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语文课堂还没有做到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
一、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就要“蹲下来看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要平等对话,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教师要欢迎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鼓励学生质疑。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文中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确,教师放下了“架子”,有了民主意识,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呵护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不断提高感受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特别要能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其实,错误在课堂上也是美丽的,精彩的,因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就是在不断地纠偏识错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教师要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一味让学生言说,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为”的状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起好“引路”、“架桥”、“参谋”、“顾问”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认认真真地备学生。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备课不备学生,一切想当然,教学必然失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素材,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去思考课堂上学生如何“学”,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策略。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人的能力层级是由低向高发展的,这也需要教育者的扶持和引导,教师“引导”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明一条道路,让学生可以有章可循地去探索思考,要给学生一点启示,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要帮学生归纳一些方法,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
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适当指导、适时点拨、适时引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并非是指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教师不能以牺牲对文本意义的正确理解为代价而追求所谓的个性,不能视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为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淡化自己的“教”,强化学生的“学”
一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表现自己的活动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洋思中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值得借鉴。自学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安排自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阅读,潜心会文,品悟文字,去发现问题,探寻知识。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可以“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水平、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去读读、想想、圈圈、写写,对自认为已学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将不太理解的问题找出来,以寻求解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也为学生用心倾听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选择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权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自主安排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对于生字新词,不必强求全班学生齐读几遍,或全部抄写几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一读自己还读不准的音,写一写自己还不会写的字。这样,就把识字写字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写字的质量。又如,对于精彩段落的赏析,学生可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悟、理解、体会讲述给同伴和老师听。使学生在一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氛围中,用心体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培养其主动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是教师要努力创设“生生对话”的机会。在学生自学之后,先由他们汇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讨论解决。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果学生不能自行解决,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讲解。在学生讨论、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展示才情,分享智慧,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自由自主的交流对话,带给学生的不是痛苦的折磨,而是快乐的享受,不是灵感的泯灭,而是个性的张扬,不是百般的无奈,而是生命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湖滨中学(214031)
一、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就要“蹲下来看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要平等对话,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教师要欢迎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鼓励学生质疑。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文中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确,教师放下了“架子”,有了民主意识,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呵护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不断提高感受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特别要能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其实,错误在课堂上也是美丽的,精彩的,因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就是在不断地纠偏识错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教师要当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一味让学生言说,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为”的状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起好“引路”、“架桥”、“参谋”、“顾问”的作用。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认认真真地备学生。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备课不备学生,一切想当然,教学必然失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素材,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去思考课堂上学生如何“学”,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学定教。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策略。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人的能力层级是由低向高发展的,这也需要教育者的扶持和引导,教师“引导”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指明一条道路,让学生可以有章可循地去探索思考,要给学生一点启示,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要帮学生归纳一些方法,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
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适当指导、适时点拨、适时引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并非是指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无原则地迁就学生。教师不能以牺牲对文本意义的正确理解为代价而追求所谓的个性,不能视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为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方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发出个人的声音,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淡化自己的“教”,强化学生的“学”
一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为每一个学生营造表现自己的活动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洋思中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值得借鉴。自学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安排自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用心阅读,潜心会文,品悟文字,去发现问题,探寻知识。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可以“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水平、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去读读、想想、圈圈、写写,对自认为已学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将不太理解的问题找出来,以寻求解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也为学生用心倾听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选择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权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各取所需,自主安排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对于生字新词,不必强求全班学生齐读几遍,或全部抄写几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一读自己还读不准的音,写一写自己还不会写的字。这样,就把识字写字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写字的质量。又如,对于精彩段落的赏析,学生可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悟、理解、体会讲述给同伴和老师听。使学生在一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氛围中,用心体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培养其主动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是教师要努力创设“生生对话”的机会。在学生自学之后,先由他们汇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讨论解决。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果学生不能自行解决,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讲解。在学生讨论、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展示才情,分享智慧,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自学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自由自主的交流对话,带给学生的不是痛苦的折磨,而是快乐的享受,不是灵感的泯灭,而是个性的张扬,不是百般的无奈,而是生命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湖滨中学(2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