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6年9月13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相关专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教育前线的学校教育必须明确方向,立足根本,全面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学校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方法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主要手段的德育教学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笔者认为,作为德育的主要手段,落实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从“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合理设置德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德育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德育评价”三个方面简述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一、尊重學生成长规律,合理设置德育目标
  通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我们了解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在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后,学校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以及良好的核心素养。
  小学的德育教学也不例外,但我们知道,相较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其德育观尚在形成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只有一个模糊的判断。因此,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德育目标。比如在培养学生“爱祖国”这一核心素养时,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同年级的德育教学应该有不一样的德育目标。
  二、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德育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普遍的能力水平提出某一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活学活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印象的教学方法。”在笔者看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教学方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教师通过营造或创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典型情境,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方法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3.实践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实践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并以此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收集资料等都是实践教学方法的形式。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调查能力,适当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有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
  三、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德育评价
  在合理设置德育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后,我们还需要创新德育评价,使之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首先,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德育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德育课程评价为主,德育实践评价为辅的双线评价体系。德育课程是学生完成国家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一到六年级都设有品德课程,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到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学生通过完成课程任务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通过德育课程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对道德的错误认知,这是德育教学对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除了德育课程评价,德育实践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评价方式。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德育教学极其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德育内容并将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的德育课程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价,只有形成以德育课程评价为主,德育实践评价为辅的双线评价体系,德育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实现全面的铺开。
  其次,德育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目前的德育评价,主要表现为对品德课程的考查以及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操行评语。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较为单一的,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评价的功效。因此,教师需要丰富德育评价,使德育评价的内容多元化。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制定德育评价内容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生之所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完善德育评价内容。当然,在尊重学生的意见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考虑德育大纲的要求以及德育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使得德育评价内容更具灵活性,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最后,为了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构建完善的德育评价网络。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达成统一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社会氛围,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德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在新时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带领下,改革德育教学观念,着力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斷。”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利用激励评价树立自信自强精神,利用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悟,利用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肯定别人,利用成长袋评价使个性得到张扬。我们要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我就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自信
期刊
很多老师都认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有威严,让学生怕自己,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让孩子服服帖帖听自己的话,才不会给自己捣乱,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我们的工作是教育人,所面对的也是一个个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想、不同情感、不同脾气性格的人,而不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千篇一律的木偶,这也就要求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用不同方式去引导他们,塑造他们。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说:“真正
期刊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而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形式如:剪贴、折纸、编织、制作等等。它能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并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发现美、表现美术、创造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在手工制作中激发幼儿的兴
期刊
跨越九月,就意味着一种开始,一种出发,一种启程;跨越九月,就意味着一种爱心,一种关怀,一种使命。那年那月那日,一群孩子相聚在寿阳二中这个班集体。面对这一只只展翅的雏鹰,面对这片希望的田野,我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倾注了爱心和汗水。我知道孩子们缀满了父母的叮咛和期待,班主任责任重大。  一届学生整整三年,可以说经历了风雨,但看到了彩虹;经历了挫折,更看到了希望。回顾这走过的路,甚是欣慰。我对工作有高度的
期刊
师生关系自古就有,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并非独属于现代。而当代的师生关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受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影响,师生关系中的新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即便表面风平浪静,内在也不泛暗流汹涌,尤甚者演变为师生对立。学生摔书本、罢课;老师拉扯学生、抢夺学生物品、将学生拖出教室不准其上课等。小学生自杀,中学生上课时冲上讲台砍杀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当下中国教育的隐痛,对于老师和学生都会造成终身遗憾。我
期刊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德育的主战场是学校教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不肩负起这个重任。  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教书育人的始祖孔圣人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为了能从中窥探一二,笔者以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选读》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深挖教材德育价值以
期刊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快乐老师。  初中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在很多学科中是最难感到快乐的。但人生需要快乐,数学老师更需要快乐。现实生活中影响教师快乐的不利因素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外因你无法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选择了教师,就应当为这个职业而改变,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中,构筑自己的快乐,让自己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  1.一视同仁的
期刊
一、科学的中文三卷考试源于我们民族中文的悠久历史  1.古代先人们的科学认知规律与造字  以汉民族语言为主体的中国语文(以下简称“中文”),从古老先人们造字起,就是按照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基本方法造字的。从现象(事物的具体形象)到观察发现(指示出事物的特征特点),再到理解会意(事物存在的空间组合特征),还以事物类别特点(形与声种类特点),采用形声造字。这是先人认知规律的体现。还要公认的是:中文
期刊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习性,其形成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孩子习惯养成主要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双方的教导,特别是对于个别行為习性差的孩子,如何纠正其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常规,关键是通过家园共育,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通过家园合作、密切联系,对孩子采取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正面激励、扬长避短的方法进行耐心引导和同步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月1日开学了,大三班来了一位新插班的小朋友,早上
期刊
近年来,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不断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峻。如对兰州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8.33%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有44.77%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有15.36%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类:(一)轻微的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