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教学活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知识过程的完整呈现,又要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保证教学质量;还应当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提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实现“高效低负”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力培养 智能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29-01
一、智能资源开发的意义
知识形成过程的完整呈现,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定理以及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法,这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毫无实际意义。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学知识。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与其相关专业领域中去,在工作中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相关的工作能力。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解决某个未知的数学问题,开始时常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这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大胆探索,这个探索过程正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从理论上讲,一切解题的方法都是探索法。探索,应从审题开始,即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由各个条件和结论分别展开最直接的联想,提取并产生大量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各层次中,学生必能发现一些巧解或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借此思维惯性,适度进行一题多解、多变、多用,从而在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及问题的变化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有一部分知识,其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运用的初级阶段作用偏小,但其结论很明显(公式化或定理化等),且运用结论在解题或学习相关知识中的作用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这种情况下,不妨先满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对教学确立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先“走马观花”式地拖一段教学进度,待学生对结论已熟练,需转入较深层的研究时,再回过头来,采取有意识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错,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自觉由结论向过程转向,进一步解决问题。总之,开发智能资源,既不是电视娱乐中的脑筋急转弯,也不能设想用几节单一的智能开发课来解决问题。而应是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
三、数学思想的形成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重技巧、轻思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共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赞赏之后,应紧接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常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
弄清教材程序,了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各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如解析几何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借恩格斯对笛卡尔工作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辩证法带入数学,进一步认识变量数学,也从中体现数学的的文化价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重新理解前面的函数知识与方法,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纲,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言的应用等潜在功能,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技巧”的引导,使学生从具体的方法依据中升华到数学思想上来。
要搞好教学这个双边活动,还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首先必须储备、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等前人的直接经验,故而也要记忆。指导学生通过过程与关系,重视理解记忆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交叉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能力。
四、智能的开发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要成材,先成人。”教书要育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或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搞好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应结合学科特点、社会需要、生活实践、学生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健康、全面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闲谈也能富有教育意义,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管理、天文、军事、公安、体育、三峡工程等话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伟大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潜入智能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更起到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力培养 智能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29-01
一、智能资源开发的意义
知识形成过程的完整呈现,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让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定理以及仅用于解数学题的解题法,这对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毫无实际意义。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都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学知识。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与其相关专业领域中去,在工作中把这种数学能力转化成相关的工作能力。因而开发智能资源,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解决某个未知的数学问题,开始时常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这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大胆探索,这个探索过程正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也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从理论上讲,一切解题的方法都是探索法。探索,应从审题开始,即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由各个条件和结论分别展开最直接的联想,提取并产生大量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各层次中,学生必能发现一些巧解或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借此思维惯性,适度进行一题多解、多变、多用,从而在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及问题的变化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有一部分知识,其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运用的初级阶段作用偏小,但其结论很明显(公式化或定理化等),且运用结论在解题或学习相关知识中的作用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这种情况下,不妨先满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对教学确立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先“走马观花”式地拖一段教学进度,待学生对结论已熟练,需转入较深层的研究时,再回过头来,采取有意识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错,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自觉由结论向过程转向,进一步解决问题。总之,开发智能资源,既不是电视娱乐中的脑筋急转弯,也不能设想用几节单一的智能开发课来解决问题。而应是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之中。
三、数学思想的形成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重技巧、轻思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共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赞赏之后,应紧接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常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
弄清教材程序,了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各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如解析几何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借恩格斯对笛卡尔工作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辩证法带入数学,进一步认识变量数学,也从中体现数学的的文化价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重新理解前面的函数知识与方法,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纲,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言的应用等潜在功能,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技巧”的引导,使学生从具体的方法依据中升华到数学思想上来。
要搞好教学这个双边活动,还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首先必须储备、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等前人的直接经验,故而也要记忆。指导学生通过过程与关系,重视理解记忆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交叉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能力。
四、智能的开发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要成材,先成人。”教书要育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或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搞好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应结合学科特点、社会需要、生活实践、学生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健康、全面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闲谈也能富有教育意义,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管理、天文、军事、公安、体育、三峡工程等话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伟大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潜入智能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更起到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