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笔者对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上作深刻地反思,并努力探索小学数学人文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 人文教育 追溯知识起源 渗透思想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让大多教师认为,认真负责地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渗透的缺失,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造成了很多孩子及家长对数学认识上的偏颇,总是将数学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它的用途只是计算。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文化的核心。而且新《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
如何在课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使课堂充满数学文化气息,真正成为传递数学文化的场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一:追溯知识起源,展示思维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历经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活跃的前台,更应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丰富后台,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使其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二、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二:渗透思想方法,授之以“渔”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令人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猜想验证、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渗透这些思想方法。
例如, 《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断:师:0.1和0.10这两个小数在形式上很相似,那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猜猜看?
生1:0.1大
生2:一样大。
师:光猜不说理由有时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有着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组织在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观点,如果你有充分理由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再想办法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
……
小组1:我们是这样想的,0.1元是1角钱,0.10元是10分钱,也是1 角钱,0.1元与0.10元是相等的,0.1与0.10也应该是一样大的。
小组2:0.1米是1分米,0.10米也是一分米,它们相等,也就是0.1与0.10相等。
小组3:原来我们认为10比1大,0.10就应该比0.1大,后来我们通过画图知道了十个小格和一个大格是一样大的。即0.1与0.10一样大。
…………
透过朴实无华的教学实录本身,我们发现,短短的教学时空里,学生不仅对“小数的性质中关于末尾0”这一问题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更由此引申开去,在对话与辩论中获得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过程。在整个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对话和思辩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心灵,化作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
三、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三:联系生活实际, 引入相关史料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将生活事例、数学史料引入课堂,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让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 等等数学大师成为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
在 《圆的认识》教学中,老师没有停留于课本知识,而是将圆融入生活,例举实例,增强学生对圆的感性认识,并把历史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起来,达到了学有“浓度”之目的。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一个心眼,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其感受到数学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http://www.myedu.com.ru
2、《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11期.
(浙江省龙游县社阳小学)
关键词: 人文教育 追溯知识起源 渗透思想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让大多教师认为,认真负责地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文化渗透的缺失,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造成了很多孩子及家长对数学认识上的偏颇,总是将数学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它的用途只是计算。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文化的核心。而且新《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
如何在课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使课堂充满数学文化气息,真正成为传递数学文化的场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一:追溯知识起源,展示思维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历经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活跃的前台,更应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丰富后台,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使其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二、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二:渗透思想方法,授之以“渔”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令人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猜想验证、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渗透这些思想方法。
例如, 《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断:师:0.1和0.10这两个小数在形式上很相似,那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猜猜看?
生1:0.1大
生2:一样大。
师:光猜不说理由有时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有着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组织在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观点,如果你有充分理由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再想办法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
……
小组1:我们是这样想的,0.1元是1角钱,0.10元是10分钱,也是1 角钱,0.1元与0.10元是相等的,0.1与0.10也应该是一样大的。
小组2:0.1米是1分米,0.10米也是一分米,它们相等,也就是0.1与0.10相等。
小组3:原来我们认为10比1大,0.10就应该比0.1大,后来我们通过画图知道了十个小格和一个大格是一样大的。即0.1与0.10一样大。
…………
透过朴实无华的教学实录本身,我们发现,短短的教学时空里,学生不仅对“小数的性质中关于末尾0”这一问题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认识,更由此引申开去,在对话与辩论中获得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过程。在整个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对话和思辩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心灵,化作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
三、传递数学文化途径之三:联系生活实际, 引入相关史料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将生活事例、数学史料引入课堂,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让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 等等数学大师成为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
在 《圆的认识》教学中,老师没有停留于课本知识,而是将圆融入生活,例举实例,增强学生对圆的感性认识,并把历史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也更加丰富起来,达到了学有“浓度”之目的。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让数学变得文化些,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一个心眼,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其感受到数学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资源网http://www.myedu.com.ru
2、《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11期.
(浙江省龙游县社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