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新制订的《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其主旨就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堂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存且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因此,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形式可分为多种,其中主要为探究式实验教学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验实施探究。其一般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激起兴趣→尽可能作出最合理的假设→设计及完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获取感受性材料→交流、讨论、分析、整合,得出结论→反馈信息,归纳总结,获取新知,迁移知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正常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思想,体验、理解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过程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测结论→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或教师提供→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的成败,教师的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适时、适度、适当地加以指导。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去激发,提出的问题需教师去筛选,学生的假设需教师去启发,探究方案需教师去帮助修改、完善,探究过程需教师去参与、去点拨、去帮助,去组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探究评价需教师去实施。因此,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并非是“放羊式”的教学。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然会陷入盲目状态,会偏离目标和方向,有时又会无所适从,无法得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进而丧失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动物条件反射的探究实验,学生普遍难以完成。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示范性地指导方法,收效显著。课前,我对家养的小狗进行训练,使它对几种声音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上课时将小狗带入教室并如此激发学生:同学们,见过有趣的马戏表演吗?其实,马戏表演没有什么神秘的,我的小狗就会,想看吗?我从笼中取出小狗,说声“出去”,小狗跑向门外,喊声“回来”,小狗真的转回。接着请小狗为同学们表演舞蹈,音乐声一响,小狗立即随舞曲扭动起来,样子着实滑稽可笑。曲罢,我说声“来领奖”,小狗立即向我又蹦又跳,满口流涎,汪汪直叫,直至我拿出一根火腿肠,才算完事。此时学生情趣最高,我问:有趣吗?想学吗?那么,请你们几人一组,查阅资料,设定方案,用家养的任一种动物,完成某种声音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两星期后相互观摩,评出优秀,写出实验报告,有困难找我。接下来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探讨方法或提出问题。两星期后,多数小组的实验成功了。
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放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探究的各环节上去,不能包办替代。要给学生独立施展的空间,在过程中教师又要扮演好“旁观者”“参与者”或“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条件时,我的做法是,课前一周发给学生每人15粒黄豆种子,要求学生种出幼苗,一周后在课堂上展示。规定自选材料用具,也允许用其他种子并鼓励说,到时看哪位同学种得最好,选出优胜者,全体同学不管好坏,到时都得交出“作品”。一周后的课堂真热闹,学生展示了各自的“杰作”,还真有趣。所用器具有大有小,有玻璃杯、有瓷碗、有花盆、有泥盆、有易拉罐、纸盒……甚至有一位同学用精美的高脚酒杯;有的种一盆,有的种几盆;他们多将种子种在泥土中,也有种在海绵中、沙布中、棉花中、沙子中……幼苗长得有好有坏,个别的没有长出。他们有的欢快,有的气恼,有的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此时,我首先肯定了全体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夸他们向科学成功迈出了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接着组织小组评选,再相互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一位种得最差和一位种得最好的同学先后介绍种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成败的原因,讨论所用器具的透气性、种子所处的水、肥、温度、光照等条件,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此时,教师不可忽视此时是知识迁移的良机。我是这样诱导的:原先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同学有信心将该实验再做得更完美吗?如果用精致的瓷盆或玻璃缸栽花,花能长得好吗?如果将种子种在暗纸盒内,幼苗将怎样生长?叶片颜色如何?如果在暗纸盒右上方开一个透光的小窗,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发芽的黄豆种子最先长出的“芽”是什么?如此等等,不少同学在课后实施了探究。
变通课时和调整教材内容,利用本地资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现有教材内容和时间安排,很难完全适合各地方学校进行探究。如野外观察一些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叶、花、果实等都受季节的限制。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单靠仅有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是很不够的;另外,许多探究实验又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完成。因此,必需化繁为简,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本人在探究性教学中注重了可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着重观摩探究。通过观察,开阔了学生视野,接触了许多教材上未有的知识。在生活探究方面,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手杀鸡、剖鱼,并详细观察鸡鱼等动物的各部分结构。使之能熟练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鸟类的肌肉、骨骼特点、循环系统的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公共信息资源、收集信息,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定会事半功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不愿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看,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堂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体现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存且具有严密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因此,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形式可分为多种,其中主要为探究式实验教学和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验实施探究。其一般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激起兴趣→尽可能作出最合理的假设→设计及完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获取感受性材料→交流、讨论、分析、整合,得出结论→反馈信息,归纳总结,获取新知,迁移知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正常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思想,体验、理解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过程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测结论→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或教师提供→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探究式教学的成败,教师的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适时、适度、适当地加以指导。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去激发,提出的问题需教师去筛选,学生的假设需教师去启发,探究方案需教师去帮助修改、完善,探究过程需教师去参与、去点拨、去帮助,去组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探究评价需教师去实施。因此,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并非是“放羊式”的教学。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然会陷入盲目状态,会偏离目标和方向,有时又会无所适从,无法得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进而丧失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动物条件反射的探究实验,学生普遍难以完成。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示范性地指导方法,收效显著。课前,我对家养的小狗进行训练,使它对几种声音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上课时将小狗带入教室并如此激发学生:同学们,见过有趣的马戏表演吗?其实,马戏表演没有什么神秘的,我的小狗就会,想看吗?我从笼中取出小狗,说声“出去”,小狗跑向门外,喊声“回来”,小狗真的转回。接着请小狗为同学们表演舞蹈,音乐声一响,小狗立即随舞曲扭动起来,样子着实滑稽可笑。曲罢,我说声“来领奖”,小狗立即向我又蹦又跳,满口流涎,汪汪直叫,直至我拿出一根火腿肠,才算完事。此时学生情趣最高,我问:有趣吗?想学吗?那么,请你们几人一组,查阅资料,设定方案,用家养的任一种动物,完成某种声音建立条件反射的实验,两星期后相互观摩,评出优秀,写出实验报告,有困难找我。接下来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探讨方法或提出问题。两星期后,多数小组的实验成功了。
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放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探究的各环节上去,不能包办替代。要给学生独立施展的空间,在过程中教师又要扮演好“旁观者”“参与者”或“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条件时,我的做法是,课前一周发给学生每人15粒黄豆种子,要求学生种出幼苗,一周后在课堂上展示。规定自选材料用具,也允许用其他种子并鼓励说,到时看哪位同学种得最好,选出优胜者,全体同学不管好坏,到时都得交出“作品”。一周后的课堂真热闹,学生展示了各自的“杰作”,还真有趣。所用器具有大有小,有玻璃杯、有瓷碗、有花盆、有泥盆、有易拉罐、纸盒……甚至有一位同学用精美的高脚酒杯;有的种一盆,有的种几盆;他们多将种子种在泥土中,也有种在海绵中、沙布中、棉花中、沙子中……幼苗长得有好有坏,个别的没有长出。他们有的欢快,有的气恼,有的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此时,我首先肯定了全体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夸他们向科学成功迈出了一步,增强他们的信心。接着组织小组评选,再相互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一位种得最差和一位种得最好的同学先后介绍种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成败的原因,讨论所用器具的透气性、种子所处的水、肥、温度、光照等条件,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此时,教师不可忽视此时是知识迁移的良机。我是这样诱导的:原先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同学有信心将该实验再做得更完美吗?如果用精致的瓷盆或玻璃缸栽花,花能长得好吗?如果将种子种在暗纸盒内,幼苗将怎样生长?叶片颜色如何?如果在暗纸盒右上方开一个透光的小窗,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发芽的黄豆种子最先长出的“芽”是什么?如此等等,不少同学在课后实施了探究。
变通课时和调整教材内容,利用本地资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现有教材内容和时间安排,很难完全适合各地方学校进行探究。如野外观察一些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叶、花、果实等都受季节的限制。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单靠仅有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是很不够的;另外,许多探究实验又受学校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完成。因此,必需化繁为简,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本人在探究性教学中注重了可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着重观摩探究。通过观察,开阔了学生视野,接触了许多教材上未有的知识。在生活探究方面,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手杀鸡、剖鱼,并详细观察鸡鱼等动物的各部分结构。使之能熟练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鸟类的肌肉、骨骼特点、循环系统的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公共信息资源、收集信息,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定会事半功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不愿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看,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