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职校的德育教育必须把着力点放在为学生将来的择业、创业及其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能吃苦、肯奉献和与人相处协作所应具有的良好品行和品质上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整个职教的全过程。客观上说,由于中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差,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吃苦精神差,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伴有一定的自卑和挫折心理。因此,在市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如何结合学生特点,优化德育教育,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技能人才,已成为职校德育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重视和加强育人环境建设,用优美的育人环境渗透德育教育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优美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和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有利于健壮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以教师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也体现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注意服饰打扮,保持良好风度,举止言谈要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细小行为,处处示范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平等对人,尊重和爱护学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相反,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经常训人,教师的威望就会下降,说话就很少有人去听了。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用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使每一位班级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竞争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归为德育的范畴。因此,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单一的内容和培养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德育新体系,以适应社会德育本身发展的要求。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仍然是片面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面对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在管理中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呵护、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要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愉快、有用的德育,才是贴近中职生的德育。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相信和依靠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保护好和发挥好自我教育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清醒认识到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头脑,只有学会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不会被社会淘汰。帮助学生解决为谁而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育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4 以专业文化课和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不要再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去“教育”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总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结合职校特点,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切实在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职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1 重视和加强育人环境建设,用优美的育人环境渗透德育教育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优美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和勇气;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有利于健壮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以教师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也体现教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注意服饰打扮,保持良好风度,举止言谈要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细小行为,处处示范于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平等对人,尊重和爱护学生,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相反,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经常训人,教师的威望就会下降,说话就很少有人去听了。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用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使每一位班级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动力,产生竞争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3 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归为德育的范畴。因此,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单一的内容和培养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关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德育新体系,以适应社会德育本身发展的要求。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仍然是片面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了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面对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在管理中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呵护、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要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愉快、有用的德育,才是贴近中职生的德育。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相信和依靠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保护好和发挥好自我教育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清醒认识到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头脑,只有学会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不会被社会淘汰。帮助学生解决为谁而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育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4 以专业文化课和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不要再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去“教育”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总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要结合职校特点,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切实在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职校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