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是提升高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理念落后、资源落后、制度落后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其尚处于稍滞后状态,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处于频度低,参与性低,有效性低的危机状况中。虽然大多的大学生开始认识到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到课外活动中便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此,将提出相应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措施,望对今后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
党的十八大将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作为我国高校发展的新方向。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尤其是长期以来涉及较少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和改革。因此,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改革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我们要在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大學生课外活动发展滞后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走出的一条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高等教育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教学的管理,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活动的有效设计、实施和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知识结构,扩展个人成才的空间,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增强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让当今的大学生接受“全人”的教育,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1]。课外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注重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以及今后对事件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摧残下,学校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频度低,参与性低,有效性低。有关学者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课外活动是有意义的,但是如何把他们吸引到课外活动中是一个难题[2]。
二、大学生课外活动为何会问题重重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探索自我的天地,是印证课堂所学的试验地,是生活教育的具体表现地,同时还是参与社会的引导活动,是塑造和谐人格,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3],但是为何如此好的教育方式被放逐,其难言之隐在哪里?
(一)理念落后,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精力几乎放在学习上,忽略了课外活动的影响,已形成了一种恶性习惯和常态。因此根本从未意识到课外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资源匮乏,条件不足
有关研究数据发现,当欧美的高校师生比例仅仅为1:3的时候,我国的高校师生比例已达到了1:11之多[4]。加之与他国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等院校的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着资源紧张等严重问题。因此,落后的观念体制以及经验的严重不足,造成了我过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体制的不协调,教学环节的不科学。
(三)体制落后,经验不足
由于长期对课外活动的冷淡和模式,因此未形成成熟的大学生课外活动体制,因此便没有有效的制度效应,没有相关制度的监督和促进。
三、大学生课外活动如何可持续发展
单一、狭隘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将教学涉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充分利用课上、课外每一阶段的教学环境,形成“大教学观”。
(一)以生为本,理念明确
要想让我们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有序进行,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课外活动观念,也就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活动有效观,课外活动所设计的所有教育人员都需要持有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外活动理念,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外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同时要有长远意识,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5]。学生主体观,课外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的设计、规划和评价中来,有效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采取正确有效的调整和反思。活动多元观,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切实的课外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二)制度监督,规范管理
高校有关管理人员、教师以及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适时总结,逐渐优化,让我们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逐日形成高效的、易操作的规范性的课外活动管理制度。首先,要规范课外活动的实施范围,包括其名称、要求、时间以及明确的教师教学设计、活动实施步骤和成绩评定制度和方法等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奖惩制度。其次,要努力获得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外界的认可和支持,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学校在外界的干预下完成相应的课外活动目标。
(三)里外结合,内涵提升
这里的里外分别指高校的部门管理者和教师、辅导员,他们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的教育内涵。首先,应形成教务处、学生处以及科研处的统一协调管理体制,开展体统全面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其次,专业教育与辅导员之间也应互相合作,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与日常管理相互结合,方式灵活的提升大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创新,全面发展
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全部学生获得前面发展的机会,因此便涉及到了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经常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及评价方面,要因学生而异,用不一样的尺子去衡量不一样的学生。例如可以开展一些竞技式的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在一个很大的覆盖面里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光点,提高自信,同时也提高了课外活动的效果。同时在日常的课外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建立活动情况档案,适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为下一步的活动设计及开展的方式做调整依据。学生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参与情况,争取积极主动的机会,从而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活动设计的内容方面,便需要创新,通过分析及日常观察,去挖掘更多的适合学生的,可以正确启发学生的活动内容,让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还具有启发性、互补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龙诺春,于丽红.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构建研究[J].学术探讨2013.1:25-26.
[2] 李沐春.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状况[J].理论园地,2012.3:255.
[3] 沈慧.应重视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J].教研探索.2012.6:47.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
党的十八大将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作为我国高校发展的新方向。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尤其是长期以来涉及较少的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和改革。因此,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改革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我们要在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大學生课外活动发展滞后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走出的一条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高等教育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教学的管理,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活动的有效设计、实施和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知识结构,扩展个人成才的空间,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增强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让当今的大学生接受“全人”的教育,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1]。课外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能注重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以及今后对事件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摧残下,学校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频度低,参与性低,有效性低。有关学者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课外活动是有意义的,但是如何把他们吸引到课外活动中是一个难题[2]。
二、大学生课外活动为何会问题重重
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探索自我的天地,是印证课堂所学的试验地,是生活教育的具体表现地,同时还是参与社会的引导活动,是塑造和谐人格,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3],但是为何如此好的教育方式被放逐,其难言之隐在哪里?
(一)理念落后,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精力几乎放在学习上,忽略了课外活动的影响,已形成了一种恶性习惯和常态。因此根本从未意识到课外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资源匮乏,条件不足
有关研究数据发现,当欧美的高校师生比例仅仅为1:3的时候,我国的高校师生比例已达到了1:11之多[4]。加之与他国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等院校的课外活动管理存在着资源紧张等严重问题。因此,落后的观念体制以及经验的严重不足,造成了我过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体制的不协调,教学环节的不科学。
(三)体制落后,经验不足
由于长期对课外活动的冷淡和模式,因此未形成成熟的大学生课外活动体制,因此便没有有效的制度效应,没有相关制度的监督和促进。
三、大学生课外活动如何可持续发展
单一、狭隘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教育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将教学涉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充分利用课上、课外每一阶段的教学环境,形成“大教学观”。
(一)以生为本,理念明确
要想让我们的大学生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有序进行,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课外活动观念,也就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活动有效观,课外活动所设计的所有教育人员都需要持有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外活动理念,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外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同时要有长远意识,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5]。学生主体观,课外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的设计、规划和评价中来,有效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采取正确有效的调整和反思。活动多元观,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切实的课外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二)制度监督,规范管理
高校有关管理人员、教师以及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适时总结,逐渐优化,让我们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逐日形成高效的、易操作的规范性的课外活动管理制度。首先,要规范课外活动的实施范围,包括其名称、要求、时间以及明确的教师教学设计、活动实施步骤和成绩评定制度和方法等等,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奖惩制度。其次,要努力获得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外界的认可和支持,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学校在外界的干预下完成相应的课外活动目标。
(三)里外结合,内涵提升
这里的里外分别指高校的部门管理者和教师、辅导员,他们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的教育内涵。首先,应形成教务处、学生处以及科研处的统一协调管理体制,开展体统全面的大学生课外活动项目。其次,专业教育与辅导员之间也应互相合作,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与日常管理相互结合,方式灵活的提升大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创新,全面发展
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全部学生获得前面发展的机会,因此便涉及到了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经常在课外活动的组织及评价方面,要因学生而异,用不一样的尺子去衡量不一样的学生。例如可以开展一些竞技式的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在一个很大的覆盖面里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光点,提高自信,同时也提高了课外活动的效果。同时在日常的课外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建立活动情况档案,适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为下一步的活动设计及开展的方式做调整依据。学生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参与情况,争取积极主动的机会,从而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活动设计的内容方面,便需要创新,通过分析及日常观察,去挖掘更多的适合学生的,可以正确启发学生的活动内容,让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还具有启发性、互补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龙诺春,于丽红.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构建研究[J].学术探讨2013.1:25-26.
[2] 李沐春.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状况[J].理论园地,2012.3:255.
[3] 沈慧.应重视对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J].教研探索.201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