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英语教学促进知识的掌握与人发展共存的角度出发,提出英语教学中追求纯洁、真诚的教学境界,以便于形成一个有智慧、有尊重、有发展的师生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课堂。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本真 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52
本真的课堂教学追求真实与纯洁,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以教师聪明的教育智慧,摈弃消极情感因素,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课堂不再有压抑、被动、沉闷,而是呈现出民主、和谐、主动、包容、尊重、有趣、健康,教学敞亮、开放,学生能够自主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本真的英语教学追求一个朴实自然的课堂境界,是师生真实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教师能够根据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以及对所教学的对象的认识,开展知识的彼此接纳、情感的交流与互融,从而课堂自然、从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真的课堂过滤浮躁与虚假,既有师生教与学两个活动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又有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还有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尊重,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小学时候很有英语天赋的学生到了中学英语学习中却又显得比较困难,兴趣受到长期的抑制,不仅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也给他们的学习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恰恰与教师教学中忽视一些不经意的现象有关。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的心理还比较脆弱,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面对处于心理敏感期的学生,英语教学活动还是要始终坚持尊重、鼓励为主,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这或许能影响着学生一生学习态度。不妨再看看一例师生课堂中的对话[1]:T: Can you smile to me?/S1:Sorry,I can’t./T:Are you sure?/S1:Yes/S2:I can!(S2:came to me,took a close look at me and smelt.)/T: Am I delicious?(Ss began to laugh.)/T:S2 did a good job,she wants to smell me then give me a smile.
这段简短的对话过程与内容是一位老师的亲身经历的教学实例片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巧妙地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化解了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尴尬,既保证了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为巧妙的是教师恰恰利用了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掌握了“smile”和“smell”这两个发音容易混淆的单词,真实反映了教师聪明的教学智慧。
本真的课堂就是这么真实、朴实,它体现了教师智慧和教学素养的统一。实际上,教学中并非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互动交流,恰恰相反的是,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愿意主动表现自我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是否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是否激发了他们的愿望。一旦学生的交流之门被我们激发而开放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对他们的信心的保护,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与快乐,从而愿意进一步表达自己观点或见解。当学生的英语表达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适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在无法用正确的英语表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用中文的形式记下来,课后再通过查找资料或寻求帮助进行翻译并逐步学会表达,师生利用适当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彼此的心灵发生碰撞,智慧火花被点燃,甚至交流中所获得成果也恰好成为导入后续课时的绝佳情境。
我们所追求的真实而纯洁的英语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中两个主体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教师获得了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也获得愉快和自信,彼此双方实现了教学观念转变与智慧的生成,整个过程成为师生生命共成长的过程。正如李政涛同志所说:“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始终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相遇关系中生成的生命。”[2]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创造别人的精神生命,也应该是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教师在造就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不是眼望别人成长,而是永远和他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3]
以我的视界观察世界,世界精彩纷呈。课堂教学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在师生的眼中,它同样因为真实、纯洁而色彩斑斓。本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对自我教学不断审视和追求,需要教师对教材不断内化和对教学结构的不断重建,也需要教师对教学对象的真诚解读。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有格而不拘泥于格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本真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着他们以纯真的心灵与教师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逐步形成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
[ 参 考 文 献 ]
[1]戴悦娜.做一个本真的英语老师[J].江苏教育,2015(10).
[2]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与研究,2004(4).
[3]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3(3).
(责任编辑 李 璐)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本真 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52
本真的课堂教学追求真实与纯洁,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以教师聪明的教育智慧,摈弃消极情感因素,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课堂不再有压抑、被动、沉闷,而是呈现出民主、和谐、主动、包容、尊重、有趣、健康,教学敞亮、开放,学生能够自主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本真的英语教学追求一个朴实自然的课堂境界,是师生真实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教师能够根据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以及对所教学的对象的认识,开展知识的彼此接纳、情感的交流与互融,从而课堂自然、从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真的课堂过滤浮躁与虚假,既有师生教与学两个活动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又有教师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还有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尊重,教学的最终归宿是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小学时候很有英语天赋的学生到了中学英语学习中却又显得比较困难,兴趣受到长期的抑制,不仅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也给他们的学习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恰恰与教师教学中忽视一些不经意的现象有关。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的心理还比较脆弱,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面对处于心理敏感期的学生,英语教学活动还是要始终坚持尊重、鼓励为主,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这或许能影响着学生一生学习态度。不妨再看看一例师生课堂中的对话[1]:T: Can you smile to me?/S1:Sorry,I can’t./T:Are you sure?/S1:Yes/S2:I can!(S2:came to me,took a close look at me and smelt.)/T: Am I delicious?(Ss began to laugh.)/T:S2 did a good job,she wants to smell me then give me a smile.
这段简短的对话过程与内容是一位老师的亲身经历的教学实例片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巧妙地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化解了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尴尬,既保证了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为巧妙的是教师恰恰利用了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掌握了“smile”和“smell”这两个发音容易混淆的单词,真实反映了教师聪明的教学智慧。
本真的课堂就是这么真实、朴实,它体现了教师智慧和教学素养的统一。实际上,教学中并非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互动交流,恰恰相反的是,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愿意主动表现自我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是否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是否激发了他们的愿望。一旦学生的交流之门被我们激发而开放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对他们的信心的保护,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与快乐,从而愿意进一步表达自己观点或见解。当学生的英语表达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适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在无法用正确的英语表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用中文的形式记下来,课后再通过查找资料或寻求帮助进行翻译并逐步学会表达,师生利用适当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彼此的心灵发生碰撞,智慧火花被点燃,甚至交流中所获得成果也恰好成为导入后续课时的绝佳情境。
我们所追求的真实而纯洁的英语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中两个主体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教师获得了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也获得愉快和自信,彼此双方实现了教学观念转变与智慧的生成,整个过程成为师生生命共成长的过程。正如李政涛同志所说:“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始终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相遇关系中生成的生命。”[2]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创造别人的精神生命,也应该是自我精神生命的创造者,教师在造就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不是眼望别人成长,而是永远和他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3]
以我的视界观察世界,世界精彩纷呈。课堂教学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在师生的眼中,它同样因为真实、纯洁而色彩斑斓。本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对自我教学不断审视和追求,需要教师对教材不断内化和对教学结构的不断重建,也需要教师对教学对象的真诚解读。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有格而不拘泥于格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本真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着他们以纯真的心灵与教师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逐步形成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
[ 参 考 文 献 ]
[1]戴悦娜.做一个本真的英语老师[J].江苏教育,2015(10).
[2]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与研究,2004(4).
[3]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3(3).
(责任编辑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