让幼儿去学知识,去早点开发智力,而是说你要去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孩子的身心。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的年龄段特点,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有规律地去遵循它,让孩子在特定的阶段去做合适的事情。然而,在教育机构门口的横幅“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的促动下,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的那颗平常心,心态开始歪曲了,开始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也就不能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了。这种短视眼光是急功近利造成的,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家长们被这些教育机构得利,也被忽悠了,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原有的天真快乐的童年。3~6岁的儿童,思维直觉还处在形象阶段上,我们应该给孩子亲身地体验,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当从儿童的生活起步,不要生硬地搬用书里及教参里的概念和知识。选择和孩子生活有相关的,他们就会表现出兴趣。而且很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上去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这个领域的感知。和孩子相关的社会生活及孩子的游戏活动都可以作为孩子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乐于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利用他们发生的事,利用他们比较熟悉的环境,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组织活动,去引导他们。整个社会不需要“人工的神童”,而是需要在科学教育下的成长,让他们身心健康,心智健全,才能一辈子乐观积极,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三、家园共勉共育并科学引领家庭教育方向
《指南》中指出了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好的建议,比如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茶几上只有4个杯子,而家中来了6位客人,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让他们说一说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呢?”。在现代教育管理的机制研究中,同样也一再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重要联系,提倡建立二者互动机制,来增强二者在横向沟通联系,倡导家庭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庭引领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从而更快地去实现家园共勉共育。
四、夫妻教养态度协商一致
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是很多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亲都未接受正式培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
1.正视冲突并解决问题,要有齐心合力的教育意识,一起耐心地有方法地去教育孩子。齐心合力先要求夫妻二人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多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等他们教育孩子的长处,我们可以多学习。
2.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有很强很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来评价评价我们,说说爸爸妈妈在你心里能评几分,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孩子会很客观地说出来,这有利于我们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
3.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多沟通、多夸奖对方夫妻,双方可以做一个约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当要发生争执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可以暂且离开一会,稍后再冷静静心去沟通。对于夫妻一方,不要认为谁就应该这么付出,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例如,老公回家后主动陪着孩子玩,就应立刻称赞他。如果对方偶尔说了善意的小谎言,也不要介意,老公也是因为怕老婆担心而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时应该感谢他,而不是责备他,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承认另一半的优点,多包容他的缺点。另外,夫妻双方各自准备一张纸,写下对对方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
4.多学习当一方不能用“道理”来说服对方时,让事实来说话吧。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是不可少的。平时要多看看书,多咨询家庭教育专家,只要你有理论或实际的依据,目标明确,考虑周密,对方一般会考虑配合你。而一旦你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对方也就会信服。
我们都期盼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共育,摒弃功利的心理,摒除浮躁的心理,愉快地合作。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你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功利,不要浮躁。那么让我们把培养孩子的这项大工程,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
《指南》孩子培养尊重孩子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来到我们的社会教育界里,大家无不以为指导。但是真正悟出指南的真谛有几个家庭,幼儿园的老师又是如何指导你的孩子们呢?大家对《指南》的关注、琢磨学习、应用实践中,困惑无处不在,怎样如何培养孩子这项系统工程、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呢?为达成目标如何不生搬硬套呢?“去小学化”要如何转变家长朋友们的心态以及他们的教养模式呢?家园如何能产生共勉共育的心理呢?
一、机动灵活地对《指南》的达成目标进行分析,指导运用实践中
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指南》都细致地指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为我们幼教有了初步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建议给我们教育方向起了参照性地指导作用,虽然不能当作“标尺”,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去分析去运用《指南》。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正如《指南》所述,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我们不但对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要准确把握,而且对幼儿连续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别的差异,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去发展,我们都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幼儿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就如《指南》中所说的,肯定呈现阶梯式发展,不要专制地用一把尺子去评价衡量全班的幼儿。面临孩子的不同遗传因素,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特征,后期父母提供的不同教育资源,孩子们的发展自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因为幼儿是从不同起点起步的,阶梯型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目标就应该多灵活变通地去运用在不同台阶上的孩子身上,我们应该宽泛的,我们应该富有个性的,我们应该差异性地指引他们,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化地适度发展。幼儿园教师和家孩子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要灵活重点去分析目标的量化上。对幼儿在横向发展做比较,应改为面向个体的纵向做比较,这样的目标就很自然,不生硬,且富有弹性了。
二、“去小学化”就应当坚持儿童的立场
《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要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为幼儿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早期教育不是说你早点让幼儿去学知识,去早点开发智力,而是说你要去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协调地发展孩子的身心。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的年龄段特点,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有规律地去遵循它,让孩子在特定的阶段去做合适的事情。然而,在教育机构门口的横幅“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的促动下,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的那颗平常心,心态开始歪曲了,开始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也就不能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了。这种短视眼光是急功近利造成的,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家长们被这些教育机构得利,也被忽悠了,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原有的天真快乐的童年。3~6岁的儿童,思维直觉还处在形象阶段上,我们应该给孩子亲身地体验,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当从儿童的生活起步,不要生硬地搬用书里及教参里的概念和知识。选择和孩子生活有相关的,他们就会表现出兴趣。而且很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上去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这个领域的感知。和孩子相关的社会生活及孩子的游戏活动都可以作为孩子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乐于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利用他们发生的事,利用他们比较熟悉的环境,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组织活动,去引导他们。整个社会不需要“人工的神童”,而是需要在科学教育下的成长,让他们身心健康,心智健全,才能一辈子乐观积极,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三、家园共勉共育并科学引领家庭教育方向
《指南》中指出了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好的建议,比如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茶几上只有4个杯子,而家中来了6位客人,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让他们说一说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呢?”。在现代教育管理的机制研究中,同样也一再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重要联系,提倡建立二者互动机制,来增强二者在横向沟通联系,倡导家庭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庭引领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从而更快地去实现家园共勉共育。
四、夫妻教养态度协商一致
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是很多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亲都未接受正式培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
1.正视冲突并解决问题,要有齐心合力的教育意识,一起耐心地有方法地去教育孩子。齐心合力先要求夫妻二人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多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等他们教育孩子的长处,我们可以多学习。
2.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有很强很直观的感受,让他们来评价评价我们,说说爸爸妈妈在你心里能评几分,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孩子会很客观地说出来,这有利于我们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
3.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多沟通、多夸奖对方夫妻,双方可以做一个约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当要发生争执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可以暂且离开一会,稍后再冷静静心去沟通。对于夫妻一方,不要认为谁就应该这么付出,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例如,老公回家后主动陪着孩子玩,就应立刻称赞他。如果对方偶尔说了善意的小谎言,也不要介意,老公也是因为怕老婆担心而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时应该感谢他,而不是责备他,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承认另一半的优点,多包容他的缺点。另外,夫妻双方各自准备一张纸,写下对对方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
4.多学习当一方不能用“道理”来说服对方时,让事实来说话吧。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是不可少的。平时要多看看书,多咨询家庭教育专家,只要你有理论或实际的依据,目标明确,考虑周密,对方一般会考虑配合你。而一旦你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对方也就会信服。
我们都期盼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共育,摒弃功利的心理,摒除浮躁的心理,愉快地合作。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你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功利,不要浮躁。那么让我们把培养孩子的这项大工程,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