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设《道德与法治》,是为助力学生品格的培养、法律意识的建树、国情国策的了解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引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每一名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以此切入,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探寻思考,可资实际教学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目标落实;课堂主人;教学评价
初中政治教材由《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更名,凸显出道德与法治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对课程的定位和育人指向,必须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首要任务,并由此延展为“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革命性转折。
作为教师,首先要宏观把握新版教材“七年级注重成长、八年级强调价值观、九年级着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框架和体系;接着要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寻求科学、灵活与多元的教学方法,焕发新版教材的新活力,实现教材的育人目的。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角度,对教学进行多维度认知和思考:
领会与落实课程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要注意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弘扬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这需要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中,需要对鲜活的生活和可感的触动进行内化,教师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对“大目标”进行“小切入”。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家乡变化”“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情感体验中,垒积由“家”到“国”的情怀;正在发生着的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就是极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把它对接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育人目标上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角度、思考去认知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一线抗疫的感人故事,感受什么叫“责任”和“担当”;又如:八年级(下)第13页探究与分享——“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我们不妨把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漫画画面特点,并抽丝剥茧挖出寓意实在,引导学生从法律制度、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件、权力运用等家督去辩论,营造全体学生参与、真正成为“法官”的氛围,以积极建言献策,大胆发言,课堂活跃,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之效,并最终激发学生的正义、责任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总之,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去培塑,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探究学习,才能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厘清与摆正课堂建构: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般而言,课堂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课堂建构中的师生位置与关系必须厘清和摆正: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组织引领作用,学生要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道德与法治》课堂之所以有时会枯燥、缺滋少味,使学生甚至不想听,常是因为教师对课堂建构的认知有误,把学生当容器,教学过程“填和灌”甚至“全程填满堂灌”。如八年级(上)第76页对“公交车等待老人的一幕”的探究与分享,教师就不宜过分预设和前置灌输,而应采取有效的角色组织,如:先让学生扮演不同人物,再现情景,教师再扮记者分别采访,了解学生进入角色的真实心理,充分感受“关爱是一种幸福”——这样,课堂建构趋于科学,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认。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会大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得以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质疑,促进思维主动发展与提升:一是需要教师吃透教材,针对知识重难点有效设问;二是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道德困惑与缺陷的实际,引导有效解决实际疑惑和问题;三是需要教师从社会的细微处和别致处出发,管中窥豹,将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冲突与社会社会的“大环境”巧妙对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正确、公正和客观地看待光怪陆离社会现象,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究多元评价激励:怎样有效评价?
学生的创新自觉与自信在不断生长,期待改变以单一分数评价,进而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与课程不断发展”多元评价激励机制。注重表现性评价,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足够时空,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参与与实践者,通过“师生”与“生生”互动,分享思考和见解,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互补和相加”。评价操作上,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寻找学生闪光点的眼睛,能从多角度对学生个体给予正确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情感,营造热烈、轻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三条途径探讨有效评价体系:一是用好适度有效的表扬营造热烈课堂氛围。课堂上,该表扬,要慷慨真诚;不该表扬,能沉默如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扬期待,做出不同反应;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表扬,有不同的期待与反应。二是用艺术的批评增加课堂温情。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实际的能动反馈,需要教师能动明确学生的优劣,使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对应做出能动反应,收扬长避短之功。三是以过程评价促课堂全面学习。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反应过程,了解不同状态,以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更明智和理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换教师角色,不断思索、探究和总结,让学生有所得、能致用,使课堂充满生机,闪耀智慧的火花,解放学生思维,现让成为学习的主人,长大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徐贞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8(17);
[2].肖琼.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9(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人民出版社,2019,08。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目标落实;课堂主人;教学评价
初中政治教材由《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更名,凸显出道德与法治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对课程的定位和育人指向,必须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首要任务,并由此延展为“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革命性转折。
作为教师,首先要宏观把握新版教材“七年级注重成长、八年级强调价值观、九年级着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框架和体系;接着要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寻求科学、灵活与多元的教学方法,焕发新版教材的新活力,实现教材的育人目的。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角度,对教学进行多维度认知和思考:
领会与落实课程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要注意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弘扬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这需要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中,需要对鲜活的生活和可感的触动进行内化,教师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对“大目标”进行“小切入”。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家乡变化”“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情感体验中,垒积由“家”到“国”的情怀;正在发生着的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就是极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把它对接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育人目标上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角度、思考去认知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一线抗疫的感人故事,感受什么叫“责任”和“担当”;又如:八年级(下)第13页探究与分享——“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我们不妨把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漫画画面特点,并抽丝剥茧挖出寓意实在,引导学生从法律制度、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件、权力运用等家督去辩论,营造全体学生参与、真正成为“法官”的氛围,以积极建言献策,大胆发言,课堂活跃,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之效,并最终激发学生的正义、责任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总之,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去培塑,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探究学习,才能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厘清与摆正课堂建构:谁是课堂的主人?
一般而言,课堂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课堂建构中的师生位置与关系必须厘清和摆正: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组织引领作用,学生要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道德与法治》课堂之所以有时会枯燥、缺滋少味,使学生甚至不想听,常是因为教师对课堂建构的认知有误,把学生当容器,教学过程“填和灌”甚至“全程填满堂灌”。如八年级(上)第76页对“公交车等待老人的一幕”的探究与分享,教师就不宜过分预设和前置灌输,而应采取有效的角色组织,如:先让学生扮演不同人物,再现情景,教师再扮记者分别采访,了解学生进入角色的真实心理,充分感受“关爱是一种幸福”——这样,课堂建构趋于科学,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认。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会大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会得以提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大胆质疑,促进思维主动发展与提升:一是需要教师吃透教材,针对知识重难点有效设问;二是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道德困惑与缺陷的实际,引导有效解决实际疑惑和问题;三是需要教师从社会的细微处和别致处出发,管中窥豹,将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冲突与社会社会的“大环境”巧妙对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正确、公正和客观地看待光怪陆离社会现象,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究多元评价激励:怎样有效评价?
学生的创新自觉与自信在不断生长,期待改变以单一分数评价,进而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与课程不断发展”多元评价激励机制。注重表现性评价,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足够时空,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参与与实践者,通过“师生”与“生生”互动,分享思考和见解,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互补和相加”。评价操作上,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寻找学生闪光点的眼睛,能从多角度对学生个体给予正确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情感,营造热烈、轻松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三条途径探讨有效评价体系:一是用好适度有效的表扬营造热烈课堂氛围。课堂上,该表扬,要慷慨真诚;不该表扬,能沉默如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扬期待,做出不同反应;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表扬,有不同的期待与反应。二是用艺术的批评增加课堂温情。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实际的能动反馈,需要教师能动明确学生的优劣,使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对应做出能动反应,收扬长避短之功。三是以过程评价促课堂全面学习。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反应过程,了解不同状态,以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更明智和理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换教师角色,不断思索、探究和总结,让学生有所得、能致用,使课堂充满生机,闪耀智慧的火花,解放学生思维,现让成为学习的主人,长大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徐贞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思考[J].中华少年,2018(17);
[2].肖琼.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J].读书文摘,2019(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人民出版社,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