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学的理论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jiare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愉快教学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它的兴起首先是针对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厌学,负担过重,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愉快教学有其悠长的历史渊源。孔子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教育家程颐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主张用歌舞、吟诗、讲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近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学”理论用许多宝贵的思想契合于乐学教育。它针对传统教育中师生“隔膜”的“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当前倡导的愉快教学是极富启迪的。
  教育发展到今天,“快乐教育”又重新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这决不是偶然的。目前在我国某些地区进行的“快乐教育”或称之为“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合作教育”、“兴趣教育”等的改革实验,目的在于使教育适应现代建设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培养个性特长。把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这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前途的大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一、“愉快教育”的实质及内涵
  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学校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生被束缚于沉重的课业中,不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发展。而“愉快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个性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提倡“愉快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不是降低教育质量的要求。它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德智体美劳五育上全面展开,全面落实,自觉地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愉快教育”的特点是变“苦学”为“乐学”,它与提倡刻苦学习的态度并不相悖。“愉快”与“刻苦”二者不是相对立的,愉快的反义词是痛苦,刻苦的反义词是懈怠。从心理学角度讲,愉快与痛苦是一种心理情感的体验,刻苦与懈怠是一种行为的表现,是意志的体验,两者是不完全一样的。学习需要刻苦,但刻苦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由于受外力驱使而表现出的刻苦,内心体验痛苦,学习效率不高;另一种是主动的,由于树立了某种志向或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的自觉地刻苦,愿意学,爱学,内心体验愉快,学习效率也高。愉快教育正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的特点,通过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为我学”,培养学生具有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从而自觉的刻苦学习,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愉快教育”着眼于优化育人环境,它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它以课堂教学为主题,同时着眼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全面发展的教育,融合于全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之中。
  学习“愉快教育”经验,不能简单的移植方法,而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学习“愉快教育”的实质,转变教育思想,发挥本校优势,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二、“愉快教育”的实施原则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上的“教”与“学”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犹如“一日三餐”,这“一日三餐”不落实只能靠课外补习和大量作业来弥补,就会进食紊乱,造成负担过重。因此,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一般来说有四个基本的要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它们构成六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教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法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既然课堂教学是搞好“愉快教育”的关键。教师就应该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关,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模式。
其他文献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舒适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命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实践这一理念。  一、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里特征是:活波好动,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
期刊
教师通过换位思考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那么,应换位思考些什么呢?  一、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教师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其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SO2的性质时,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而后又变清。同学们联想到CO2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应处理好如下“六个关系”: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处理好基础
期刊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的输入与积累,而语言能力的强弱与掌握语言材料的多少成正比,语言材料吸收量越大,语言能力提高的越快。所以从古至今我们会听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诵千古名篇,启智慧之门”之类的话。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缺乏语言交流环境,所以他们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认为朗读和背诵无疑成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
期刊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应用数学的意识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由于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通过大量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不失时机地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的价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强调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落实,对师生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互动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过程,而师生互动则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整体感知。我认为整体感知能力就是人对文章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知道整体感知能力强的人,在聆听、读书时能很快地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得到对文章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整体感知能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分析和探究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合理科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教育教学的新方法。特别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新教材衔接不上、生活脱节;传统教学方法的误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落后;对英语学习认识不足等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有益的课外兴趣活动、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
期刊
摘要: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视唱的技能,而是要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去审美。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  关键词:中学 音乐 视唱 教学     视唱教学要改变只注重技能而忽视情感的单纯技术技能教学的倾向,引导学生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那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即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