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國描写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三大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缺陷。本文详细介绍了它的几种分析方法。
【关键词】美国描写语言学;替换;分布;直接成分;变换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2-02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50年代美国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学派。这个学派强调客观地描写语言,追求全面而精密地描写语言因素的分布情形,特别注重描写和分析的技术程序,力图以此来揭示语言因素的关系。以下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几种分析方法:
1替换分析法
替换是描写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替换的原理是如果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符号或符号序列能够用符号或符号序列来替换,那么它就是独立的单位。
替换分析法首先是运用在语音研究中的,成为确定音位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如英语中ban是“禁令”的意思,用p替换ban中的b,构成pan,意为“平底锅”,是两个不同的词。那么,[b][p]便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在语法研究中,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例如我们可以用替换分析法来确定“电灯”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将“电”和“灯”分别置于一个语言环境中,看在同样的环境下,“电”和“灯”是否能别的语素替代。
_灯 电灯 台灯 路灯
电_ 电灯 电扇 电车
替换后的台灯、路灯的“灯”和电灯的“灯”语音和意义相同,电扇、电车的“电”也和电灯的“电”语音和意义相同。由此可见,“电”和“灯”分别是一个语素。
但是替换分析法是有局限性的。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语素,虽然同音,但意义却不相同。如“白_”这个环境中可以有两组:
1白花 白布 白发
2白吃 白喝 白用
第1组“白”的意思是“像霜或雪的颜色,与‘黑’相对”;第2组“白”的意思是“无代价;无报偿”。两组“白”的意思不同,应该是两个语素,但是用替换分析法它们都可以出现在“白_”这样的环境中,将被看作是一个语素。因此,用替换分析法无法分析这种现象。
2分布分析法
分布主要指的是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各个位置,所谓“位置”也包括周围的环境。位置的相同不仅意味着就形式的头尾来说的地位上的相同,而且还意味着由前面接的音和后面跟的音、音渡条件以及重音所决定的环境上相同。
分布首先是运用在语音学里的。分布分为等同分布和互补分布。等同分布是说二者的分布条件是一样的,互补分布是如果两个相似类型的语音之中,只有一个而且也只有这一个通常在某些语言环境里出现,不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另一个正好相反,只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不在那些语言环境里出现,那么这两个语音便处于互补分布。
在词的分类中也可以用分布分析法。分布相同的,归为一类;分布对立的,归为另一类。例如上文举过的“白_”的例子。“白花、白布、白发”的“白1”意思是“像霜或雪的颜色,与‘黑’相对”;“白吃、白喝、白用”的“白2”的意思是“无代价、无报偿”;在“今天一天白干了。”这个句子中的“白3”是“没有效果;徒然”的意思。我们一般将“白1”单独看作一个词;将“白2”和“白3”合起来看作一个词。虽然这三个“白”的意思不同,但从分布上看,“白1”在语法分布上跟“白2”和“白3”明显对立;“白2”和“白3”的语法分布一致,只能作状语。见下图:
“白1”
“白2”/“白3”
受“很/不”修饰
+
-
作谓语
+
-
作定语
+
-
形成“的”字结构
+
-
作状语
-
+
根据分布分析法,将“白2”和“白3”合为一个词,称为副词;将“白1”单独立为一个词,称为形容词。
但是分布分析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在分析一种语言结构的时候,第一步得把单位分析出来。按照分布分析法的手续,单位是靠分布得出来的,分布得看环境,而环境又是由单位组成的。如分布分析法提出识别词类的方法:用B的分布环境(A)B(C)来认定B的词性,那么,A和C又如何识别呢?因此,分布分析法进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套。仅使用分布分析法很难从根本解释语言系统本身。
3直接成分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进行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布龙菲尔德认为“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它是由若干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做层次分析法。不仅要求指明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而且要求指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例如:我 买 成语词典。
|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_____| (述宾关系)
|__||___| (偏正关系)
“我买成语词典。”第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我”和“买成语词典”,它们之间是主谓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买”和“成语词典”,它们之间是述宾关系;第三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成语”和“词典”,它们之间是偏正关系。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
3.1 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如“找到了孩子的母亲”,这个歧义句可以理解为:一是“找到了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述宾结构;二是“刚找到自己孩子的母亲”,是偏正结构。
一个是 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____||_________| (述宾关系)
|_____||__| (偏正关系)
另一个是 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__________||___| (偏正关系)
|_____||__| (述宾关系)
3.2 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很广。在语音、短语、复句中都可以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语音音节结构分析时,就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以“挑”tiǎo[t?iɑu214]为例:
t i ao∨
[ t□i ɑu214 ]
|____1______|| 2 | 1:音段成分2:超音段成分
|3||___4____|3:声母4:韵母
|5||_6_|5:韵头6:韵部
|7||8|7:韵腹8:韵尾
从这个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各个字母的搭配情况,a与o先拼读,再与i组合成三合复元音韵母,再作为一个整体和声母t拼合,最后加上上声声调。
但是层次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尽管它可以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演着梆子戏。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时,二者结构及层次关系都相同,但a是静态的,表存在;b是动态的,表活动。这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句式,用层次分析法无法对这种句式进行分析,要使用变换分析法。
4 变换分析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人们引进了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是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的变换理论。我们看上文层次分析法所不能分析的句式:
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台上演着梆子戏。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两者的切分和定性都相同。但a句是静态,表存在,假设a句表示的语法意义为A义。b句是动态,表活动,假设b句表示的语法意义为B义。A义和B义的差异是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用变换分析法可以加以分化。
A义可以表示为[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B义可以表示为[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那么[A]式可以变换为[C]式,如:
[A]式:名詞[处所]+动词+着+名词语=>[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墙上挂着画 => 画挂在墙上
床上躺着人 => 人躺在床上
[A]式和[C]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A]式=>[C]式。
而[B]式也可以变换为[D]式,如:
[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D]式: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 => 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收音机里放着歌 => 收音机里正在放歌
炉子上炖着肉 => 炉子上正在炖肉
[B]式和[D]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B]式=>[D]式。但[A]式不能变换为[D]式,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正在坐主席团;[B]式也不能变换为[C]式,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通过变换,分化了这两个句式。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在于:
1.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例如“他在飞机上写字”有两个意思:a他把字写在飞机机身上;b他坐在飞机上写字。这个句子用变换分析法来分析就是:a可以理解为“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为[A]式;b可以理解为“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为[B]式。
[A]式可以变换为[C]式,如:
[A]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 => [C]式:名词语+述宾短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他在飞机上写字 => 他写字,写在飞机上
我在纸上画画 => 我画画,画在纸上
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作业 => 孩子写作业,写在作业本上
[B]式可以变换为[D]式,如:
[B]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 => [D]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名词语+述宾短语
他在飞机上写字 => 他在飞机上,他写字
我在屋里唱歌 => 我在屋里,我唱歌
孩子在门口玩耍 => 孩子在门口,孩子玩耍
[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我在纸上画画≠我在纸上,我画画;而[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我在屋里唱歌≠我唱歌,唱在屋里。这样变换分析法就把这一歧义句式分化开了。
2.变换分析法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例如:[A]式: 把纸扔了。 =>[C]式:纸扔了。
把废品卖了。=> 废品卖了。
把垃圾倒了。=> 垃圾倒了。
把客人请来了。=> 客人请来了。
上述[A]式可以变换为[C]式。然而和[A]式格式相同的[B]式却不能变换为[C]式,如下:[B]式: 把它扔了。≠>[C]式:它扔了。
把它卖了。≠> 它卖了。
把它倒了。≠> 它倒了。
把他请来了。≠> 他请来了。
这说明在现代汉语里,人称代词不能占据受事主语句的主语位置。
但是变换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它虽然可以分化歧义句式,但对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却无法解释。这还需要别的分析方法来解决。
5结语
美国描写语言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突破了只注重历史比较的传统束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弥补了以前的语言学理论的不足;它所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重视形式的同时却轻视了意义。虽然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有不少缺陷和问题,但是它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2]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 陶振民 描写语言学派陈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
【关键词】美国描写语言学;替换;分布;直接成分;变换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2-02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50年代美国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学派。这个学派强调客观地描写语言,追求全面而精密地描写语言因素的分布情形,特别注重描写和分析的技术程序,力图以此来揭示语言因素的关系。以下为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几种分析方法:
1替换分析法
替换是描写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替换的原理是如果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符号或符号序列能够用符号或符号序列来替换,那么它就是独立的单位。
替换分析法首先是运用在语音研究中的,成为确定音位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如英语中ban是“禁令”的意思,用p替换ban中的b,构成pan,意为“平底锅”,是两个不同的词。那么,[b][p]便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在语法研究中,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例如我们可以用替换分析法来确定“电灯”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将“电”和“灯”分别置于一个语言环境中,看在同样的环境下,“电”和“灯”是否能别的语素替代。
_灯 电灯 台灯 路灯
电_ 电灯 电扇 电车
替换后的台灯、路灯的“灯”和电灯的“灯”语音和意义相同,电扇、电车的“电”也和电灯的“电”语音和意义相同。由此可见,“电”和“灯”分别是一个语素。
但是替换分析法是有局限性的。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语素,虽然同音,但意义却不相同。如“白_”这个环境中可以有两组:
1白花 白布 白发
2白吃 白喝 白用
第1组“白”的意思是“像霜或雪的颜色,与‘黑’相对”;第2组“白”的意思是“无代价;无报偿”。两组“白”的意思不同,应该是两个语素,但是用替换分析法它们都可以出现在“白_”这样的环境中,将被看作是一个语素。因此,用替换分析法无法分析这种现象。
2分布分析法
分布主要指的是一个单位所出现的各个位置,所谓“位置”也包括周围的环境。位置的相同不仅意味着就形式的头尾来说的地位上的相同,而且还意味着由前面接的音和后面跟的音、音渡条件以及重音所决定的环境上相同。
分布首先是运用在语音学里的。分布分为等同分布和互补分布。等同分布是说二者的分布条件是一样的,互补分布是如果两个相似类型的语音之中,只有一个而且也只有这一个通常在某些语言环境里出现,不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另一个正好相反,只在另外的语言环境里出现,而不在那些语言环境里出现,那么这两个语音便处于互补分布。
在词的分类中也可以用分布分析法。分布相同的,归为一类;分布对立的,归为另一类。例如上文举过的“白_”的例子。“白花、白布、白发”的“白1”意思是“像霜或雪的颜色,与‘黑’相对”;“白吃、白喝、白用”的“白2”的意思是“无代价、无报偿”;在“今天一天白干了。”这个句子中的“白3”是“没有效果;徒然”的意思。我们一般将“白1”单独看作一个词;将“白2”和“白3”合起来看作一个词。虽然这三个“白”的意思不同,但从分布上看,“白1”在语法分布上跟“白2”和“白3”明显对立;“白2”和“白3”的语法分布一致,只能作状语。见下图:
“白1”
“白2”/“白3”
受“很/不”修饰
+
-
作谓语
+
-
作定语
+
-
形成“的”字结构
+
-
作状语
-
+
根据分布分析法,将“白2”和“白3”合为一个词,称为副词;将“白1”单独立为一个词,称为形容词。
但是分布分析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在分析一种语言结构的时候,第一步得把单位分析出来。按照分布分析法的手续,单位是靠分布得出来的,分布得看环境,而环境又是由单位组成的。如分布分析法提出识别词类的方法:用B的分布环境(A)B(C)来认定B的词性,那么,A和C又如何识别呢?因此,分布分析法进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套。仅使用分布分析法很难从根本解释语言系统本身。
3直接成分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进行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布龙菲尔德认为“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它是由若干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做层次分析法。不仅要求指明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而且要求指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例如:我 买 成语词典。
|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_____| (述宾关系)
|__||___| (偏正关系)
“我买成语词典。”第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我”和“买成语词典”,它们之间是主谓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买”和“成语词典”,它们之间是述宾关系;第三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成语”和“词典”,它们之间是偏正关系。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
3.1 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如“找到了孩子的母亲”,这个歧义句可以理解为:一是“找到了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述宾结构;二是“刚找到自己孩子的母亲”,是偏正结构。
一个是 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____||_________| (述宾关系)
|_____||__| (偏正关系)
另一个是 找到了孩子的母亲
|__________||___| (偏正关系)
|_____||__| (述宾关系)
3.2 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很广。在语音、短语、复句中都可以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语音音节结构分析时,就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以“挑”tiǎo[t?iɑu214]为例:
t i ao∨
[ t□i ɑu214 ]
|____1______|| 2 | 1:音段成分2:超音段成分
|3||___4____|3:声母4:韵母
|5||_6_|5:韵头6:韵部
|7||8|7:韵腹8:韵尾
从这个层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各个字母的搭配情况,a与o先拼读,再与i组合成三合复元音韵母,再作为一个整体和声母t拼合,最后加上上声声调。
但是层次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尽管它可以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的语法关系,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演着梆子戏。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时,二者结构及层次关系都相同,但a是静态的,表存在;b是动态的,表活动。这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句式,用层次分析法无法对这种句式进行分析,要使用变换分析法。
4 变换分析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人们引进了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是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的变换理论。我们看上文层次分析法所不能分析的句式:
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台上演着梆子戏。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两者的切分和定性都相同。但a句是静态,表存在,假设a句表示的语法意义为A义。b句是动态,表活动,假设b句表示的语法意义为B义。A义和B义的差异是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用变换分析法可以加以分化。
A义可以表示为[A]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B义可以表示为[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
那么[A]式可以变换为[C]式,如:
[A]式:名詞[处所]+动词+着+名词语=>[C]式: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墙上挂着画 => 画挂在墙上
床上躺着人 => 人躺在床上
[A]式和[C]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A]式=>[C]式。
而[B]式也可以变换为[D]式,如:
[B]式: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D]式:名词[处所]+正在+动词+名词语
台上演着梆子戏 => 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收音机里放着歌 => 收音机里正在放歌
炉子上炖着肉 => 炉子上正在炖肉
[B]式和[D]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B]式=>[D]式。但[A]式不能变换为[D]式,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正在坐主席团;[B]式也不能变换为[C]式,台上演着梆子戏≠梆子戏演在台上。通过变换,分化了这两个句式。
变换分析法的优势在于:
1.可以更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例如“他在飞机上写字”有两个意思:a他把字写在飞机机身上;b他坐在飞机上写字。这个句子用变换分析法来分析就是:a可以理解为“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为[A]式;b可以理解为“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为[B]式。
[A]式可以变换为[C]式,如:
[A]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 => [C]式:名词语+述宾短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他在飞机上写字 => 他写字,写在飞机上
我在纸上画画 => 我画画,画在纸上
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作业 => 孩子写作业,写在作业本上
[B]式可以变换为[D]式,如:
[B]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述宾短语 => [D]式:名词语+在+名词[处所],名词语+述宾短语
他在飞机上写字 => 他在飞机上,他写字
我在屋里唱歌 => 我在屋里,我唱歌
孩子在门口玩耍 => 孩子在门口,孩子玩耍
[A]式只能变换为[C]式,不能变换为[D]式,即:我在纸上画画≠我在纸上,我画画;而[B]式只能变换为[D]式,不能变换为[C]式,即:我在屋里唱歌≠我唱歌,唱在屋里。这样变换分析法就把这一歧义句式分化开了。
2.变换分析法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例如:[A]式: 把纸扔了。 =>[C]式:纸扔了。
把废品卖了。=> 废品卖了。
把垃圾倒了。=> 垃圾倒了。
把客人请来了。=> 客人请来了。
上述[A]式可以变换为[C]式。然而和[A]式格式相同的[B]式却不能变换为[C]式,如下:[B]式: 把它扔了。≠>[C]式:它扔了。
把它卖了。≠> 它卖了。
把它倒了。≠> 它倒了。
把他请来了。≠> 他请来了。
这说明在现代汉语里,人称代词不能占据受事主语句的主语位置。
但是变换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它虽然可以分化歧义句式,但对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却无法解释。这还需要别的分析方法来解决。
5结语
美国描写语言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突破了只注重历史比较的传统束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弥补了以前的语言学理论的不足;它所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重视形式的同时却轻视了意义。虽然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有不少缺陷和问题,但是它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它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2]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 陶振民 描写语言学派陈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