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顺差成因及所得利益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24321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贸易结构入手分析了2005年中国大额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利得的分配问题,提出并不能简单地来看一国的贸易顺差,更应从贸易利益的分配角度来正视该问题,对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顺差 贸易结构 外商投资
  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呈现逐年增长的一种状况。2005年底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4%,而仅2006年1月~8月份贸易顺差就达到了94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将近55.5%。如何看待激增的大额贸易顺差,对于解决我国目前遭遇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贸易摩擦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贸易顺差形成原因进行结构分析也是分析贸易利益分配和关系到我国以后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贸易顺差构成分析
  
  从形成贸易顺差的产品结构来看,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服装纺织品等行业。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4267.4726亿美元,顺差规模达764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55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也达到2182.4802亿美元,顺差额达20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64亿美元。而从同比增长速度上来看,增速最快的在游戏机、成品油以及汽车零部件和电视机及钢材等行业。其中游戏机出口增速达到了82.2%,成品油的增速达到61.9%,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增速也将近50%,达到了49.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增速保持在30%左右,而传统的出口产品如纺织品以及服装和塑料制品等增幅均在20%左右。
  从形成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看,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净顺差为1019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为1424.5亿美元,其中来料加工占了169.4亿美元,进料加工1255.1亿美元,进料加工占了88.11%。一般贸易顺差为353.7亿美元,其他贸易方式为逆差759.4亿美元。但从增量结构上来看,2005年一般贸易顺差同比多增400亿美元,超过加工贸易顺差的同比多增额,是导致2005年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贸易顺差形成的企业性质来看,则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推动。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出口金额为44421亿美元,占到总出口额的58.29%;外资企业也是进口的主导者。进口额达3875.1亿美元,占到总进口额的58.7%。来自外资企业的顺差为567亿美元,占总顺差的55.65%,比2004年增长303.85%。私营企业同样也是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2005年实现顺差582.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13.6%。外资企业实现了总进口额的一半以上,总体呈现一种大进大出的局势。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贸易顺差来源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达到2740亿美元和4165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1.5%和54.7%,加工贸易顺差1424.5亿美元,是全部贸易顺差的1.4倍,从产品结构来看73.2%的机电产品出口和89.2%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采取了加工贸易方式;从产品类别来看,则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上;外资企业在贸易顺差中占主体地位,占来料加工贸易的54%,进料加工贸易的92%。也体现了其在华业务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而在华的加工环节又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劳动密集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总之,我国大量贸易顺差的来源主要是以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但多数停留在价值增值较低的组装环节。
  
  二、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外商投资的增加。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外商投资增加是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原因之一。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跨国外包或是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环节,而自身则侧重于发展价值增值较高的技术研发和营销环节,以及以服务为代表的增值较大的第三产业。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以及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成为转移的首选之地。截至2005年底,在中国批准设立的外资企业达到552942个,合同外资金额12856.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224.29亿美元。具体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形成,外资的影响主要有来自主要贸易顺差国的进口替代和来自主要逆差国的出口转移效应。
  2.内需不足,产能过剩。主要是靠外需拉动的经济的增长。2005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GDP增速达到10.2%,但是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投资的贡献率与上年基本相当,消费的贡献率与上年相比下降较多,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减缓,但前期经济高增长所扩大的产能仍在不断释放,最终造成了贸易顺差的大量激增。经济的增长主要有外需拉动,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5年该指标达到17%,是1998年以来的新高,比2004年提高了13.38个百分点。2005年GDP增长10.2%,其中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73个百分点。从我国的国民储蓄率来看大概在40%左右,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过低以及消费率过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形成大量贸易顺差的深层次原因。
  3.入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按中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一般要在4-6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因此,2005年贸易顺差的激增也受到入世的相关协议的影响。如纺织品配额的取消,2005年1月1日,WTO成员国取消了对中国服装和纺织品的所有进口配额限制,结果,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在1月至7月同比分别剧增了86%和90%。中国的服装、纺织品、鞋类以及相关物品的净出口相加在今年1月至7月已经剧增到590亿美元,成为2005年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此外还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较好,外需扩大等原因。如占我国贸易总额43%左右的美国、日本和欧盟,2005年均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使得对我国的相关产品需求增加。
  
  三、从贸易顺差来源结构看贸易利益的分配情况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加工贸易。这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提出了众多的挑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直接投资的进口替代效应。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对东道国的直接出口,使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下降。而且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加工为主的贸易方式,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东道国出口多为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我国出口中虽然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增加,但是却因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核心技术往往不在我国,主要在我国从事的是加工环节,因此,与贸易伙伴呈现更强的互补关系,同样对我国的贸易利得产生影响。
  我国的外商投资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外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2005年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开曼群岛、德国和萨摩亚。
  2.外商投资在华的产业集中度:外商投资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上,截至2005年底外商投资于制造业项目数比重达到72.03%,合同外资金额比重达到65.14%;以房地产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项目数所占比重占到了24.35%,合同外资金额比重也达到了31.22%。
  3.外资企业出口商品主要流向:2005年外资企业出口商品占当年出口总值略有下降,但仍然达到75%以上,其中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了主要部分,几乎均在三分之一左右,其次是香港,但也不排除货物在香港转口的可能,综合来看主要输出到日本、欧盟和美国。
  总体而言,我国的外商投资中,从外资来源地分析,来自欧美国家的投资主要存在进口替代效应,而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则主要有转移出口的效应,即原母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通过投资向中国的转移已转移到中国国际收支账户下,这从我国的贸易顺差和逆差来源上可以看出。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为东南亚国家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国家,而逆差则主要来自东南亚各国。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外资的管理尚不成熟,存在诸多的漏洞,使得跨国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制定转移价格等方式来合理避税和转移收入,所以,虽然我国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但是因为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回,获益有多少还需要具体衡量。因此,我们在考虑大量贸易顺差的同时更要关注贸易利益的分配情况。
  此外,由于贸易顺差统计的是货物贸易的量,不包括服务贸易的量。但是随着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服务贸易的贸易额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我国服务贸易分析,2005年我国的服务贸易收入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上,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7%,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项目占比很小,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5%、1%和2%。总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为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项目,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服务贸易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还较弱。这必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
  总之,贸易顺差的形成是多方面经济问题的集中反映,不能一味苛求中国来减少顺差,更应从形成原因及贸易利得分配角度来分析,否则损害的不单单是中国的利益,更多地可能是自身利益。而对于中国而言,大量贸易顺差也并非好事,不能停留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顺差结构上,要尽快促进产业升级,优化顺差结构。
  注:数据均来源于商务部相关统计或整理得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前言    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东部京津塘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三大城市带,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大都市经济圈,经济实力雄厚,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财务舞弊案屡见不鲜,影响大的有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美国的安然事件等,而小的财务舞弊案更是数不胜数。那么,是什么诱使财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财务人员在舞弊时怎样权衡利益与风险?是什么让财务人员的心理天平倾向于冒险?本文试图从财务人员的原始立场出发,分析解剖财务舞弊案发生的动因,希望能为控制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提供帮助。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拥有更多私人信息,而标准代理模型强调理论的严格性,应用性较差,使得管理层合同利润基数确定一直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基于苏联在国有企业考核中引入代理人自报数的新建模思路,提出了一个激励代理人。“说真话”的机制和一个具体实理模型。  [关键词]合同利润基数 应用型代理模型 自报数 机制设计
期刊
在市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是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不能忽视的,那是什么呢?“上下同欲者胜”我们耳熟能详;“同心同德方可成大业”更不陌生。那么,是什么因素能使企业做到“上下同欲,同心同德”呢?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企业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期刊
[摘要]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对策主要论证三个契约:经济契约、心理契约、组织契约。  [关键词]经济契约 心理契约 组织契约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在信贷风险衡量控制方法,信贷风险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信贷风险控制深度上都存在着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树立防控信贷风险理念,从体制改革上完善我国信息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的设置,建立相互制衡的内控体系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信贷风险 管理 缺陷 改进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外资并购越来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方式。然而,外资通过规避法律的行为来追求超额收益,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外国投资者并够境内企业规定》的出台为切入口,针对外国投资者在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规避法律行为的问题,通过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促使外资在并购中减少规避行为的因素,并在文章最后给出了我国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资并购的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
期刊
[摘要]学习型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本文从“活到老,学到老”的逆角度,探讨了中国企业过渡到学习型的重要意义,以及途径。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文化 领导者
期刊
[摘要]信用卡的业务一直很大,人们普遍觉得生活变得很方便。因为它可以作为一种借钱的方式,信用卡成为一项非常能获利的服务。Visa一开始就占到一半左右的市场,而MasterCard位居第二。MasterCard所展开的新的企业战略在业务上能够有新的突破,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但最终MasterCard能否保持战略优势,还得看它与Visa这两者的竞争力的对比。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嘉兴市从美国进口贸易额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两者的密切程度为显著相关。嘉兴市应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扩大进口,带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 进口贸易 人民币汇率 显著相关 经济增长  本币对外币升值会刺激进口。本文以嘉兴市对美贸易为例,对嘉兴市进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进行相关分析,以客观评价人民币升值对嘉兴市进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变化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