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导致现阶段的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消除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障碍。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介绍了针对初中学困生数学课程教学的方法,有效實现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体验式教学
引言
由于初中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基础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他们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的不同。部分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进而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数学成绩也在逐步下滑,产生了对数学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困生能力的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
1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1内在因素
初中生在成长环境、智力的发展程度以及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的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善于发现问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性格偏内向,面对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不敢提问,进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知识点一环扣一环,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逐渐下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习障碍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对学习不努力、不上进的态度,随着数学知识点难度的提升,逐步形成了学习障碍[1]。
1.2外在因素
大多数家庭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过早的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建立,使得他们对信息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较差,进而导致他们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学困生本身缺乏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且由于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自控力较差,他们很难自主的将电子产品有效利用在学习上,反而将大多数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游戏上,更加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 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2.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真正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思路,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点的规律,并通过思考找到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方法[2]。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抛硬币”的动画,并在每次硬币抛弃时,让学生猜一猜当硬币落下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又能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初步的印象,便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2.2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的过程中,都主要依赖于教材和书本,但由于教材和书本的内容是死的,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逻辑想象与创造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使得数学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分别将不同图形在不同角度旋转呈现出的效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亲自通过多媒体进行图形以不同角度旋转的操作,进而使他们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不同图形在不同角度旋转后的状态和结果,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合理设置课堂练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置练习,进而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难以提升课堂练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有层次的设置课堂练习,并在课堂练习中开放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生找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4]。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一课后,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分别展示若干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图形,并要求能力较高的学生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并说出其他图形呈现出的是哪种对称效果,而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即可。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的负担,还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效提升了课堂练习的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最直接、最及时的语言和肢体的鼓励或者具体的奖品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与掌握,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数学学困生的重视程度,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直观形象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解题思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52-53.
[2]徐林祥.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破解之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45.
[3]石信刚.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归因与转化[J].硅谷,2008(09):101.
[4]黄成忠.初中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习心理比较研究[J].林区教学,2006(10):15-16.
作者简介:
徐世新(1987.8-),女,汉族,农安人,前岗乡初级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体验式教学
引言
由于初中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基础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他们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存在较大的不同。部分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进而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数学成绩也在逐步下滑,产生了对数学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困生能力的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
1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1.1内在因素
初中生在成长环境、智力的发展程度以及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的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善于发现问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性格偏内向,面对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不敢提问,进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知识点一环扣一环,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逐渐下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习障碍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对学习不努力、不上进的态度,随着数学知识点难度的提升,逐步形成了学习障碍[1]。
1.2外在因素
大多数家庭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过早的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建立,使得他们对信息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较差,进而导致他们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学困生本身缺乏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且由于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自控力较差,他们很难自主的将电子产品有效利用在学习上,反而将大多数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游戏上,更加不利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 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2.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真正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思路,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点的规律,并通过思考找到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方法[2]。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抛硬币”的动画,并在每次硬币抛弃时,让学生猜一猜当硬币落下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又能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初步的印象,便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2.2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的过程中,都主要依赖于教材和书本,但由于教材和书本的内容是死的,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逻辑想象与创造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使得数学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画,分别将不同图形在不同角度旋转呈现出的效果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亲自通过多媒体进行图形以不同角度旋转的操作,进而使他们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不同图形在不同角度旋转后的状态和结果,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3合理设置课堂练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置练习,进而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难以提升课堂练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有层次的设置课堂练习,并在课堂练习中开放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生找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4]。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一课后,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分别展示若干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的图形,并要求能力较高的学生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并说出其他图形呈现出的是哪种对称效果,而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即可。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的负担,还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效提升了课堂练习的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最直接、最及时的语言和肢体的鼓励或者具体的奖品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与掌握,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数学学困生的重视程度,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直观形象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解题思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进而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52-53.
[2]徐林祥.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破解之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45.
[3]石信刚.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归因与转化[J].硅谷,2008(09):101.
[4]黄成忠.初中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习心理比较研究[J].林区教学,2006(10):15-16.
作者简介:
徐世新(1987.8-),女,汉族,农安人,前岗乡初级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