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营造一个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勇于争论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树立起"不唯书、不唯师、只为实"的探究精神,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自主能力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要求,加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钻研,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新知,掌握技巧。本文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确保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或已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相关情境中,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维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性实践,在“观察”、“做”、“思考”,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对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产生兴趣。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克服了众多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将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轻松、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主动投入学习。老师还要树立“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培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当然,教师上课前的精心策划与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基础好坏等学生实际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基础各异,这样搭配便于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探究,相互促进,形成团结协作、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找出数学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中,首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相关知识,接着创设不等式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再揭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生讨论中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并总结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二者的异同点。学生从中想出了很多办法:类比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最后让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通过交流,使学生增加对知识的更进一步理解,也知道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再给予点评和指点,加以鼓励。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和喜悦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有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还得要深钻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在教学中体现联想、猜想、观察等逻辑的严密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如何生成结论,长期坚持就会使经验不断积累,方法不断更新,思维不断活跃。老师的引导重在“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找到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规律,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结合要求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教会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找到已知与求知的关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老师的诱导重在“思”。如“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比较中选择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问题的要害并加以解决。
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更主要是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每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再想想,再思考,或给予点拨;每当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都是对学生探究结果的一种肯定,都能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潜能。比如:每个单元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先考后讨论,再对试卷进行评讲。考试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各小组找出试题中每个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最佳方案,同学们在讨论中非常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基础好的同学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一次考得不理想没关系,相信下次一定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经常用“我是行的、我要学习、我会成功”激励自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师生关系很融洽,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是必然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活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只在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上花功夫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自主能力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要求,加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钻研,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新知,掌握技巧。本文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确保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或已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相关情境中,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维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性实践,在“观察”、“做”、“思考”,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对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产生兴趣。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克服了众多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活动、体验、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将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轻松、心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主动投入学习。老师还要树立“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培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来设计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当然,教师上课前的精心策划与安排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基础好坏等学生实际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基础各异,这样搭配便于学生自主讨论,自主探究,相互促进,形成团结协作、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找出数学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中,首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相关知识,接着创设不等式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再揭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生讨论中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并总结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二者的异同点。学生从中想出了很多办法:类比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最后让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通过交流,使学生增加对知识的更进一步理解,也知道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再给予点评和指点,加以鼓励。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和喜悦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有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还得要深钻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在教学中体现联想、猜想、观察等逻辑的严密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如何生成结论,长期坚持就会使经验不断积累,方法不断更新,思维不断活跃。老师的引导重在“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找到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规律,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结合要求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教会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找到已知与求知的关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老师的诱导重在“思”。如“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比较中选择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问题的要害并加以解决。
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更主要是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每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再想想,再思考,或给予点拨;每当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哪怕是简单的几个字都是对学生探究结果的一种肯定,都能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潜能。比如:每个单元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先考后讨论,再对试卷进行评讲。考试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各小组找出试题中每个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最佳方案,同学们在讨论中非常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全程参与,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基础好的同学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一次考得不理想没关系,相信下次一定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经常用“我是行的、我要学习、我会成功”激励自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师生关系很融洽,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是必然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活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只在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上花功夫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