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时期的国家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体系的竞争,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竞争。话语体系是规则的基础,在话语的竞争中不占有优势,在规则的制定中就没有发言权。
  这在中国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了,但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此外,西方国家还经常拿其他话题对中国说三道四,时常将中国置于不得不自我辩解的境地。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上的主导性话语体系是西方人发明的,定义权不在中国人的手中。
  出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中国急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而这一话语体系必定要是普世主义的。这首先是因为,西方的话语体系是普世主义的,能够与一种普世主义抗衡的只能是另一种普世主义。
  普世主义不同于其他“主义”,它没有实质性的内涵,只是一种认为某种特定的价值应该普世适用的倾向。在各种文明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思想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世主义本身便是普世的,并非西方的专利。
  中国思想中从不缺乏普世主义传统。儒家思想讲“天下”,讲推己及人的“仁”的观念,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都是普世的视角。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便是儒家伦理取得全面胜利的世界。但儒家思想是不讲求主动扩张的,而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推崇渐进的、水到渠成式的传播。历史表明,这种稳健保守的取向并没有影响中国文明的自然扩展。
  新中国前30年也秉承普世主义的立场,最典型的表述莫过于“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那时的中国在与各色的霸权主义的理论斗争中一直处于攻势,虽说中国没有直接输出革命,但从未停止输出革命思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民权运动就深受中国争取平等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国力并不算强盛,但凭借鲜明的、不妥协的普世主义立场,在国际上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前30年的普世主义与儒家传统相比,是更加进取的,但同样不以掠夺他国为目的,是非侵略性的。如果我们姑且将中国传统中的这种倾向称之为“王道的普世主义”, 相对应的, 西方的普世主义则是“霸道”的,无论是在殖民主义历史,还是当下仍在继续的霸权主义行径中,西方普世主义的漂亮言辞都只不过是侵略、掠夺和屠戮的“化妆品”而已。
  我们要反对的是这种虚伪的“霸道的普世主义”,而不是普世主义本身。故而,对“霸道的普世主义”的否定并不妨碍中国人也可以成为普世主义者,我们应该以一种良性的普世主义来批判它、取代它,这一思想的和话语的斗争是反霸权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发展和完善普世主义话语也是确立“道路自信”的需要。普世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价值等级论,即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西方之所以秉持普世主义的姿态,是自恃站在了文明的最高点;其他文明中的普世主义倾向也源于类似的自信。可以说,如果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有充分的自信,就自然会导向普世主义的倾向;反过来说也成立,即普世主义立场是“道路自信”的表现。
  改革开放后,中国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主动放弃了普世主义的立场,代之以“中国特色”的表述方式。在现实中,“中国特色”往往被用来为一些在发展中出现的负面现象开脱,进一步导致了在自我表述的时候理不直气不壮。这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陷入被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这种转变与历史虚无主义在思想领域的盛行也不无关系。
  如今,中国的发展走到了新的阶段,新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将其集中表述为要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既是自我反思的需要,也是对挑战的回应。
  确立“三个自信”要求中国的普世主义话语出现。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承认新中国6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在我们的经验中必定会有值得与其他国家和人民分享的成果,这些便是中国人创造的高等的价值。如果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还只是将眼光盯在对“中国道路”的总结上,甚至执迷于“中国道路”的特殊性,那就不但达不到确立“道路自信”的目的,也贬低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正确探索方向,每一条价值观都不只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值得所有人共享的。但这一概括仍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借助中国人的普世主义思想传统和新时期的实践来丰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在新的普世主义话语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提出对世界秩序的新设想,发展我们的“软实力”,争得我们的话语权。
其他文献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成为了潮流,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又没有深刻的理解,许多教师感觉自己让多媒体教学绑架了,不会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了。  通过学习和对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关注学生应当接受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本。多媒体不仅要满足适应教师教学的需要,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转型,校园里的“弱势群体”正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回避、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强调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不解决好校园“弱势群体”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校园!因此,分析校园“弱势群体”,解决校园“弱势群体”问题,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关键词】绘本阅读;弱势群体;阅读能力  【作
偶尔扫过央视戏曲频道的《中国戏歌》,看到刘和刚在舞台上非常认真、诚恳地演唱《江山无限》。这首歌对演唱者的功底要求是“流行 京剧”,对于民族唱法出身的刘和刚而言,显得有些勉强。  刘和刚是一名歌唱家—这个称呼已经在大众中变得生疏。他们曾经是声乐艺术圈里的主流,也是除了戏曲演员之外,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声音。然而,同样是专业和歌曲、音乐打交道,当人们说到“歌手、歌星、音乐人”的时候,谈论的一般都是流行音乐
这天晚上,劳尔一如既往地收到了苔丝的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和往常一样简短。这符合苔丝的习惯。  然而劳尔几眼掠过邮件内容,立即就发现了异常。  苔丝出问题了!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劳尔并不认识苔丝,他们从来都没有谋过一面。但劳尔知道苔丝的一切。  他们是在一个家庭装修的网络论坛上认识的。当时,劳尔家正在装修。苔丝为他出了不少点子,还告诉他在客厅和卧室里应该布置些什么样的花卉。  苔丝是那样的有耐心,她
从多年英语教学的时间来看,困扰学生英语阅读的是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误解与误判,以至于分不清句子的主干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在各个复合句子中,错误最多、学生容易误解的就是定语从句,而英语教科书中对定语从句的讲解非常有限,先是文字解释,接着又是倒句,学生看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而参考书中却是一大堆理论解释。因此,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图解定语从句。  对一些重点内容用歌诀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定语从句的兴趣,以增
众所周知,高考英语写作在试卷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指导天祝藏区高中学生写一篇好的作文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就以一篇高考模拟试卷中的写作为案例,简述一下我關于英语写作的一点见解:审题——三段谋篇——添加格式,完成文章。  写作内容:假如你是新华中学的李华,得知你的朋友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而且爱好设计,最近听说中国日报网正在举办“中国文化符号表情包设计大赛”的事情,向你询问有关情况。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
【摘要】语法是学好一门外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渐渐被忽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问题,旨在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  【作者简介】万莹,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是一种人际交往、表情达意和传承文明的工具。日常生活、学习实践、职场工作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利用这门工具去提取人类浩瀚的知识,传承历史绵延的文化,把握当今万变的信息。使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技能。  一、语文,一辈子的知己,如影随形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语文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还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不管怎样,其实语文是我们一
名人,本身是各行各业成功的典型,他们取得成功的事例,具有典型性和模范作用,很有说服力。用好名人事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名人事例进行归类,帮助学生记忆。  1.历史名人事例  在大多数师生眼中,一说到名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鲁迅、郭沫若、矛盾、雷锋、焦裕禄、赖宁、张海迪、史铁生等纷纷扑面而来,但除此之外,似乎便没有了名人。我不否认这些人物的丰功伟绩和巨大的
泥人况家的手艺传到况达理这一代,已经是技艺精湛,炉火纯青,声名远播。临州府和附近的地界,新建庙宇,必是要请况达理去塑像的。不然,香火都不会旺盛。  前些日子,况达理又受人邀请,到新城去给一座庙塑像。他带着侄子况五郎忙了两个多月,终于把像塑完了,就往家赶。晌午时分,行至一个镇上,口渴肚饿,就寻了一家饭铺,买了几个包子一盆汤,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吃着,却听旁边的客人提到了他。况达理就支楞着耳朵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