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编制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更加准确的描绘及收集,其可以为土地空间的规划及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实际中必须要保证地图编制的精准性,这样才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编制,从而对土地空间、大小、权属边界等进行明确。而目前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可以为地图编制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数据资源,因此在实际中必须要对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的应用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使得地图编制的精确度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地图编制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及传递网路空间,其在实际中使得各类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被良好的开发出来,而在此背景下也使得地图编制活动水平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在地图编制中通过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在其编制中存在的数据不足的问题,并且在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还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收集及利用,而这在实际中可以为地图编制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资源。
一、地理信息与位置数据种类及特点分析
空间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包括地理数据、轨迹数据、空间媒体数据等。其中,地理数据可以分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大地基准数据,其特点是体量大、较规则化、变化缓慢。遥感数据包括光学影像数据、雷达激光扫描数据等,其特点是数据量大,种类多,数据增长规律不同,数据更新频度不同,安全性要求高。大地基准数据包括时间基准数据、重力基准数据等。轨迹数据是通过GNSS、RFID等测量手段以及网络签到等方法获得的用户活动数据,包括个人轨迹数据、群体的轨迹数据、交通轨迹数据、物流数据等。特点是数据体量大、信息碎片化、准确性低,可以用文本模式描述,有半结构化的轨迹数据,附带其他的用户信息和社会语义。空间媒体数据,包含空间位置与时间因标记的数字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影响和动画等媒体数据,主要来源于移动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互联网应用。特点是数据来源混杂、非结构化为主,数据异构性大,实时性非常强。
二、地理信息类大数据应用的常见问题
目前,全球地图编制通常包括两类:一是全球地形图、地理图的编制与更新。包括重点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全球或局部地区军事地理图等。重点表示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反映区域自然环境地形特征和地物信息。二是全球专题地图类编制。突出反映一种或多种专题要素空间分布及其规律的地图。形式多样,需要大量专题信息支撑。过去,相比国内地图编制,由于缺少稳定可靠的资料来源,缺乏编制规范与标准以及相关地图产品作参考,国外地区地图的编制要困难许多。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全面应用,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的大数据给国外地图编制出现了新的转机。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瓶颈和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一是空间地理大数据的定位与评价,面对海量网络资源,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到所需专业信息资料,并针对特定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从而确定大数据选择方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空间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问题,除部分可以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产品外,大部分空间大数据中包含有非专业信息和干扰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和转化为空间可视化和专题地理信息。
三、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1、全球地图通用产品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
目前,通过互联网和一些公开渠道能够获取到一些全球通用地图产品,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生产的全球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美国Delorme公司生产的全球DAE数据、全球VMAP数据、美制航空图、苏制小比例尺地形图等。这些通用地图产品,具有较高精度和可靠性,但一般现势性较差,可作为地图编制的基础数据和參考底图,经数据基准转换后直接使用。另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较为丰富,如全球SRTM和ASTERDEM数据、Google影像和线划图数据、我国资源、高分和天绘卫星影像系列产品等。这些数据全球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现势性强、应用方便。辅助以影像定位纠正、影像判绘等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到全球地图的地貌要素生成、地理定位和部分属性信息的编制与更新工作中。现今在地观测领域内多种传感器的发展使得海量多源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的提高,专业化的数据获取与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呈现出精细化分工和协同式综合处理需求并存的发展形势。
2、各要素层或专题类信息的应用
此类信息最为复杂,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除分开出版的专题地图产品。如各国或地区交通图、政区图、旅游图等。以及部分专业信息,如行政区划、航空航海、地磁信息外。其余大部分信息需要通过通用或专业资源网站获取,如维基百科等。要满足现行标准地图产品编制需要,需进行资料的深入分析与改化,主要解决几方面问题:一是数据可靠性分析与比较,可通过建立和分析其各种资料的元数据信息。使其数据来源、空间基准、现势性、详细程度等基本信息符合特定地图编制需要。通过相同类信息的分析比较,选择最优资源或相互补充应用;二是解决资料尺度问题。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地图对资料尺度都有相应的要求。资料与成图尺度相差过大,会给编制过程增加制图综合困难:三是各类地理要素信息的处理与改化。包括数据基准和格式转换,以及属性信息编码和要素分类分级等的改化等。
3、地名类信息的应用
地名类信息采集在实际中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同时其在地图编制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地图编制活动中必须要通过地名来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明确标记,并且通过地名也可以更好的对地图中的位置信息及权限归属进行明确。但是根据地名类信息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人文类地名信息中其受现今数据时代发展影响其更新速度极快,并且许多地名在实际中的信息来源不同,因此在地图编制活动中如何对地名类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及鉴别也成为其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实际的地图编制活动中其对地名类信息的应用主要是以官方的资料为主,这样可以保证在地图编制中其地名应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也可以看出在实际中通过地理信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地图编制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结语:
上文通过对地理信息及位置大数据的特点及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在实际中对地图编制所起到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地图编制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改进及解决。并且在实际中还需注意在地理信息及位置大数据的应用中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不断的对相关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措施进行优化及改进,以此来保证其可以更好的地图编制中进行应用,进而提升地图编制的质量。
关键词:地理信息:大数据:地图编制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及传递网路空间,其在实际中使得各类信息数据的应用价值被良好的开发出来,而在此背景下也使得地图编制活动水平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在地图编制中通过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在其编制中存在的数据不足的问题,并且在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还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收集及利用,而这在实际中可以为地图编制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资源。
一、地理信息与位置数据种类及特点分析
空间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包括地理数据、轨迹数据、空间媒体数据等。其中,地理数据可以分为地图数据、遥感数据、大地基准数据,其特点是体量大、较规则化、变化缓慢。遥感数据包括光学影像数据、雷达激光扫描数据等,其特点是数据量大,种类多,数据增长规律不同,数据更新频度不同,安全性要求高。大地基准数据包括时间基准数据、重力基准数据等。轨迹数据是通过GNSS、RFID等测量手段以及网络签到等方法获得的用户活动数据,包括个人轨迹数据、群体的轨迹数据、交通轨迹数据、物流数据等。特点是数据体量大、信息碎片化、准确性低,可以用文本模式描述,有半结构化的轨迹数据,附带其他的用户信息和社会语义。空间媒体数据,包含空间位置与时间因标记的数字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影响和动画等媒体数据,主要来源于移动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互联网应用。特点是数据来源混杂、非结构化为主,数据异构性大,实时性非常强。
二、地理信息类大数据应用的常见问题
目前,全球地图编制通常包括两类:一是全球地形图、地理图的编制与更新。包括重点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全球或局部地区军事地理图等。重点表示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反映区域自然环境地形特征和地物信息。二是全球专题地图类编制。突出反映一种或多种专题要素空间分布及其规律的地图。形式多样,需要大量专题信息支撑。过去,相比国内地图编制,由于缺少稳定可靠的资料来源,缺乏编制规范与标准以及相关地图产品作参考,国外地区地图的编制要困难许多。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全面应用,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的大数据给国外地图编制出现了新的转机。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瓶颈和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一是空间地理大数据的定位与评价,面对海量网络资源,如何快速准确定位到所需专业信息资料,并针对特定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从而确定大数据选择方案,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空间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问题,除部分可以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产品外,大部分空间大数据中包含有非专业信息和干扰信息,需要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和转化为空间可视化和专题地理信息。
三、地理信息与位置大数据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1、全球地图通用产品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
目前,通过互联网和一些公开渠道能够获取到一些全球通用地图产品,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生产的全球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美国Delorme公司生产的全球DAE数据、全球VMAP数据、美制航空图、苏制小比例尺地形图等。这些通用地图产品,具有较高精度和可靠性,但一般现势性较差,可作为地图编制的基础数据和參考底图,经数据基准转换后直接使用。另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较为丰富,如全球SRTM和ASTERDEM数据、Google影像和线划图数据、我国资源、高分和天绘卫星影像系列产品等。这些数据全球覆盖面广、更新及时、现势性强、应用方便。辅助以影像定位纠正、影像判绘等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到全球地图的地貌要素生成、地理定位和部分属性信息的编制与更新工作中。现今在地观测领域内多种传感器的发展使得海量多源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的提高,专业化的数据获取与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呈现出精细化分工和协同式综合处理需求并存的发展形势。
2、各要素层或专题类信息的应用
此类信息最为复杂,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除分开出版的专题地图产品。如各国或地区交通图、政区图、旅游图等。以及部分专业信息,如行政区划、航空航海、地磁信息外。其余大部分信息需要通过通用或专业资源网站获取,如维基百科等。要满足现行标准地图产品编制需要,需进行资料的深入分析与改化,主要解决几方面问题:一是数据可靠性分析与比较,可通过建立和分析其各种资料的元数据信息。使其数据来源、空间基准、现势性、详细程度等基本信息符合特定地图编制需要。通过相同类信息的分析比较,选择最优资源或相互补充应用;二是解决资料尺度问题。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地图对资料尺度都有相应的要求。资料与成图尺度相差过大,会给编制过程增加制图综合困难:三是各类地理要素信息的处理与改化。包括数据基准和格式转换,以及属性信息编码和要素分类分级等的改化等。
3、地名类信息的应用
地名类信息采集在实际中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同时其在地图编制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地图编制活动中必须要通过地名来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明确标记,并且通过地名也可以更好的对地图中的位置信息及权限归属进行明确。但是根据地名类信息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人文类地名信息中其受现今数据时代发展影响其更新速度极快,并且许多地名在实际中的信息来源不同,因此在地图编制活动中如何对地名类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及鉴别也成为其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实际的地图编制活动中其对地名类信息的应用主要是以官方的资料为主,这样可以保证在地图编制中其地名应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也可以看出在实际中通过地理信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地图编制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结语:
上文通过对地理信息及位置大数据的特点及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在实际中对地图编制所起到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地图编制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改进及解决。并且在实际中还需注意在地理信息及位置大数据的应用中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不断的对相关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措施进行优化及改进,以此来保证其可以更好的地图编制中进行应用,进而提升地图编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