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在其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防弊、兴利、增值是内部审计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增加价值和改善企业经营服务。
1.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三种: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三是在总经理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内部审计职权看,内部审计接受企业高层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并根据要求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向企业高层管理报告有关审计情况,有利于促进改善内部治理,从而帮助高层管理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具有检查、调查取证权,参与决策权,建议权,采取强制措施,通报批评,处理处罚权等。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包括:(1)监督控制作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促使企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评价、参谋作用。通过审计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对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经营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维护、增值作用。对内控系统各个节点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内控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监督,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以及时地予以纠正、制止和查处,预防、减少风险损失,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从而帮助和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增加企业价值。(4)咨询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协调等服务,从而不断丰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容。
2.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2.1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必须对项目跟踪审计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都要随建筑产品所在现场的不同在不同工地、不同地区的承包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流动施工,或在同一工地不同单位工程之间进行移动施工。各建筑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结构及建筑要求,都需要单独设计,并按单件组织施工生产,在生产过程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使用,始终不可移动,具有一次性。这一特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深入施工现场,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跟踪审计,才能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2.2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须注重期中审计与多类型审计
建筑产品一般综合性强、体积宠大、结构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消耗大。需加大过程控制,从而决定审计工作方式不能仅停留在事后审计,而应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实施期中审计尤为重要。同时应该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治理等不同类型审计调查。
2.3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采用建造合同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标后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要与建设单位签订建造合同,根据完工程度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收入确认,大多采用分期结算工程价款,工程完工后通过竣工工程点交、验收方式交付给建造合同甲方验收使用,并与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清算。建造合同根据实际成本费用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认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费用。
2.4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不少施工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难以由一个施工企业单独完成,很多工程项目需要由一个施工企业总承包后,再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共同完成,使其施工生产既有总体性又有高度的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施工队伍,同时增加了对合作商、协作商、引进劳务队伍的管理。因此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3.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3.1正确运用内部审计依据
内部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对象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及有效性,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客观标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以与审计项目及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适用的、具有正式书面文件形式的法律、法规、决议等为审计依据,全方位、辩证地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及问题实质,形成正确、可靠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3.2坚持审计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主要抓好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查处、问题整改落实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增多,审计机构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擇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管理层和群众高度观注的项目进行审计立项。都必须以事实作依据,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数字必须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并经核实无误,以保证其真实性;处理意见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无误,以维护其严肃性;文字表述要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以体现其艺术性;审计报告报批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遵从其客观原因分析,以体现其灵活性。
3.3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业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及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和发展的,其履行职责的范围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载体,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综合运用审核、计算、函证、监盘、观察、询问、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同时面对审计力量薄弱和项目单位多、跨区域广的特点,要提高审计覆盖率,审计部门必须改变审计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审计技术,大力开展远程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把握审计重点,突出经济效益
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审计工作重点从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两方面入手,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相关法规遵守情况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外,重点考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利用效率、材料物资采购价款合理性、管服经费责任成本落实情况、资金运转情况、劳务协作队伍验工计价情况等成本效益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增值服务功能。
3.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加之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及管理型队伍模式的转换,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税务、分包、合同、财务等各种风险不同程度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审计,还要熟悉公司内控制度、掌握验工计价、合同、税务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1.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三种: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三是在总经理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内部审计职权看,内部审计接受企业高层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并根据要求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向企业高层管理报告有关审计情况,有利于促进改善内部治理,从而帮助高层管理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具有检查、调查取证权,参与决策权,建议权,采取强制措施,通报批评,处理处罚权等。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包括:(1)监督控制作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促使企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评价、参谋作用。通过审计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对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经营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维护、增值作用。对内控系统各个节点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内控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监督,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以及时地予以纠正、制止和查处,预防、减少风险损失,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从而帮助和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增加企业价值。(4)咨询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协调等服务,从而不断丰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容。
2.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2.1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必须对项目跟踪审计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都要随建筑产品所在现场的不同在不同工地、不同地区的承包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流动施工,或在同一工地不同单位工程之间进行移动施工。各建筑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结构及建筑要求,都需要单独设计,并按单件组织施工生产,在生产过程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使用,始终不可移动,具有一次性。这一特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深入施工现场,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跟踪审计,才能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2.2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须注重期中审计与多类型审计
建筑产品一般综合性强、体积宠大、结构复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消耗大。需加大过程控制,从而决定审计工作方式不能仅停留在事后审计,而应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实施期中审计尤为重要。同时应该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治理等不同类型审计调查。
2.3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采用建造合同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标后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要与建设单位签订建造合同,根据完工程度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收入确认,大多采用分期结算工程价款,工程完工后通过竣工工程点交、验收方式交付给建造合同甲方验收使用,并与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清算。建造合同根据实际成本费用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认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费用。
2.4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不少施工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难以由一个施工企业单独完成,很多工程项目需要由一个施工企业总承包后,再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共同完成,使其施工生产既有总体性又有高度的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施工队伍,同时增加了对合作商、协作商、引进劳务队伍的管理。因此关注分包经营风险。
3.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3.1正确运用内部审计依据
内部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对象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及有效性,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客观标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以与审计项目及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适用的、具有正式书面文件形式的法律、法规、决议等为审计依据,全方位、辩证地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及问题实质,形成正确、可靠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3.2坚持审计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主要抓好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查处、问题整改落实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增多,审计机构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擇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管理层和群众高度观注的项目进行审计立项。都必须以事实作依据,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数字必须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并经核实无误,以保证其真实性;处理意见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无误,以维护其严肃性;文字表述要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以体现其艺术性;审计报告报批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遵从其客观原因分析,以体现其灵活性。
3.3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业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及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和发展的,其履行职责的范围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载体,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综合运用审核、计算、函证、监盘、观察、询问、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同时面对审计力量薄弱和项目单位多、跨区域广的特点,要提高审计覆盖率,审计部门必须改变审计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审计技术,大力开展远程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把握审计重点,突出经济效益
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审计工作重点从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两方面入手,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相关法规遵守情况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外,重点考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利用效率、材料物资采购价款合理性、管服经费责任成本落实情况、资金运转情况、劳务协作队伍验工计价情况等成本效益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增值服务功能。
3.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加之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及管理型队伍模式的转换,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税务、分包、合同、财务等各种风险不同程度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审计,还要熟悉公司内控制度、掌握验工计价、合同、税务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