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性资源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尽可能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注重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在大班额教学中,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成性资源。对此,教师应该聚焦“错中对”,帮助学生化解错误;关注“对中优”,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发掘“异中同”,帮助学生把握本质。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小学数学;化解错误;提升认识;把握本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尽可能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注重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可以说,教学应该是“发现儿童并让儿童发现的过程”。
  在大班额教学中,学生因为个体差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成性资源。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聚焦“错中对”,帮助学生化解错误
  如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现错误,教师当然首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千万不能选择性地回避学生的错误,那样的教学看似顺畅,其实只是“走过场”;只有面子,没有里子。对此,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学”思想给了我们重要启示:聚焦“错中对”,探寻错误的根源,同时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从而自然地化解错误(所谓“错着、错着,就对了”),同时彰显探究结果的价值,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
  例如,对于小数加法笔算题“4.75+3.4”,会有学生如下页图1所示列竖式计算。这时,不妨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想到“末尾对齐”,就会发现是整数加法笔算题“475+34”的学习经验产生了影响。对此,教师可以在肯定这种形式化迁移体现了类比思想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从外部形式的相似走向内部本质的不同:“475+34”是475个一加34个一;“4.75+3.4”是475个百分之一加34个十分之一,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算理本质:对整数加法而言,是“末尾对齐”;对小数加法而言,是“小数点对齐”。
  再如,教学“利用列表整理策略解决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动态演示的水位变化图填写表格(如图2所示),有学生填写了三个“10”。对此,教师追问:这三个“10”表示的究竟是什么?在追溯数据实际意义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这样的结果虽然是错的,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因为它体现了水位变化的规律——每2小时下降10厘米,而这样的规律正是“归一问题”的重要结构特征,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抓手。
  此外,笔者认为,聚焦“错中对”还有一层含义:由于大班额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探究结果往往是有错有对的,这时可以充分地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实现“兵教兵”。因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同时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兵教兵”,无论是“错了”的学生,还是“对了”的学生,都能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活动课,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打乱的三阶涂色方块复原,时间限制在3分钟内。各小组纷纷活动起来:有的小组手忙脚乱,毫无头绪;有的小组一齐上阵,不断调整;有的小组从关键部位入手,尝试突破。3分钟后,大部分小组复原失败,极少数小组复原成功或接近成功。教师抓住这少有的“错中对”,组织全班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成功?有什么经验或教训值得借鉴或需要吸取?由此,学生的认识逐渐清晰:首先要弄清楚涂色方块分为几种,分别有几个、摆在哪里;其次要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寻找,有人负责摆放,有人负责观察。在此基础上,学生第二次尝试复原,成功率大大提升。
  二、关注“对中优”,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有时,学生的探究结果不错,但是不好。对此,教师需要聚焦“对中优”,探寻正确结果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同样地,如果学生的探究结果有优有劣,也可以充分地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实现“兵教兵”。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让学生创造“二分之一”的书写形式,学生给出了“1/2”“2/1”“1/2”“○/○”等写法。尽管这些写法有的规范,有的不规范,但是它们只有优劣之別,并无对错之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写法的道理,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由此,学生在肯定这些写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这一本质的基础上,先否定了“○/○”这样的形象写法,因为其没有明确表示出“取其中的1份”,而且,如果平均分的份数很多,则写起来很麻烦;再否定了“1/2”这样的抽象写法,因为其在算式中容易和前后的运算符号以及其他的数产生混淆;又否定了“2/1”这样的抽象写法,因为其和平均分的除法表示在数字出现的顺序上不一致。从而,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再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数量未知的书签的信封,让学生表示其中书签的数量,学生一致认为可用字母a来表示;教师接着出示一个信封,并且指出“这个信封中的书签比刚才那个信封中的多4张”,让学生表示其中书签的数量,有学生认为可用字母b来表示,有学生认为可用式子“a+4”来表示。显然,这两种表示方式只有优劣之别,并无对错之分。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a+4”既能表示第二个信封中书签的数量,又能体现两个信封中书签的数量关系,是更好的表示方式。由此,学生的认识从对象为重上升到对象与关系并重的层面,为从算术思维走向代数思维做好了铺垫。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受学生已有知识或思维水平的限制,关注“对中优”还需要延迟。例如,教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学生计算45+31时,有的从十位算起,有的从个位算起。显然,这两种算法只有优劣之别,并无对错之分,但是,就这节课的内容而言,教师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两种算法的优劣之别。因此,教师不能强行灌输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而要让从十位算起的方法“再飞一会儿”,等到教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再让学生体会从个位算起的优势以及从十位算起的不足。
  三、发掘“异中同”,帮助学生把握本质
  有时,学生的探究结果既不错,也很好,但是依然各不相同——这尤其体现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结果,发现联系(共同点)和区别(不同处),从而透过表象把握本质。
  例如,《认识厘米》一课,教师让学生利用1厘米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出现了两种测量方式:有的用1根小棒,以做记号后移动的方式测量;有的用多根小棒,以拼接的方式测量。教师让学生寻找两种测量方式的共同点,学生发现:无论是“移动”还是“拼接”,都是在创造更长的棒子,测量结果包含了几根小棒,就包含了几个1厘米。进而,学生感到:直尺等测量工具实际上就是“更长的棒子”,就是长度单位的“移动”或“拼接”。由此,学生体会到长度测量的本质。
  再如,对于“每2小时水库水位下降10厘米,照这样的速度,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有如下两种解法。(1)“归一法”,即先算水位下降速度:10÷2=5(厘米),5×12=60(厘米)。(2)“倍比法”,即先算现在放水时间是原来的几倍:12÷2=6,10×6=60(厘米)。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两种解法的共同点和不同处,发现它们只是对“照这样的速度”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是以1小时为单位的“小速度”,也可以是以2小时为单位的“大速度”。第一种解法,“小速度”未知,所以要先求;第二种解法,“大速度”已知,因此需关注包含几个这样的“大速度”。然后,可以出示如下更为直观的变式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联系和区别:如图3所示,2个长方形代表10,则12个长方形代表多少?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原生态课堂实践研究”(编号:GH2018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转化率与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资料完整的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WHO 2001标准重新诊断分型,统计MDS患者AML转化率(转白率)、MDS转化为AML时间(转白时间),G显带分析患者初治时染色体核型.结果 138例MDS患者中29例转化为AML,转白率为21.01%,中位转白时间为8(3~24)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多糖(PEHD)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MM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MM细胞株RPMI 8226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PEHD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Annexin V/PI)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PEHD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PEH
摘要: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不少研究者作出过解读,其中有一些高频词,如理解、迁移、应用、批判性、高阶思维等。基于学段定位,结合学科特征,探究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样态:注重知识迁移,着重数学理解,强调学以致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知识迁移;数学理解;学以致用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不少研究者作出过解读。苏州大学付亦宁博士认为:“深度学习是以内在学习需求为动力,以理解性学习为基础;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家族(SFRP)由SFRP1~SFRP5组成.SFRP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8p11.2,可阻止Wnt信号传递.SFRP1启动子区的高度甲基化可引起该基因的表达沉默,导致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引起癌症的发生与发展[1].我们通过分析5种白血病细胞系SFRP1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甲基化状态,从而确定SFRP1启动子区频繁甲基化现象是否是其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并通过观察
期刊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ALPS)是一种凋亡相关基因Fas介导的凋亡受损导致淋巴细胞增殖的遗传性疾病.之前认为是一种少见病,自1999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推荐了该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后,全世界有近500例病例被报道.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林冬等[1]首次在国内对该病进行了详细介绍.由
期刊
第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于2012年12月8-11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现就此次会议所涉及的血栓与止血部分有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供国内同道参考.  在继续教育环节,今年安排的血栓止血有关内容比往年明显增多,包括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机制新观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断与治疗的挑战,ADAMTS13在TTP的发病、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作用,如何诊断与治疗非典型
期刊
化学疗法是急性白血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骨髓抑制往往是化疗的主要限制性不良反应,化疗后患者极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损害,不但影响了化疗的顺利实施,而且降低了疗效,我们尝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  病例和方法  1.病例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血液科住院的60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患者,均经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免
期刊
一、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疗效进一步改善在过去的十年中,URD—HSCT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使URD.HSCT与HLA匹配同胞供者HSCT(MSD—HSCT)之间疗效的差异越来越小。据统计,1998至2008年,URD—HSCT与MSD—HSCT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从1988年相差21%减少到2008年相差仅9%。
期刊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是高原地区常见病,大量研究肯定了红系细胞过度增殖在CMS发病中的作用,但生理造血的特点是造血细胞生成和死亡之间的平衡,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细胞凋亡机制在生理造血调控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期刊
患者,女,6岁.因发热伴咳嗽、咯痰8d,于2009年12月3日人院.查体:体温38.6℃,脉率12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70/4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率12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减低,右肺中下部可闻及湿性哕音.腹软,肝、脾肋缘下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