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人文性 感性 体验
  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順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而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
  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是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要运用好“移情体验”的方法,教师自己要做有心人,多关住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课文,学生无法产生移情体验,教师可以运用师生对话方式或观看相关的教学录象进行感受。
  (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
  1、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2、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慕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言”不能尽“意”,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
  3、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如教学时,让学生深读课文后,展开想象,这使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回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三)表演再现,加工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学生的表演是对教材内化后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与自身原有经验的融洽与建构的基础上,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手段来表达情绪,展现自我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没有对话的,补上了对话,为了更好地表现,还外加一些动作。内心的想法变成了内心独自,这是对教材再创造的结果。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固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ADRC)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优异的控制性能,但控制器参数设计较为繁琐。引入了新的非线性函数,简化了控制器的参数设计,且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在原点处具
摘 要:寻找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是要寻找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所以切口要精到小巧。一篇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有无尽的味道,选取切入点的目的就是要确定阅读的方向。切点越小,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和难点,而且切入点要提纲挈领。好的切入点,是能够发散和收缩全文内容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键词:阅读课;切入点;兴奋点;起始点;凝点  一、语文阅读课堂的不良倾向  据笔者对语文阅
研究了飞轮作为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大角度机动问题。建立了飞轮控制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设计了闭环控制器并给出了参数自适应律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有界
放眼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不少教师“填鸭式”教学,气氛沉闷,过程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互动式”教学以学生快乐接受新知识、熟练操
摘 要: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化,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既要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寻更多的幼教方法。对幼师来讲,园本教研并不陌生,而园本研修则是在园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结合教学实际,对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到园本研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园本研修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来讲,园本
摘 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增强和保持创新活力,实现科技、经济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本文结合宝鸡实际提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结论: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优化科技资源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指导思想 建设原则 重要任务  科技平台是增强和保持创新活力,实现科技、经济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保障。宝鸡市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
信息技术作为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新的教学改革的推进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偏重于培养
量词"粒"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是个范畴化的过程。在对量词"粒"所选择的名词性成分进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备[+小][+球状][+可食]特征的谷物类名词是量词"粒"范畴的范畴中心;"粒"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