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介绍了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角度下充分利用教师的协调和指导作用、新的评价制度,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文章还给出了互动式教学在“微波技术”课程的具体表征。
关键词:互动式;微波技术;教学模式
0 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甚至连“985”“211”这种高等学府都大量存在教师在课堂上主讲、学生沉默地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默”型课堂教学现象,教师重视的只是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是单一被动地接受,缺乏对问题的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同样是对学生的分析思维、判断思维、运用能力等高级思维模式的培养有所欠缺,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行大学课堂教学革命,以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具有积极表达行为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从而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学习成果[1]。互动式教学研究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国内互动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医学、电影表演类、声乐等,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理工类等工程类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相对较少,虽然受限于理工类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科学设备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基于广泛的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前提,线上线下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已加快了互动式教学在理工类等工程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1 利用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带动教学互动
互动式教学最早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后来将学生和教师之间一系列的教学互动归纳于互动教学法[2]。这种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要想有效实现教学互动,需要一一克服互动式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教学互动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互动,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完善和新颖[3]。教师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因为陈旧的教学观念必将影响互动模式的运行,且对互动教学缺乏积极性。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论应当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将“微波技术”枯燥的微波传输线理论结合其在雷达、通信、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微波能等相关的现代社会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导思”。例如:基于微波技术的各种元器件应用到什么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了那些便利?微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读”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学习要求、简要提示、基本线索都需要精心设置,鼓励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另外,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功能,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有很好的亲和力,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2 利用新的评价制度带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促进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推动方式是评价制度的改变。对于该学科期末成绩的认定,除了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互动表现给予成绩的设定,增大平时成绩分的比重,鼓励学生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以“微波技术”的教学安排为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可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微波传输线理论、矩形和圆形金属波导传输、介质波段传输和基于微波网络等效传输微波元器件的分析,每个组成部分都设置相应的互动成绩评定。分别根据学生们课前互动、课中互动、课后互动的表现设定相应的成绩,将学生进行互动前分组,根据四大模块内容要求学生与学生完成课前和课后互动,每组学生将互动后的重点、难点和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总结汇总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每组学生互动后总结出的知识点是否全面、对其理解程度、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等给予成绩的设定。
3 互动式教学在“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互动方式多种多样,课上互动建立在课下互动的基础上,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要使课上互动效果达到更高的目标,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方向地进行课上互动的推动。此时,课下互动作为有益的基础支撑,必须做到全面细致。课下互动可以包含课前师生的互动,比如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案的探讨和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课堂教学内容分配,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提前互动得到有效的实施方案;课下互动还包括课后的互动,通过和各个小组学生代表进行学习效果追踪和对该课堂教学反馈,进行下一次课上教学的准备,实现有效的课上教学互动。
不管是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问激发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点进行提问,可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有效推进课程。以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微波技术”的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解为例:首先提出一个关于微波传输线的核心问题,即对于微波传输这种高频率传输,其平行双导体传输线上有哪些分布效应不可忽略,其产生的分布效应是以什么形式分布实现等效电路传输?然后通过基尔霍夫定律完成平行双导体传输线方程,继而根据平行双导体传输线方程的电压和电路的通解,引入这一章内容的相关问题的学习,比如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驻波比、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等一系列状态参量的分析。这些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以贯穿这一章的所有重点难点知识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主题讨论模式
同样以“微波技术”的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为例,将微波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和反射系数相互结合为主题探讨,讨论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上可以分组探讨,每个小组可以分别就反射系数为0、1和其处于两者之间范围的传输線状态,通过分析终端负载阻抗和特性阻抗的关系,得出反射系数的数值结果,进而分析微波平行双导体传输线在不同反射系数下的工作状态。学生们可以将讨论后的疑点、难点向老师反馈,这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解,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教学。 3.3 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微波实验箱和微波仪器设备,设计多个与微波传输特性状态参量测量的相关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微波传输线基础知识,设计微波滤波器、微波放大器等微波器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利用软件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开发基于软件仿真的实验平台,测量微波传输线的状态参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还应提供恰当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课前教案内容相关材料的大量收集、查询、归纳等充分准备,提供和课堂内容主题一致的相关案例,以设计者和构思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4 互动教学的优势
互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给枯燥的学习氛围带来活力和乐趣,将互动式教学变成知识探索性的活动,课堂教学不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也同样是探索的主导个体。互动式教学可以进一步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教学中平等合作,两者有效结合,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互动和探讨,带动了思维的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样也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有效的教学互动无形当中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思考能力[4]。
5 結语
互动教学强化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改变。通过教与学的相互沟通、促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多问题意识,鼓励并肯定学生促进互动,培养当代社会急需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独立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4-7.
[2]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11-112.
[3]徐飞.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本分[J].中国高教研究,2017(5):29-30.
[4]张宝海.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6(5):51-52.
(编辑 傅金睿)
关键词:互动式;微波技术;教学模式
0 引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甚至连“985”“211”这种高等学府都大量存在教师在课堂上主讲、学生沉默地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默”型课堂教学现象,教师重视的只是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是单一被动地接受,缺乏对问题的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同样是对学生的分析思维、判断思维、运用能力等高级思维模式的培养有所欠缺,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行大学课堂教学革命,以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具有积极表达行为的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从而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学习成果[1]。互动式教学研究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国内互动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医学、电影表演类、声乐等,而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理工类等工程类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相对较少,虽然受限于理工类学科本身的复杂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科学设备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基于广泛的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前提,线上线下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已加快了互动式教学在理工类等工程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1 利用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带动教学互动
互动式教学最早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后来将学生和教师之间一系列的教学互动归纳于互动教学法[2]。这种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要想有效实现教学互动,需要一一克服互动式教学应用中的问题。教学互动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有效互动,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完善和新颖[3]。教师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因为陈旧的教学观念必将影响互动模式的运行,且对互动教学缺乏积极性。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论应当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将“微波技术”枯燥的微波传输线理论结合其在雷达、通信、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微波能等相关的现代社会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在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导思”。例如:基于微波技术的各种元器件应用到什么方面?给我们生活带来了那些便利?微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们的思考、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导读”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学习要求、简要提示、基本线索都需要精心设置,鼓励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另外,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功能,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有很好的亲和力,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2 利用新的评价制度带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促进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推动方式是评价制度的改变。对于该学科期末成绩的认定,除了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互动表现给予成绩的设定,增大平时成绩分的比重,鼓励学生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以“微波技术”的教学安排为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可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微波传输线理论、矩形和圆形金属波导传输、介质波段传输和基于微波网络等效传输微波元器件的分析,每个组成部分都设置相应的互动成绩评定。分别根据学生们课前互动、课中互动、课后互动的表现设定相应的成绩,将学生进行互动前分组,根据四大模块内容要求学生与学生完成课前和课后互动,每组学生将互动后的重点、难点和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总结汇总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每组学生互动后总结出的知识点是否全面、对其理解程度、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等给予成绩的设定。
3 互动式教学在“微波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互动方式多种多样,课上互动建立在课下互动的基础上,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要使课上互动效果达到更高的目标,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方向地进行课上互动的推动。此时,课下互动作为有益的基础支撑,必须做到全面细致。课下互动可以包含课前师生的互动,比如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案的探讨和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课堂教学内容分配,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提前互动得到有效的实施方案;课下互动还包括课后的互动,通过和各个小组学生代表进行学习效果追踪和对该课堂教学反馈,进行下一次课上教学的准备,实现有效的课上教学互动。
不管是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问激发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点进行提问,可以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有效推进课程。以通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微波技术”的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解为例:首先提出一个关于微波传输线的核心问题,即对于微波传输这种高频率传输,其平行双导体传输线上有哪些分布效应不可忽略,其产生的分布效应是以什么形式分布实现等效电路传输?然后通过基尔霍夫定律完成平行双导体传输线方程,继而根据平行双导体传输线方程的电压和电路的通解,引入这一章内容的相关问题的学习,比如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驻波比、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等一系列状态参量的分析。这些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以贯穿这一章的所有重点难点知识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3.2 教学主题讨论模式
同样以“微波技术”的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为例,将微波平行双导体传输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和反射系数相互结合为主题探讨,讨论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上可以分组探讨,每个小组可以分别就反射系数为0、1和其处于两者之间范围的传输線状态,通过分析终端负载阻抗和特性阻抗的关系,得出反射系数的数值结果,进而分析微波平行双导体传输线在不同反射系数下的工作状态。学生们可以将讨论后的疑点、难点向老师反馈,这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解,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教学。 3.3 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微波实验箱和微波仪器设备,设计多个与微波传输特性状态参量测量的相关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微波传输线基础知识,设计微波滤波器、微波放大器等微波器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利用软件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开发基于软件仿真的实验平台,测量微波传输线的状态参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此外,还应提供恰当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课前教案内容相关材料的大量收集、查询、归纳等充分准备,提供和课堂内容主题一致的相关案例,以设计者和构思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4 互动教学的优势
互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给枯燥的学习氛围带来活力和乐趣,将互动式教学变成知识探索性的活动,课堂教学不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也同样是探索的主导个体。互动式教学可以进一步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教学中平等合作,两者有效结合,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互动和探讨,带动了思维的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样也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有效的教学互动无形当中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思考能力[4]。
5 結语
互动教学强化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改变。通过教与学的相互沟通、促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多问题意识,鼓励并肯定学生促进互动,培养当代社会急需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独立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4-7.
[2]张西茜.美国高校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评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11-112.
[3]徐飞.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本分[J].中国高教研究,2017(5):29-30.
[4]张宝海.互动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6(5):51-52.
(编辑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