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灵魂
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钙”。只有认真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习惯,才能实现“中国梦”。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具体化、大众化。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是凝聚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确保社会的公正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可以说,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和公民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尺,整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也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鲜明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回应人们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国家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中国是一个大国,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
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育引导增强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
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群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发挥宣传阵地的主渠道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人心人脑、深深扎根。突出教育主題、创新宣传手段,采取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解读、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彩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典型引领,以身边的榜样调动群体意识、激励自觉行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的榜样”、“好人榜”、“年度人物”、“最美人物”等,树立一大批百姓身边的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行。
(二)实践引导人们把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践性是其生命力和意义所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抓手。必须设计搭建更加丰富的道德实践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中。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是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党员干部以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为榜样,努力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勇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进作风学风会风文风,坚决反对“四风”问题,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党风政风民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诫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三)建立健全惩处和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对于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行为,我们要“零容忍”,用严厉的惩处机制进行反击;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对好人好事要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着力构建一个善行无忧、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用强有力的政府支持、经济资助、制度保障来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灵魂
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钙”。只有认真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习惯,才能实现“中国梦”。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具体化、大众化。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是凝聚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确保社会的公正和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可以说,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和公民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尺,整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也不断深化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鲜明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回应人们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们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国家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中国是一个大国,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
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育引导增强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
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群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发挥宣传阵地的主渠道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人心人脑、深深扎根。突出教育主題、创新宣传手段,采取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解读、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建设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彩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宣传教育,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典型引领,以身边的榜样调动群体意识、激励自觉行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身边的榜样”、“好人榜”、“年度人物”、“最美人物”等,树立一大批百姓身边的典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行。
(二)实践引导人们把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践性是其生命力和意义所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抓手。必须设计搭建更加丰富的道德实践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中。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是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党员干部以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为榜样,努力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勇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进作风学风会风文风,坚决反对“四风”问题,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党风政风民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诫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三)建立健全惩处和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对于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行为,我们要“零容忍”,用严厉的惩处机制进行反击;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对好人好事要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着力构建一个善行无忧、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用强有力的政府支持、经济资助、制度保障来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