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在参加一门课程之前就先成为自己钦佩教授的忠实粉丝并随时收到教授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想在课堂上随时查阅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机构的概况?想搜索更多更新的信息和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论文?想在宿舍里敲一下键盘或按一下鼠标就把需要打印的作业发送到图书馆或教学楼的打印机上?想在暑假里与飞往世界各地的同学保持联系、随时分享精彩照片或实习感言?想在毕业之前就联系上历年毕业的师兄师姐并期望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就业指导,甚至在他们的公司获得就业机会?想随时随地获取著名大学、学术机构、专业会议,或是流行刊物发布的最新消息?美国大学校园内铺设的无线网络和近年来出现的社交网站,以及先进的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等辅助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比上面的梦想还要多得多的便利。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高科技与教育事业从初次相遇开始,就结下了剪不断的缘分。
上个世纪末,教育者就试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并更多使用电子设备来辅助教学。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校开始你争我赶搭建不同的网络平台,建设学校的门户网站并增添辅助性校内网络资源。同时,从教育专家到开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商人都在探索如何利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开发更多与教育相关的服务和产品。新世纪伊始,全球计算机、电子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产品的推陈出新。这也给教育带来了新风潮,国内外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交网站、手机和电子书为教育事业所用。
较早出现的社交网站有美国的Facebook(脸谱网)(见图1)和中国的校内网等。与校园网站或网络论坛相比,这些网站为校际学生之间搭建了更多彩、操作性更强、更人性化的沟通桥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不断得到众多学生的追捧。从2006年9月以来,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直线上升。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850万张照片①。虽然在设计之初,Facebook的目标用户是在校学生,但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原有学生用户毕业离校,该网站成为了广大社会用户的交流空间。
2005年12月,中国的校内网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校园网络服务社区。2006年10月,千橡公司收购校内网。同年底,千橡公司将其5Q校园网与校内网合并,并正式命名为校内网。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通过战略调整,宣布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②(见图2)。人人网提供的服务项目与Facebook基本类似。
这两个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网络界面,用于登载个人信息,如姓名、生日等基本信息,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签名和感言,还有博客日志等。同时,用户也可以上传照片和网页视频链接与其网络好友进行分享,或者参与更多互动娱乐。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相关信息来挖掘几年甚至十几年未能联系到的老同学。
2006年,博客网(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奥布威尔斯(Obvious)公司推出了推特(Twitter)(见图3)服务。最初,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做到实时跟踪网络好友的动态。软件的创始人没有想到该网络服务一经推出,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奥布威尔斯公司随即拓展了这一服务功能,并建立了脱离手机的网络客户端。
国内版本的Twitter名为微博,首先由新浪网于2009年推出。一些大型网站也很快开设了微博服务。基于其丰富的公众人物用户资源,新浪网微博(见图4)用户不乏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和媒体人士。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MSN绑定等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每条微博字数限制为140字,提供插入单张图片、视频地址、音乐功能。截至2010年8月,新浪微博用户已超过900万。①
美国Twitter和中国微博的主打就是社区网络服务中的即时通讯。用户可通过网络设置跟踪对象,跟踪对象许可后,用户在网上发布的言论和新闻就会立刻传送到其网页或手机客户端。
在不断强调搭建网站和微博空间的同时,美国的许多组织机构、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开始热衷于通过这类网络资源开拓新事业和网罗更多人气。在美国,很多高校、营利性教育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美术馆、博物馆都在Facebook 和Twitter上以机构为单位建立了和个人用户类似的网络档案。地处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团体或者经营教育相关产品的企业,都可以在这样的社交网站设置标签,开辟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以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为例,该校在Facebook上建立的网页,有23 740位“粉丝”。通过这样的途径,纽约大学向其所有网络相关用户提供包括校园新闻动态、学校科研项目、学生生活,还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信息,为所有与学校有关或者对学校感兴趣的居住在全世界的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虽然学校的门户网站可能会为准备申请这所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官方的指导意见,但是通过浏览该校的Facebook,用户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以在此结识更多在校学生或者往届毕业生。
与等待用户上门的门户网站相比,Facebook 和Twitter具有实时跟踪信息的功能,可以直接快速地将机构的宣传信息和新闻发布给所有跟踪的用户,这省去了登纸质广告浪费的时间和登电视广告的昂贵费用。通过订阅信息,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大都会博物馆正在准备什么展览,也可以得到高校枪击事件的一手信息。这两个网站公司发现了这种网络服务的商机,已经开始对刊登商业广告的企业用户收取费用。
与美国相比,由于无线网络和实时通信技术还不够发达,中国的人人网和各类微博上以单位身份注册的用户数还不多,教育机构方面的用户更少。目前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也能看到诸如北京大学生创业联盟、北京理工大学话剧团等教育相关组织。以北京大学生创业联盟为例,从2009年由北京交通大学创办以来,该联盟已经获得60所大学的加盟,并在人人网上吸引了2 000名粉丝。联盟通过人人网向更多的网络学生用户发布活动信息,同时也发布一些会议照片进行宣传。另外,拥有200多名成员的北京理工大学话剧团(见图5),通过其在人人网上的网页,向全社会发布话剧节目信息,改变了以往只能在学校内做小规模宣传的情况,使得更多人可以参与其文娱活动,推动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参与的人数上看,此类网络服务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应用还有待开发。
虽然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很多帮助,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以及技术与教育工作的结合是否得当,都是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例如,目前十分流行的一些社交服务网站虽然能为学校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便利,但因其载体为虚拟的网络空间,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工作效果。凯莉·张(Kelly Truong)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上发表的文章里提到,虽然目前美国高校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热衷于将学校的简介、招生信息和新闻通过Twitter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但这样的服务并不怎么受学生欢迎。学生还是愿意接收学校官方寄送的介绍资料和小册子,而不太喜欢一条一条地接收招生部门发来的信息。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社区服务网站在审批注册用户上肯定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实体组织那么严格,这为网络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第二,由于实时信息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个人用户很难通过阅读一条一条不过百字的信息去了解一个组织的整体情况。试想,一名学生在申请大学之初可能会关注10~15所学校,从而订阅全部信息,而当这名学生锁定了申请目标之后,对其余的也就不那么关注了。但如果学生没有上网修改订制,就会不断接收到不需要的信息,势必会产生反感。当然,如何利用好这种方便的信息资源也需要组织和个人用户双方的努力。
马克·派瑞(Marc Parry)对美国高校使用电子书作为辅助教材的合法性进行了探讨。通常人们会认为将电子书引入学校教学,成为纸质教材的辅助工具应该是一件被全票通过的好事情。但美国教育与司法机构提醒正在使用由美国亚马逊(Amazon)、邦诺书店(Barnes
上个世纪末,教育者就试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并更多使用电子设备来辅助教学。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校开始你争我赶搭建不同的网络平台,建设学校的门户网站并增添辅助性校内网络资源。同时,从教育专家到开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商人都在探索如何利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开发更多与教育相关的服务和产品。新世纪伊始,全球计算机、电子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产品的推陈出新。这也给教育带来了新风潮,国内外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交网站、手机和电子书为教育事业所用。
较早出现的社交网站有美国的Facebook(脸谱网)(见图1)和中国的校内网等。与校园网站或网络论坛相比,这些网站为校际学生之间搭建了更多彩、操作性更强、更人性化的沟通桥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不断得到众多学生的追捧。从2006年9月以来,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直线上升。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850万张照片①。虽然在设计之初,Facebook的目标用户是在校学生,但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以及原有学生用户毕业离校,该网站成为了广大社会用户的交流空间。
2005年12月,中国的校内网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校园网络服务社区。2006年10月,千橡公司收购校内网。同年底,千橡公司将其5Q校园网与校内网合并,并正式命名为校内网。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通过战略调整,宣布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②(见图2)。人人网提供的服务项目与Facebook基本类似。
这两个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网络界面,用于登载个人信息,如姓名、生日等基本信息,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签名和感言,还有博客日志等。同时,用户也可以上传照片和网页视频链接与其网络好友进行分享,或者参与更多互动娱乐。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相关信息来挖掘几年甚至十几年未能联系到的老同学。
2006年,博客网(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奥布威尔斯(Obvious)公司推出了推特(Twitter)(见图3)服务。最初,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做到实时跟踪网络好友的动态。软件的创始人没有想到该网络服务一经推出,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奥布威尔斯公司随即拓展了这一服务功能,并建立了脱离手机的网络客户端。
国内版本的Twitter名为微博,首先由新浪网于2009年推出。一些大型网站也很快开设了微博服务。基于其丰富的公众人物用户资源,新浪网微博(见图4)用户不乏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和媒体人士。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MSN绑定等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每条微博字数限制为140字,提供插入单张图片、视频地址、音乐功能。截至2010年8月,新浪微博用户已超过900万。①
美国Twitter和中国微博的主打就是社区网络服务中的即时通讯。用户可通过网络设置跟踪对象,跟踪对象许可后,用户在网上发布的言论和新闻就会立刻传送到其网页或手机客户端。
在不断强调搭建网站和微博空间的同时,美国的许多组织机构、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开始热衷于通过这类网络资源开拓新事业和网罗更多人气。在美国,很多高校、营利性教育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美术馆、博物馆都在Facebook 和Twitter上以机构为单位建立了和个人用户类似的网络档案。地处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团体或者经营教育相关产品的企业,都可以在这样的社交网站设置标签,开辟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以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为例,该校在Facebook上建立的网页,有23 740位“粉丝”。通过这样的途径,纽约大学向其所有网络相关用户提供包括校园新闻动态、学校科研项目、学生生活,还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信息,为所有与学校有关或者对学校感兴趣的居住在全世界的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虽然学校的门户网站可能会为准备申请这所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官方的指导意见,但是通过浏览该校的Facebook,用户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以在此结识更多在校学生或者往届毕业生。
与等待用户上门的门户网站相比,Facebook 和Twitter具有实时跟踪信息的功能,可以直接快速地将机构的宣传信息和新闻发布给所有跟踪的用户,这省去了登纸质广告浪费的时间和登电视广告的昂贵费用。通过订阅信息,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大都会博物馆正在准备什么展览,也可以得到高校枪击事件的一手信息。这两个网站公司发现了这种网络服务的商机,已经开始对刊登商业广告的企业用户收取费用。
与美国相比,由于无线网络和实时通信技术还不够发达,中国的人人网和各类微博上以单位身份注册的用户数还不多,教育机构方面的用户更少。目前在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也能看到诸如北京大学生创业联盟、北京理工大学话剧团等教育相关组织。以北京大学生创业联盟为例,从2009年由北京交通大学创办以来,该联盟已经获得60所大学的加盟,并在人人网上吸引了2 000名粉丝。联盟通过人人网向更多的网络学生用户发布活动信息,同时也发布一些会议照片进行宣传。另外,拥有200多名成员的北京理工大学话剧团(见图5),通过其在人人网上的网页,向全社会发布话剧节目信息,改变了以往只能在学校内做小规模宣传的情况,使得更多人可以参与其文娱活动,推动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参与的人数上看,此类网络服务在中国教育行业的应用还有待开发。
虽然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很多帮助,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以及技术与教育工作的结合是否得当,都是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例如,目前十分流行的一些社交服务网站虽然能为学校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便利,但因其载体为虚拟的网络空间,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工作效果。凯莉·张(Kelly Truong)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上发表的文章里提到,虽然目前美国高校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热衷于将学校的简介、招生信息和新闻通过Twitter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但这样的服务并不怎么受学生欢迎。学生还是愿意接收学校官方寄送的介绍资料和小册子,而不太喜欢一条一条地接收招生部门发来的信息。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社区服务网站在审批注册用户上肯定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实体组织那么严格,这为网络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第二,由于实时信息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个人用户很难通过阅读一条一条不过百字的信息去了解一个组织的整体情况。试想,一名学生在申请大学之初可能会关注10~15所学校,从而订阅全部信息,而当这名学生锁定了申请目标之后,对其余的也就不那么关注了。但如果学生没有上网修改订制,就会不断接收到不需要的信息,势必会产生反感。当然,如何利用好这种方便的信息资源也需要组织和个人用户双方的努力。
马克·派瑞(Marc Parry)对美国高校使用电子书作为辅助教材的合法性进行了探讨。通常人们会认为将电子书引入学校教学,成为纸质教材的辅助工具应该是一件被全票通过的好事情。但美国教育与司法机构提醒正在使用由美国亚马逊(Amazon)、邦诺书店(Bar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