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高度重视、对问题技巧的把握,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提问当成教学的重要策略,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有教学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多是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比较封闭,不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在国外已步入成熟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从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方面认识教学提问。
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说,课堂提问从侧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技能水准。教师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方面,因此,对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一对一的问答。有的教师喜欢提问优秀学生,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认为提问不到自己就懒于思考。有的教师对差生的学习不予理会,或者给学生难堪,进行惩罚性提问。这些都不利于大面积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导致教学的两极分化。所以,整体性提问要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发现思维的闪光点,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教师不能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就给白眼、讽刺等,这样让学生有失败感,以后对教师的提问就没有了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习的信心。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另外,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对沉默寡言、表情困惑的学生要鼓励,让他们尝试回答。
3.层次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有层次,学生回答不要局限于机械地回忆课本知识。对优等生要加强提问的深度,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高层次的活动,如对比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和应用等。
4.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能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方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提问之前教师要做足功课,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1.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只有以此为前提,才不会因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也不会因为提问过于难,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课前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主要问题,统帅课堂
虽然“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被摒弃了,但是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这种“满堂问”“随便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使课堂实际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久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两个“大问题”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3.适时追问,讲究实效
课堂上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空间的有效途径。它能避免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支支吾吾的回答置之不理的情况发生。有时候,一个有效的追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4.讲究技巧,新意十足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表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答题的欲望。如果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去。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好教师,应当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有教学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多是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比较封闭,不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在国外已步入成熟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从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方面认识教学提问。
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说,课堂提问从侧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技能水准。教师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方面,因此,对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一对一的问答。有的教师喜欢提问优秀学生,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认为提问不到自己就懒于思考。有的教师对差生的学习不予理会,或者给学生难堪,进行惩罚性提问。这些都不利于大面积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导致教学的两极分化。所以,整体性提问要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发现思维的闪光点,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教师不能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就给白眼、讽刺等,这样让学生有失败感,以后对教师的提问就没有了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习的信心。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另外,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对沉默寡言、表情困惑的学生要鼓励,让他们尝试回答。
3.层次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有层次,学生回答不要局限于机械地回忆课本知识。对优等生要加强提问的深度,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高层次的活动,如对比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和应用等。
4.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能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方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提问之前教师要做足功课,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1.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只有以此为前提,才不会因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也不会因为提问过于难,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课前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主要问题,统帅课堂
虽然“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被摒弃了,但是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这种“满堂问”“随便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使课堂实际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久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两个“大问题”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3.适时追问,讲究实效
课堂上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空间的有效途径。它能避免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支支吾吾的回答置之不理的情况发生。有时候,一个有效的追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4.讲究技巧,新意十足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表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答题的欲望。如果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去。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好教师,应当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