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创教育特色之路 实现品牌跨越式发展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_d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涵养创新精神、培育实践能力,这是我们教育人面临的共同命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战略任务。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科学对人们认识世界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说:“漠视科学,就是拿未来开玩笑。”
  科创体验是一个面向未来、指向科学精神培育的教育实践,或许很难立竿见影,但是却可以积少成多!双林小学科创教育自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为了达成育人目标,经历了从模糊逐步走向清晰、从点的闪现走向面的聚合的一次次探究与提升的过程,从科创队伍建设、科创平台搭建、科创课程架设、科创体验策略和方式等方面架构起了完整的实施网络。
  观照自身 找准特色发展新起点
  《教育策划与管理》:梳理双林小学建校20年来的发展脉搏,作为成都市科技示范学校的双林小学,已走出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之路: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机器人示范学校”;2008年10月,学校机器人组4位同学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青少年国际机器人大赛”而荣获国际三等奖;2010年,机器人社团在香港豪取亚太机器人大赛5枚金牌,占当年总金牌数的三分之一。学校科技组先后承办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级科技活动现场会,参加了近百次各级比赛,荣获了数百次奖励……科技活动,已然成为了双林小学的一张名片。但辉煌的成绩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学校的科技活动又存在哪些困惑?
  曹校长:在2009年,针对“十一五”课题“小学学科素养研究”的学生学科素养我们做了一次调查问卷,但统计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在所有学科素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最低的!据统计,全校仅57%的学生达到学校测评标准的合格线,与其它学科平均值相差20多个百分点,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偏低,个体间的差异过大,呈两极分化的状态……
  作为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学校的特色为何“不特”?科技素养的培育成效又为何最低?我们学校是市科技示范校,科技教育可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思。在对课堂、课程与行为的深入反思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1 学校科创教育取向偏位
  梳理林小学的科创教育历程,我们发现,学校科创教育已经走过了两个历程:第一阶段,科创优势项目阶段。这个阶段,只是个别教师在学校的行政指令下,在全校学生中遴选极少数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赛前对他们进行机械的应急性强化训练,唯一目的就是多拿奖,为学校争光。在这个阶段中,学校的个别科技优势项目得到发展。第二阶段,科创特色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教师参与人数有所增加,安排专门人员、专门时间,设计专门内容,在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中组建了数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技能训练为重。于是,学校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的科创特色教育还仅仅仰仗个别优势项目和个体特色,依赖于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发自为,以奖牌荣誉激励和技能训练为重,育人成效往往是短暂兴奋后的极度常态。这样功利性的育人方式是极不全面、有缺陷、不可持续的,毕竟它并没有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没有触及全体师生的精神灵魂,没有对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精神层面的奠基。可以说,学校科创教育取向的偏位,拉大了学生的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差距,让学校科创特色教育走向了持续的低迷。
  2 教师科学素养培育乏力
  学校的多数教师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科学素养的培育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虽然有科技活动的点滴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部分成果停留在“展示”层面,缺乏推广性与可持续性。而在其它学科方面,教师的科学素养更是相对缺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鲜有作为。缺少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导致科学教育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为此,如何搭建双馨科创平台,开发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综合实践科学课程并实现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共成长?如何让更多的老师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科学育人,从而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意识?这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家长科学素养关注缺位
  除少数参加了社团活动的家长对孩子的科学素养稍加关注外(他们更关注孩子在比赛中的成绩),大多数家长出于应试教育观念束缚,对孩子的学习的关注目光仍聚焦于语、数、外三科上,对孩子科学素养如何,根本漠不关心,导致多数家长关注缺位,科学素养成为家长们视野中的“盲点”。
  4 学生科学素养整体短板
  受学校、家长、教师的主要影响,造成了学生科学素养得相对缺失。较多学生对科学学习主要行为表现为——少兴趣:认为可有可无,乏味无趣,被动应付多;少质疑:对周边事物和自然现象“熟视无睹”,少有自主提问、自主或求助解答的“原始冲动”;少追问:“刨根问底”意识不够,课堂上“等待”科学老师的“标准答案”成常态;少实践:学生自由活动时空不够,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较差。
  综上所述,双林小学的科创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学生科学素养整体短板、教师科学素养培育乏力、家长科学素养关注缺位、学校科创教育取向偏位等几大瓶颈性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科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策划与管理》:我们可以看出,双林的科创之路已经走过了科创优势项目和科创特色两个阶段的历程。但是,依赖于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和自发自为,以奖牌荣誉激励和技能训赛为重,这样的育人方式是极不全面、有缺陷、不可持续的。为了探寻新的生长点,转变科创教育模式,学校做了哪些创新举措呢?
  曹校长:要想破解这些瓶颈性难题,满足学生的渴求、社会的需求、学校的追求和家长的要求,就必须以“经历与探究”的、“亲历亲为”的自主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路径,实行全面全员全程卷入,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因为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在现行国家课程充分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教师创生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人才,奠基学生理性与人文素养兼优的未来人生,双林小学自行设计《成都市双林小学学生科创体验课程标准》,直指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进而让孩子们走出校门时,科学精神的特质已然成为他们与众不同、卓尔不凡的共性气质。同时,还让学校的科创教育由极少数人参与、强化训练为主、以荣誉为重的科创优势项目创建,到部分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特长训练为主、以技能为重的科创特色创建,再到全体师生参与、自主体验为主、以科学精神培育为重的科创品牌创建上转变。
  体验课程 定位科创品牌新方向
  《教育策划与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将“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战略任务。科学讲求实证,用事实说话,蕴含着一种求真精神;科学讲求严密的逻辑,蕴含着一种理性精神;在科创体验教育中,如何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曹校长:小学科创教育是科学学科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与补充,它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体验为主要方式,目标指向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体验,是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引领学生从科学认知走向科学精神的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最有效方式。
  科创,从字面理解,科就是科学和技术,创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体验,就是在教育的路上,让孩子们用鲜活的生命来直面现实,感觉真实,验证事实,给孩子们大脑记忆中留下触及灵魂、彰显教育真谛的有价值的印象,唤起他们曾经亲身感受过的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方向有所预感和判断。双林小学所关注的“科创”活动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围绕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的探究、质疑、实践、创新等独特的学习活动。科创体验活动,就是在充分考虑儿童身心特点及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儿童亲历亲为”这一系列活动的价值。
  值得强调的是,6-12岁的儿童,其科创行为及意识并非像科研工作者那样深入,也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创造与革新,他们往往表现出童真般的好奇、好问与好动。小到一次航模制作、大到一次河道污染的调查,对于儿童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科创之旅。因为,这样的活动总能聚焦儿童的眼光,激发儿童的质疑与探究行为,甚至诱发儿童创新性的思考。
  我们或许还有很多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但是,我们对于儿童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素养的独特价值的认同是有共识的。作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儿童更全面的接触科创体验活动,无论这个过程给孩子内心留下的是“句号”、“问号”还是“感叹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儿童体验活动,让我们的孩子触摸到了科学世界的绚丽。我们也有证据表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启了原本深埋于内心的“科学精神的种子”!
  《教育策划与管理》:二十多年来,双林小学的科创教育走过了各个不同阶段,也实现了科创品牌教育发展的华丽转身,打通了全体教师学科渗透参与、全校活动主题延伸参与、全校学生普及体验参与的学校科创体验课程的实施通道,让全体全程全面卷入成为现实。目前,学校科创体验课程取得了怎样的实效呢?
  曹校长: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我们认真领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精神,在学生层面,将课程理念定位于:“体验,让科创更好玩。”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强调兴趣参与,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契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在教师层面,并未把重点放在科创体验校本教材的编排上,而是实行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泛化课程形式,这减少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雷同感,也降低了课程实施的难度,减轻了师生们的负担,让师生愿意参与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学校在科创体验课程实施上,实行“普及的班级活动体验”、“兴趣的年级活动体验”“提高的校级活动体验”“延伸的校外活动体验”,丰富了课程的开发渠道和实施平台。
  三年来,学校共创设有目标梯度的100多个班级项目体验菜单、3本科技场馆体验指南、6本自编科普读本、1本智能机器人入门教程等多种形态的显性和隐性的科创体验课程,除班级普及体验外,还组建机器人、车模、航模、空模、科幻画、种植、养殖、科学调查等20个校级社团,对课程进行普及性或选择性体验,取得很大实效。各学科教师还结合本学科开发了许多有关科学体验的创生课程。科技馆开馆后,各种与场馆对接的课程更是络绎不绝,全体师生的卷入与踊跃参与,各种体验项目随着师生们的“头脑风暴”相继进入科创体验课程,为科创体验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打通了各个学科、三级课程的实施通道,形成了学校课程建设和三级课程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实施科创体验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课题的研究,极大地聚焦了科创教育在双林二十年特色发展中的中坚作用,聚焦了“双馨科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双林小学牵引思想、引导方向、凝聚人心、规划行为、激发活力、提升实力的强大“科创文化场”,显现出具有导向、赏玩、育人、激励功能的园林式、乐园型风格的科创物质文化,显现出学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涵纳着情感与理性的融合、具有人性化管理特征的科创制度文化,显现出学校以“体验”为轴心的科创行为文化,延伸拓展了学校以“德才双馨”为基本内核的精神文化——情智双馨、行知双馨、学创双馨、科技与人文持续双馨,是双林人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经常见诸于报端,耳闻于会议,践行于学校。纵观世界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第一个民办学校校长的孔子,以其万圣师表的素养开创了中国教育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之先河;近现代的蔡元培造就了卓著的北京大学,张伯苓成名了南开中学;陶行知示范了全民教育……这些事例无不彰显着一个好校长的魅力与作用。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长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个有思想的校
期刊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频现。有少数学生模仿着电视画面或网络游戏,动辄对同学拳脚相加,用“江湖规矩”解决问题。对此众家长不安,他们忍不住问:纯净校园咋越来越像“小江湖”?调查显示,多数校园暴力案件的主角都是女生,女生校园暴力事件成为校园暴力的新表象。  女生校园暴力行为常表现为一群女生(加害者)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女生(受害者通常是一个)的虐待、折磨和凌辱,其时间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通宵达旦,手段更是
期刊
【策划人语】  任何—个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团体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内部组织结构,中小学校也是如此。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完成该组织的工作计划、任务,乃至实现其目标、价值,它的设置是为了给组织的管理、行为等提供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因此,组织结构需要与该组织的职能使命、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相适应。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了组织结构的变革,但无论如何变革,学校管理机制的调整,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期刊
【策划人语】  成都市双林小学,作为享誉成都小学教育界的名优品牌学校,自1988年建校以来,就凭借自身独有的“缩短青年教师成才周期”战略,短短数年就已成为成都传统“七朵金花”学校之一。三任校长秉承发展,高效推进二十余载。“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四川省科技示范学校”、“成都市首批九义示范学校”、“成都新五朵金花学校”、“成都市首批
期刊
这是一组真实的画面与对话。  户外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大大地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理想的办法似乎莫过于画地为牢。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锻炼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如此这般,安全是安全了,但幼儿们却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以及拓展自身创造力与思想活力的机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
期刊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蒙台梭利如是说,在生命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的今天,生命安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小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唯有安全才是保障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一、追求安全教育,在思考中感悟生命价值  多年来,青年湖小学一直潜心对“安全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安全教育”落实于学校的点点滴滴,从不松懈。我们用我们点
期刊
交往是一个人走上社会维持生存的基本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者往往是善于交往的人。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地方,是教师与幼儿交往的地方。幼儿是否能与同伴正确交往,直接决定了他走上社会后的发展。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社会化教育给幼儿提供了除日常生活、角色游戏外更多的交往机会。在教育过
期刊
近年来,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的实践中经历了尝试、探索、反思、改进的过程,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新的认识和设想。  一、科学认识理解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离不开理论指导和不断学习。从国家统一规定课程的落实到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经历观念的变革和行为上的变化。经过理论学习我们重新认识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及地方制订的
期刊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既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生活乐趣,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心智、完善幼儿的品格。本文就通过歌唱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力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密云县第三幼儿
期刊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障。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因此,调整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方式,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无论是对助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才,还是对推动学校相关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