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受制于理解能力的高低。研究表明,阅读可以培养并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案例背景
2015年9月以来,我校的数学阅读从一个班的实验发展到一个校区的课程,核心理念是:悦读、趣享、启智。孩子们盼望着每周五的到来,因为那是师生约定阅读、分享和开启智慧的一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当知识点难度较大时,有些老师只是简单地带着学生读一读故事,再由老师进行总结,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除了体验阅读的趣味性,知识性收获很少。笔者思考,难道拓展的阅读课只能更强调趣味性忽视知识性吗?其实不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举的数学阅读课堂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老师怎样重新组织故事,怎样将难点分层次呈现在学生面前,怎样培养一个个“小老师”主持课堂,怎样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案例描述
2017年,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校级数学阅读的公开课,题目是《再探数学宫》,内容是有关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课前,我思考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计算机语言,能听懂吗?把内容分角色读一遍就算了?一周一次数学阅读课时间是如此的宝贵,怎么能没知识性的收获呢?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将完整的数学故事改编成三个片段,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探讨二进制和十进制关系的问题。此外,我还需要创编教材,将难点分层剖析,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完相应的知识点。从认识2的几次幂读法和计算方法出发,沟通起2的几次幂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联系;之后讲解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接着拓展十进制转换二进制;最后还要联系生活中二进制的运用。这样几个层次下来相信可以让学生在兴致盎然地趣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数学知识!
每一位孩子站在讲台前,都是一颗闪耀的“智慧星”,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让四位孩子结合课件分层次对知识进行讲解,选择一位孩子作为小“老师”掌握课堂节奏和流程。除了设计好孩子们的阅读新编教材、主持人稿以外,我还设计了练习单,确保每一位孩子都有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
第一层次:2的几次幂读法和计算方法,由尹钰宸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尹:这五个数字是写作形式,它们分别读作2的0次幂、2的1次幂、2的2次幂、2的3次幂、2的4次幂。大家能总结下读法吗?
尹:那2的几次幂如何转化成十进制数?
2的0次幂,因为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所以十进制数就是1。
2的1次幂,表示1个2,就是1×2=2,十进制数就是2。
2的2次幂,表示2个2相乘,算式2×2=4,十進制数就是4……
尹:大家知道2的几次幂转化成十进制数怎么算了吗?
尹:请想一想2的4次幂和2的5次幂怎么转化成十进制数的?
小姑娘站在讲台前不仅说得好,她还能像老师一样面对大家提出问题,值得表扬!
第二层次:二进制如何转换成十进制,分为这样两个层次:末尾都是0和末尾有0有1。由胡杨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胡:我们可以观察二进制数末尾0的个数!
二进制数1,末尾没有0,转换成十进制数的计算方法就是20
等于1。
二进制数10,末尾有一个0,转换成十进制数的计算方法就是21 等于2。
胡:谁来说说100如何转换成十进制数4呢?
生:100末尾有2个0,计算方法就是22,等于4。
胡:10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呢?
胡:总之二进制数后面有几个0,换算成十进制数就是2的几次幂。
胡:如果这个二进制末尾不全是0,比如 1 0 0 1 0 0 1 ,该怎么转换成十进制数呢?
对于末尾有0有1这样的情况,在胡杨同学讲解完后,我又及时地面对全班板书演算法过程,因为这是接下来学生自主解决故事课中关键问题所必须先要掌握的知识点。看来,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
第三层次: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由丁子轩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丁:方法1 把十进制数,除以2,余数写在旁边。
方法2 从得到的1开始写起,余数倒排(边说边结合PPT讲解)。
第四层次: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运用。由任芷墨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任:二进制主要应用在计算的运算中,因为只有0和1来表示;运算规则更简单,运算速度就更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任:10根手指数不过来的时候,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0和1正好是电子元件开关,也就成了计算机的基本数字,计算机以“0和1”的二进制,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运算……
在“小老师”有条不紊的主持下,在四位孩子充分准备、细致讲解下,在全班孩子角色扮演朗读下,孩子们理解了相应二进制的知识,每个层次展现后,同步完成练习单上对应练习,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数学阅读课堂中开发智力、启迪思维、体验奇妙、培养兴趣,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一个问题解决后,让我们继续边读故事边解决下一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由孩子们自主构建起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举的课堂,这就是我们的数学阅读课。孩子们带着喜悦的心情阅读着书中有趣的故事,同时又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全程在一旁默默地欣赏,适时点拨。课堂就好比舞台,孩子们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那么灿烂,那么耀眼,我想那是数学阅读课最美的风景!
案例反思
一、借助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钟静说:“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数学可以灵活思考,透过数学阅读的故事、探索、游玩等,让课堂里的数学深化、课堂外的数学广化,以此来培养数学素养。”
二进制知识是在高中甚至大学才有接触,大多数孩子只知道十进制这一种数制,所以通过数学阅读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孩子们对数的领域的认知,是对教材外数学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数学阅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数学的价值
国际数学教育专家蔡金法说:“数学阅读可以让孩子感受生活周围的数学,而且通过有意思的故事、有挑战的探索主动地获得,数学阅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数学,以及数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进而感受到只有在课堂上学好数学,才有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
的确,数学阅读中的故事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相关的,充满了趣味性,而对于较难的故事,也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改编,要让孩子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知道数学怎么从生活中来的。数学脱离了现实背景之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又是怎么联系的,以此达到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两者
兼顾。
三、借助数学阅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
以《再探数学宫》为例,我让5位同学提前做好准备,每人负责其中一个知识点,一人做主持,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他们带领大家趣读故事、探索知识,其价值远超过我在课堂上一言堂。孩子们跟着小老师的节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课下都很兴奋呢!
四、借助数学阅读,达到学生创造的自由性和教师指导的约束性之间的平衡
我坚信,课堂学习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数学阅读有趣、灵动,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但是作为老师不能完全放手,因为有些知识高于目前的学情,所以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对知识点进行补充。例如《再探数学宫》这课中,既要让孩子在课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适时指导全班孩子理解,这样才能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案例背景
2015年9月以来,我校的数学阅读从一个班的实验发展到一个校区的课程,核心理念是:悦读、趣享、启智。孩子们盼望着每周五的到来,因为那是师生约定阅读、分享和开启智慧的一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当知识点难度较大时,有些老师只是简单地带着学生读一读故事,再由老师进行总结,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除了体验阅读的趣味性,知识性收获很少。笔者思考,难道拓展的阅读课只能更强调趣味性忽视知识性吗?其实不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举的数学阅读课堂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老师怎样重新组织故事,怎样将难点分层次呈现在学生面前,怎样培养一个个“小老师”主持课堂,怎样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案例描述
2017年,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校级数学阅读的公开课,题目是《再探数学宫》,内容是有关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课前,我思考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计算机语言,能听懂吗?把内容分角色读一遍就算了?一周一次数学阅读课时间是如此的宝贵,怎么能没知识性的收获呢?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将完整的数学故事改编成三个片段,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探讨二进制和十进制关系的问题。此外,我还需要创编教材,将难点分层剖析,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完相应的知识点。从认识2的几次幂读法和计算方法出发,沟通起2的几次幂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联系;之后讲解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接着拓展十进制转换二进制;最后还要联系生活中二进制的运用。这样几个层次下来相信可以让学生在兴致盎然地趣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数学知识!
每一位孩子站在讲台前,都是一颗闪耀的“智慧星”,本节课我的教学方法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让四位孩子结合课件分层次对知识进行讲解,选择一位孩子作为小“老师”掌握课堂节奏和流程。除了设计好孩子们的阅读新编教材、主持人稿以外,我还设计了练习单,确保每一位孩子都有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
第一层次:2的几次幂读法和计算方法,由尹钰宸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尹:这五个数字是写作形式,它们分别读作2的0次幂、2的1次幂、2的2次幂、2的3次幂、2的4次幂。大家能总结下读法吗?
尹:那2的几次幂如何转化成十进制数?
2的0次幂,因为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所以十进制数就是1。
2的1次幂,表示1个2,就是1×2=2,十进制数就是2。
2的2次幂,表示2个2相乘,算式2×2=4,十進制数就是4……
尹:大家知道2的几次幂转化成十进制数怎么算了吗?
尹:请想一想2的4次幂和2的5次幂怎么转化成十进制数的?
小姑娘站在讲台前不仅说得好,她还能像老师一样面对大家提出问题,值得表扬!
第二层次:二进制如何转换成十进制,分为这样两个层次:末尾都是0和末尾有0有1。由胡杨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胡:我们可以观察二进制数末尾0的个数!
二进制数1,末尾没有0,转换成十进制数的计算方法就是20
等于1。
二进制数10,末尾有一个0,转换成十进制数的计算方法就是21 等于2。
胡:谁来说说100如何转换成十进制数4呢?
生:100末尾有2个0,计算方法就是22,等于4。
胡:10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呢?
胡:总之二进制数后面有几个0,换算成十进制数就是2的几次幂。
胡:如果这个二进制末尾不全是0,比如 1 0 0 1 0 0 1 ,该怎么转换成十进制数呢?
对于末尾有0有1这样的情况,在胡杨同学讲解完后,我又及时地面对全班板书演算法过程,因为这是接下来学生自主解决故事课中关键问题所必须先要掌握的知识点。看来,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
第三层次: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由丁子轩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丁:方法1 把十进制数,除以2,余数写在旁边。
方法2 从得到的1开始写起,余数倒排(边说边结合PPT讲解)。
第四层次: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运用。由任芷墨小朋友讲解,过程如下:
任:二进制主要应用在计算的运算中,因为只有0和1来表示;运算规则更简单,运算速度就更快,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任:10根手指数不过来的时候,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0和1正好是电子元件开关,也就成了计算机的基本数字,计算机以“0和1”的二进制,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运算……
在“小老师”有条不紊的主持下,在四位孩子充分准备、细致讲解下,在全班孩子角色扮演朗读下,孩子们理解了相应二进制的知识,每个层次展现后,同步完成练习单上对应练习,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数学阅读课堂中开发智力、启迪思维、体验奇妙、培养兴趣,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一个问题解决后,让我们继续边读故事边解决下一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由孩子们自主构建起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举的课堂,这就是我们的数学阅读课。孩子们带着喜悦的心情阅读着书中有趣的故事,同时又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老师全程在一旁默默地欣赏,适时点拨。课堂就好比舞台,孩子们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那么灿烂,那么耀眼,我想那是数学阅读课最美的风景!
案例反思
一、借助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台北教育大学教授钟静说:“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数学可以灵活思考,透过数学阅读的故事、探索、游玩等,让课堂里的数学深化、课堂外的数学广化,以此来培养数学素养。”
二进制知识是在高中甚至大学才有接触,大多数孩子只知道十进制这一种数制,所以通过数学阅读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孩子们对数的领域的认知,是对教材外数学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数学阅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数学的价值
国际数学教育专家蔡金法说:“数学阅读可以让孩子感受生活周围的数学,而且通过有意思的故事、有挑战的探索主动地获得,数学阅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数学,以及数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进而感受到只有在课堂上学好数学,才有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
的确,数学阅读中的故事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相关的,充满了趣味性,而对于较难的故事,也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改编,要让孩子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知道数学怎么从生活中来的。数学脱离了现实背景之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又是怎么联系的,以此达到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两者
兼顾。
三、借助数学阅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
以《再探数学宫》为例,我让5位同学提前做好准备,每人负责其中一个知识点,一人做主持,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他们带领大家趣读故事、探索知识,其价值远超过我在课堂上一言堂。孩子们跟着小老师的节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课下都很兴奋呢!
四、借助数学阅读,达到学生创造的自由性和教师指导的约束性之间的平衡
我坚信,课堂学习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数学阅读有趣、灵动,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但是作为老师不能完全放手,因为有些知识高于目前的学情,所以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对知识点进行补充。例如《再探数学宫》这课中,既要让孩子在课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适时指导全班孩子理解,这样才能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之间的平衡。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