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大“顽疾”,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也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树立合作学习和生活化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合理分组,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开展课外活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道法课堂;合作学习;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但事实上,由于课堂教学理念的偏差,出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相脱离,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乏味、抽象和苍白无力,也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合作学习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合作学习即“在课堂教学的合作情景中,每个人追求的是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同时也会使小组其他成员有所受益的结果”。其特点是关注个体,善用差异;聚焦意愿,满足需要;培养技能,促进交往;组建小组,自主自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養学生平等交往、团队合作意识,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益于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益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贯彻合作学习和生活化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所做的探索。
  1.树立合学生活化教学理念
  正确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教育应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体现学生的生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出现的生活需要及疑难。首先,要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和机会,避免理论的乏味、抽象和苍白无力,塑造有趣、具体和内容充实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继而用知识指导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以生为本,打造生活化课堂
  (1)以生为本,合理分组,为生活化教学铺垫
  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根据学生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提出了自由的“优中后”合理搭配方案,即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合理搭配,如4人小组中,由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和1个后进生为一个小组,即“组内异质”,然后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个组的学生进入哪个小组,实现了“组间同质”,组与组之间基本上都是水平相当,竞争具有公平性和可比性,同时为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必要条件,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分组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充盈着学生的存在感。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根据道德育法治的理论,结合生活的趣味性,是教师重构教材内容的核心要素,使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在“保护自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按照分组进行保护自我生活情景剧排演,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绎保护自我中如何远离危险、如何防止侵害、最后做到如何学会自救。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生动形象地把书本知识点逐一有序地呈现出现,学生如数家珍,自然印象深刻,继而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通过这样富有生活性和情境性的生活现象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和探知欲。
  学生需要在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养成一定的感悟能力,才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觉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磨砺意志》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当幸福来敲门》 《永不放弃》这两部电影的精华片段。电影中,两位主人公虽然在生活中遭遇到了不计其数的挫折,但是他们的乐观态度、坚强意志,最后成就不凡人生,直接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燃起了学生战胜挫折,磨砺意志的强大斗志,学生表示这堂课相比以往,对知识的印象更加真切具体,深刻有趣,增强了生活体验,提升了感悟力。
  (3)开展课外活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社会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例如,在讲“自我负责”这一内容时,为保障师生出行的安全,争取在学校新校门设置交通信号灯,我把全部学生分成四组,流动摊点进行实地调查,先了解交通乱象对人们生活及安全的影响,再亲自到城监大队、交警大队、公路局了解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及相关手续,然后形成调查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结果。组内成员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把责任毅然扛在肩膀上。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深入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切身体会到课程的最大魅力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达到了深化了课堂效果。
  只有将合作渗透于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将课堂教学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宗序亚.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J].山西:教学与管理,2011.
  [3]齐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江苏:文学教育(中),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平台在中学课堂的普及,主题鲜明、短时高效、选用方便灵活的微课日益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为例,探讨了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指出微课可运用于课堂中的课前导入、概念讲解、知识拓展、习题讲解等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高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巩固记忆。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应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孩子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中年级的孩子从写话过渡到写作文更是不能适应,往往出现“无米下锅”“有米难以成炊”的现象。为帮助中年级的孩子解决这个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循循善诱去“寻米”;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听,模仿迁移终“成炊”;三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修改评议,完善提高。  【关键词】寻米;
【摘要】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全面启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战线里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了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我校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一小时;体育活动;小学生  一、引言  2007年中共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4日,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教育管理干部省外培训班在杭州开班。出席开班仪式的有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澎、科长秦玲,中国教师教育网总编方建星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区的50位学员。开班仪式由中国教师教育网副总编林振华主持。  本次培训除集中组织学习《浙江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实施与探索》《浙江省学分制教师培训管理的探索》《参与式培训组织实施》《如何进行教师培训质量评估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也是构建和谐班集体建设关键所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要倾注爱心、鼓励进步、热情帮教,才能保证一个班集体正常运作, 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保证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真诚对待,倾注爱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班级都存在后进的学生,我每接管一个新的班级,首先深入了解班级后进生
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祖国的未来,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更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关爱的阳光下更加绚烂的绽放。现今,留守学生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新课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性格孤僻,心理障碍等,在人生的重要阶段“缺少养分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家长的无奈和孩子成长路上的“傷痛”。“同在蓝天下,共享改革果。”留守孩子理应享有同龄孩子一样的天
【摘要】基于茂名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汲取茂名区域文化中的有益教育资源,将其中典型的教育元素融入到班级生活当中,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实践当中主要策略为:建设基于茂名特色、符合小学特点的班级物质文化,形成具有茂名特色的小学班级制度文化,提炼具有时代特征的班级精神文化。  【关键词】茂名特色;班级文化;实践策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建设目标  1.概念的界定  (1)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
【摘要】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新课导入,从而点燃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关键词】导语;方法艺术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优劣是影响一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但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国学的势头,而且国学正在大踏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而国家教育部也在酝酿着将国学教育列入中小学课堂当中。本文从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课堂的议题,让我们一起为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华圣贤教育的复兴与发展添砖加瓦吧!  笔者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工作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创新之举,是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的过程,对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带来挑战,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通过校本研修可以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化;校本研修;教师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各地的“三通兩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加快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