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善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提问的方法,做到质疑时有章可循,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敢问 乐问 善问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8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问;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鼓励学生向老师、课本发问,养成乐问的习惯。做到以疑促学,以疑助学,以疑导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 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促使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问,敢提问。学生只有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心理,消除怕师生嘲笑自己的心理疑虑,消除在提出问题时的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他们才能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问,达到在问中学,在问中提高,在问中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可以随时发言;提倡并鼓励学生“出声说”,即允许学生课堂上把问题和答案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等。另外,凡是学生提问,不管对与错,问题问得是否有质量,都应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学习。这样,树立了学生的问的意識,增强敢问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教给学习方法,帮助善问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把课内阅读与课外质疑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教给他们一些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质疑的思维。这样,步步引导,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善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1 指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中心,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呢?究竟打了多少拳呢?“打”的结果怎样?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2 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提问
如教《愚公移山》时,当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后,提出“愚公愚吗?”让学生进行辩论。“愚”与“不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引经据典想说服对方。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喜“疑”好“思”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生疑质疑,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思维,激起思考的动力,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发问,诱导学生乐问
3.1 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问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所学的课本,即使是千古名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鼓励学生向课文发问,向书本质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从中激发他们乐问。如在学了《孔乙己》后,有学生说:“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这一说法很片面。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凤毛麟角,而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表明孔乙己自身也有问题,他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也是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我赞叹这个学生敢于向课本、参考书质疑的精神,当即表扬了他。
3.2 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印发了“勤问制”表,表中包括“时间”、“问题”、“教师签名”,做到每位学生一份,要求学生每人每周至少提两个关于语文方面的问题,在课下或课外时间向教师发问,每解决一个问题,让教师签名一次。另外,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这样,学生在向老师发问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学生对提问变得越来越有兴趣,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改变了过去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出答案,学生抄下答案的习惯。在师生之间的和谐讨论、谈话中,学生不知不觉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了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度、广度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
[2]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敢问 乐问 善问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8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问;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鼓励学生向老师、课本发问,养成乐问的习惯。做到以疑促学,以疑助学,以疑导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 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促使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问,敢提问。学生只有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心理,消除怕师生嘲笑自己的心理疑虑,消除在提出问题时的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他们才能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问,达到在问中学,在问中提高,在问中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可以随时发言;提倡并鼓励学生“出声说”,即允许学生课堂上把问题和答案情不自禁地说出来等。另外,凡是学生提问,不管对与错,问题问得是否有质量,都应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学习。这样,树立了学生的问的意識,增强敢问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教给学习方法,帮助善问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把课内阅读与课外质疑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教给他们一些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质疑的思维。这样,步步引导,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善问,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1 指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中心,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呢?究竟打了多少拳呢?“打”的结果怎样?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2 指导学生在辩论中提问
如教《愚公移山》时,当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后,提出“愚公愚吗?”让学生进行辩论。“愚”与“不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引经据典想说服对方。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喜“疑”好“思”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生疑质疑,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思维,激起思考的动力,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发问,诱导学生乐问
3.1 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问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所学的课本,即使是千古名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鼓励学生向课文发问,向书本质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从中激发他们乐问。如在学了《孔乙己》后,有学生说:“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这一说法很片面。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凤毛麟角,而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表明孔乙己自身也有问题,他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生存也是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应获得的启示。”我赞叹这个学生敢于向课本、参考书质疑的精神,当即表扬了他。
3.2 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印发了“勤问制”表,表中包括“时间”、“问题”、“教师签名”,做到每位学生一份,要求学生每人每周至少提两个关于语文方面的问题,在课下或课外时间向教师发问,每解决一个问题,让教师签名一次。另外,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这样,学生在向老师发问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提出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学生对提问变得越来越有兴趣,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乐问,改变了过去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说出答案,学生抄下答案的习惯。在师生之间的和谐讨论、谈话中,学生不知不觉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了深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度、广度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
[2]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