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家为798的未来担忧,是艺术家的本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商人的逻辑。两种逻辑各自保持着自己的方向,只是难有交集。
“北京798艺术区当前正在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开有工作室的职业画家郝光对记者说,“早期驻扎在798中的大部分画家现在都把工作室搬走了,艺术家正在流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眼下798的看客多、买家少,当地画廊很可能进入长达一至两年的冬眠期。”
冬日的798艺术区内,游人稀少。据郝光介绍,随着房租、管理费的居高不下,加之金融风暴影响,去年10月开始,很多画廊的销售为零,如果这个局势继续下去,三四个月后798至少有1/3的画廊面临倒闭。
“以前我们代言过一些名画家,但眼下超过10万元以上的作品很难卖得动了,现在干脆卖一些工艺品或外国游客感兴趣的小玩意。”一位在798做现代雕塑艺术工作室的陈先生说。
由于不堪房价压力,一些画廊在岁末年初之际开始陆续搬离798。在艺术区公告栏可以看到,一公告栏内同时有五六条房屋出租转让信息。在这些转让信息中,通常写着:“798艺术区内,临街,黄金地段。”等信息。一韩国画廊经营者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我也是这两天贴出出租转让信息的,艺术区内租金一直很贵,但我决定撤出与当前的金融危机有关。”
的确,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主要城市,不论是画廊主还是艺术博览会、广交会等,都遭遇了自经营以来最低迷和困难的时期。
在中国画廊,艺术品销售价格常常只有拍卖价格的一半。而今年的秋拍,很多作品价格跌落50%左右,这导致作为代理画廊根本无法出售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画廊陷入被动。
在“休克”中调整方向
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升温,很多业外人士以投机心态进入市场,开设画廊或者成为买家。没有经验的买家大量买入作品以及投机者的囤积,与画廊数量的疯长相互刺激。直到危机降临,市场迅速萧条,这个循环的链条开始断裂。
“现在很多画廊基本属于休克状态。”艺术批评家朱其评价说。
当小画廊开始撤离,资金雄厚的大画廊则开始思考未来的应对方式。
“我觉得那些倒闭的传言可能不仅仅是传言。有人传我们吗?”卢杰哈哈大笑。卢杰的长征空间是一家资深画廊,他所主导策划的“长征计划”是一个庞大的艺术活动。曾有超过200位艺术家参与,蔡国强等人都名列其中。因为多年的长线计划,面对这样的市场萧条,卢杰并不十分担心。“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说,“但是并不是说我就没有对应。”
卢杰“对应”最明显的一步是要缩减空间。本来在798有三个空间,明年要缩减到剩一个。他说,“一个大空间一年的房租五六十至七八十万,我把它放到艺术计划里。别人肯定会说,因为他没钱了,我懒得解释。在我的‘好画廊’的标准里,人和项目是前两位的,房租第三。我把房租这块缩减,放到别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曾有奢华和浪费,为了一个阶段性目的,我们也卷入了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卢杰现在还有点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像别的空间那样做奢华的装修,“幸亏没弄,要不又是资金损耗”。
7月份正式开幕的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在入行不久即遭遇市场萧条。开幕时,水木空间就举办了一个由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名潞策划的,回顾当代艺术源头的展览,耗资50多万。至今,画廊除了个别小幅作品,基本没有卖出什么画。
现在,水木当代艺术空间里正在筹备一个年轻人的联展。“费用大约十几万吧。”画廊总监戢大卫说。“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定位,以学术性的展览为主,并且挖掘一些没有模仿痕迹的年轻艺术家。”
面对寒冬,画廊用各自的方式选择出逃或者应对。一些小画廊在市场火爆的时期投入大量资金争抢艺术家和作品,导致存货在市场低迷时难以出手而选择退出,大型画廊则开始专攻学術性展览回归艺术层面本身,既整理艺术家以及自身思路也可以减少经费投入。
对于生存下来的画廊,金融危机也许是画廊回归平静心态,并完成自我更新的契机。
编辑 何 乐
“北京798艺术区当前正在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在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开有工作室的职业画家郝光对记者说,“早期驻扎在798中的大部分画家现在都把工作室搬走了,艺术家正在流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眼下798的看客多、买家少,当地画廊很可能进入长达一至两年的冬眠期。”
冬日的798艺术区内,游人稀少。据郝光介绍,随着房租、管理费的居高不下,加之金融风暴影响,去年10月开始,很多画廊的销售为零,如果这个局势继续下去,三四个月后798至少有1/3的画廊面临倒闭。
“以前我们代言过一些名画家,但眼下超过10万元以上的作品很难卖得动了,现在干脆卖一些工艺品或外国游客感兴趣的小玩意。”一位在798做现代雕塑艺术工作室的陈先生说。
由于不堪房价压力,一些画廊在岁末年初之际开始陆续搬离798。在艺术区公告栏可以看到,一公告栏内同时有五六条房屋出租转让信息。在这些转让信息中,通常写着:“798艺术区内,临街,黄金地段。”等信息。一韩国画廊经营者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我也是这两天贴出出租转让信息的,艺术区内租金一直很贵,但我决定撤出与当前的金融危机有关。”
的确,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主要城市,不论是画廊主还是艺术博览会、广交会等,都遭遇了自经营以来最低迷和困难的时期。
在中国画廊,艺术品销售价格常常只有拍卖价格的一半。而今年的秋拍,很多作品价格跌落50%左右,这导致作为代理画廊根本无法出售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画廊陷入被动。
在“休克”中调整方向
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升温,很多业外人士以投机心态进入市场,开设画廊或者成为买家。没有经验的买家大量买入作品以及投机者的囤积,与画廊数量的疯长相互刺激。直到危机降临,市场迅速萧条,这个循环的链条开始断裂。
“现在很多画廊基本属于休克状态。”艺术批评家朱其评价说。
当小画廊开始撤离,资金雄厚的大画廊则开始思考未来的应对方式。
“我觉得那些倒闭的传言可能不仅仅是传言。有人传我们吗?”卢杰哈哈大笑。卢杰的长征空间是一家资深画廊,他所主导策划的“长征计划”是一个庞大的艺术活动。曾有超过200位艺术家参与,蔡国强等人都名列其中。因为多年的长线计划,面对这样的市场萧条,卢杰并不十分担心。“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说,“但是并不是说我就没有对应。”
卢杰“对应”最明显的一步是要缩减空间。本来在798有三个空间,明年要缩减到剩一个。他说,“一个大空间一年的房租五六十至七八十万,我把它放到艺术计划里。别人肯定会说,因为他没钱了,我懒得解释。在我的‘好画廊’的标准里,人和项目是前两位的,房租第三。我把房租这块缩减,放到别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曾有奢华和浪费,为了一个阶段性目的,我们也卷入了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卢杰现在还有点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像别的空间那样做奢华的装修,“幸亏没弄,要不又是资金损耗”。
7月份正式开幕的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在入行不久即遭遇市场萧条。开幕时,水木空间就举办了一个由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名潞策划的,回顾当代艺术源头的展览,耗资50多万。至今,画廊除了个别小幅作品,基本没有卖出什么画。
现在,水木当代艺术空间里正在筹备一个年轻人的联展。“费用大约十几万吧。”画廊总监戢大卫说。“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定位,以学术性的展览为主,并且挖掘一些没有模仿痕迹的年轻艺术家。”
面对寒冬,画廊用各自的方式选择出逃或者应对。一些小画廊在市场火爆的时期投入大量资金争抢艺术家和作品,导致存货在市场低迷时难以出手而选择退出,大型画廊则开始专攻学術性展览回归艺术层面本身,既整理艺术家以及自身思路也可以减少经费投入。
对于生存下来的画廊,金融危机也许是画廊回归平静心态,并完成自我更新的契机。
编辑 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