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当前时代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素质的迫切需求,须从多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文化知识的渗透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思修课 教学结构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全国各大高校已从200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笔者在梳理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发展脉络,总结和分析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道德课程发展,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提出一些教学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1 与时俱进,明确教育任务
1.1 理想信念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当前,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1.2 道德修养
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直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危。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思想尚未成熟,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极力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加之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让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
1.3 法律知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法律教育,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大学的特定环境里,既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的条件,使其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大学生生活中,也会产生各种矛盾。在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时,有的人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差和对困难与挫折的耐受性差,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驾驭青年期的这些特点,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2 合理地整合教学版块
针对思修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对目前采用的思修课教材主体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具体如下:
2.1 健康常识
通过课程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生新阶段——大学生活;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塑造自己的崭新形象;带动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2 基础类
本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常识和公共意识,从而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从而更好地自觉遵守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2.3 情趣类
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
2.4 发展类
大学生将来必然需要步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在社会的熔炉中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领悟人生真谛和创造人生价值对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如何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观念,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是否树立了家庭美德?这些将直接制约着其今后的人生发展。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在现有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多方共同努力,才会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刘书林.关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5).
[4] 王易,邱吉.当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进与完善. 教学与研究.2002(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fr=ala0_1_1.
【关键词】思修课 教学结构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全国各大高校已从2006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笔者在梳理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发展脉络,总结和分析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道德课程发展,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提出一些教学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1 与时俱进,明确教育任务
1.1 理想信念
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当前,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已是当务之急。
1.2 道德修养
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直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危。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思想尚未成熟,存在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极力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加之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让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完善自我,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
1.3 法律知识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在法治社会的今天,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成为实现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法律教育,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大学的特定环境里,既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的条件,使其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大学生生活中,也会产生各种矛盾。在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时,有的人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差和对困难与挫折的耐受性差,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驾驭青年期的这些特点,施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2 合理地整合教学版块
针对思修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对目前采用的思修课教材主体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具体如下:
2.1 健康常识
通过课程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生新阶段——大学生活;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成才目标,塑造自己的崭新形象;带动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了解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2 基础类
本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常识和公共意识,从而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从而更好地自觉遵守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2.3 情趣类
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
2.4 发展类
大学生将来必然需要步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在社会的熔炉中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领悟人生真谛和创造人生价值对他们将来的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如何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观念,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是否树立了家庭美德?这些将直接制约着其今后的人生发展。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只有在现有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多方共同努力,才会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刘书林.关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5).
[4] 王易,邱吉.当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进与完善. 教学与研究.2002(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