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在推开教室门的瞬间,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欢乐气氛。此间的情景与外面荒凉萧索的景象构成强烈反差,C城刚刚遭受过一场猛烈飓风的袭击。
看着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他心里涌出一阵酸楚,他顽固地以为,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有责任有义务要向他的学生传递一种紧迫感、忧患意识,以及信念。因为,他是这所学校最后一名教师……
只有一个孩子例外
“我们的城市正在遭受不幸,也许大家已经从小道消息了解到什么,前方的防線确实已经崩溃了,我们这座海滨小城成了孤岛。敌人之所以没有接管这座城市,仅仅是因为——当然这是某种猜测——他们想用我们的城市作为诱饵,以期消耗我国军队更多的有生力量。事实上,他们的期望肯定会落空,因为国家已经抛弃,甚至遗忘了我们。政府已陷入混乱,官员们四处奔逃,寻找避难所,军官们在囤积财富中饱私囊,乱了,全乱套了……”
教室里哗然一片,像是一块凝固的油滴在滚烫的锅上。只有一个学生有些反常,他很瘦小,却永远坐在后排,要么无精打采耷拉着大脑袋,要么冲窗外发呆。他叫艾森,本来是低年级学生,因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被破格提到高年级班。校长注视着他,感觉一堵无形的墙把他的世界与周围的喧闹隔离开来。
“陆地上的道路已经被敌人封锁了。现在,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大海。”校长忧心忡忡地说。
有入朝渺茫的海面扔了一块卵石,引得许多男生加入到他的行列,抡圆了胳膊炫耀他们肱二头肌里悄悄萌生的力量。当然,高大的辕是最终的胜出者。他投出的石头像箭一样射出大家的视野,在女孩子们的心里激起赞叹的浪花。
“当我们使用的力量更大,石头会扔得更远。如果有人比辕的力气更大,会怎样?”校长突然发问。
“扔得更远呗。”
“再大呢?”
“那就是炮弹,可以打到海的对岸。”辕说。
“如果比炮弹的力度更猛呢?”
大家面面相觑。
“会绕地球飞起来。”人群外一个童音怯怯地说。
人群快乐地笑了,校长也笑了。只不过,他是欣慰的笑。在被敌人封锁的漫长岁月,学校的教师纷纷逃离到敌人控制的“新区”,校长越来越力不从心地感觉到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已经远远落后于和平时代。只有一个孩子例外,他孤独、离群,羞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却仿佛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神秘的试验
校长来到艾森的家里,这座铁罐子皮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房子”的每一个零件伴随着敲打作协奏。艾森头也不抬地挥动一把与他的胳膊不相称的大榔头,把一件大型机械拆得七零八落。他唯一的亲人——奶奶,裹着毛毯躺在阳光里,半眯着眼睛打量这难得一见的访客。
校长躬身钻进低矮的铁门,细致地观察艾森的工作。屋里面一片狼藉,堆满了电钻、铁锯、线圈、裸露的铜丝、黑胶带、螺丝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焊锡煳味。
“这似乎是一架飞行器。”校长端详机器的残骸,若有所思地说。
艾森喉咙里蹦出一个淡近于无的“嗯”算是作为回答。
“是飞艇吧。”校长的眉头舒展开来。
艾森偷望一眼校长,虽然他才是这间简陋工作室的主人,却像一个生客一般焦躁不安,两只手似乎放在任何位置都很别扭,只好紧贴大腿直直垂着。
“你在进行一项什么样的试验呢?”校长饶有兴致地望着他,眼睛里漫出的神色,正如屋外的春光一般温煦。
艾森抬眼直直望着对面墙上,欲言又止的样子。校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墙上相框里一个头戴飞行盔的军人目光如炬、直视前方,那是只有飞行员才能表现出的专注。他是艾森的父亲,在一年前的战斗中牺牲了。他的母亲牺牲得更早,她是一名导弹控制师,在战争初期便被敌人的精确打击炸死了。从此,艾森便和奶奶相依为命。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也许是每个男孩的梦想,这梦想让他显得比同龄人背负了更多,也成熟更多。校长心中嘘唏不已,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有一个请求
最后一堂课是在校长的办公室里进行的,因为艾森要用到校长的电脑。
“飓风?”校长精神一振,猛然捏紧的指节发出“咯咯”的摩擦音。
“是的,校长。”艾森目光里盛满了自信。3月14日将有一场时速高达318千米的特大飓风来袭。这是艾森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的结论。但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这座天灾人祸频频光顾的城市早已陷入绝望的泥淖,像一个已经卸下呼吸装置的病人,不在乎再多挨一刀了。可是,校长突然意识到什么,便用惊诧的目光盯着艾森。艾森孩子气地半仰着脸,似乎在期待着校长的褒奖。校长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起身来到艾森的电脑前,审视他的工作。
艾森读懂了他的困惑,咧嘴笑笑:“网上有免费的天气分析软件下载,但是它模拟的精确度我很不满意,所以,我修改了一些细节,从而使它更合理。”
艾森转回头继续盯着屏幕,稀疏的眉梢上跳动着喜悦,扁平的胸脯因为按捺不住这个大大的野心而一起一伏。他正通过计算机模拟修改飓风的参数,来干扰飓风的运动。从模拟的结果看,他成功地改变了飓风的登陆地点。但是,这只是模拟而已,大自然的飓风是不可驾驭的。而且,现实中有谁愿意驾驶飞艇,冲进飓风里迎接死亡呢?
“校长,我有个请求。”艾森收回盯着屏幕的目光,转头看向校长,声音小了下去,眼睛里却蔓延出期待的色彩,校长略微伤感地清清嗓子,郑重地说:“什么样的请求?我尽力为之。”
“奇迹”
战争结束三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改变了一切!这真是个奇迹,难以置信,人们却深信不疑。
在战争纪念馆里,一个解说员领着一群东张西望的学生,指着艾森的全息投影说:“看到了吗?他跟你们一般大,但他在这个年纪却创造了奇迹。他拯救了我们这座城市,甚至扭转了战争。”在低沉压抑的音乐下,解说词缓缓响起:“这就是三年前的那场飓风,它摧毁了敌军对我市的封锁线,5万名敌军几乎没有生还的记录。然而这场飓风并非一次意外,而是一名叫艾森的13岁男孩驾驶着飞艇闯入飓风眼,引爆了携带的炸药,从而改变了飓风的路径和登陆地点。他牺牲了他天才的生命,挽救了我们所有人。”
人群中发出沉重的叹息,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也煞有介事地竖起耳朵聆听,大厅里安安静静,简直能听见各自的呼吸与心跳。校长立在人群中,望着投影,神情肃穆。他身前的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眼角干涸已久的河道已然潮湿。恍惚间,艾森在她闪闪的泪花里,冷不丁地跳出来说: “嗨,奶奶。”
飓风的威力有多大?
飓风这个单词来源于加勒比海语的“恶魔”——“H urican”,是指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 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
有史以来最致命的飓风是1780年的大飓风,死亡的人包括当时的革命战争期间的英国和美国士兵,总共造成大约22,000人丧生。
看着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他心里涌出一阵酸楚,他顽固地以为,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有责任有义务要向他的学生传递一种紧迫感、忧患意识,以及信念。因为,他是这所学校最后一名教师……
只有一个孩子例外
“我们的城市正在遭受不幸,也许大家已经从小道消息了解到什么,前方的防線确实已经崩溃了,我们这座海滨小城成了孤岛。敌人之所以没有接管这座城市,仅仅是因为——当然这是某种猜测——他们想用我们的城市作为诱饵,以期消耗我国军队更多的有生力量。事实上,他们的期望肯定会落空,因为国家已经抛弃,甚至遗忘了我们。政府已陷入混乱,官员们四处奔逃,寻找避难所,军官们在囤积财富中饱私囊,乱了,全乱套了……”
教室里哗然一片,像是一块凝固的油滴在滚烫的锅上。只有一个学生有些反常,他很瘦小,却永远坐在后排,要么无精打采耷拉着大脑袋,要么冲窗外发呆。他叫艾森,本来是低年级学生,因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被破格提到高年级班。校长注视着他,感觉一堵无形的墙把他的世界与周围的喧闹隔离开来。
“陆地上的道路已经被敌人封锁了。现在,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是大海。”校长忧心忡忡地说。
有入朝渺茫的海面扔了一块卵石,引得许多男生加入到他的行列,抡圆了胳膊炫耀他们肱二头肌里悄悄萌生的力量。当然,高大的辕是最终的胜出者。他投出的石头像箭一样射出大家的视野,在女孩子们的心里激起赞叹的浪花。
“当我们使用的力量更大,石头会扔得更远。如果有人比辕的力气更大,会怎样?”校长突然发问。
“扔得更远呗。”
“再大呢?”
“那就是炮弹,可以打到海的对岸。”辕说。
“如果比炮弹的力度更猛呢?”
大家面面相觑。
“会绕地球飞起来。”人群外一个童音怯怯地说。
人群快乐地笑了,校长也笑了。只不过,他是欣慰的笑。在被敌人封锁的漫长岁月,学校的教师纷纷逃离到敌人控制的“新区”,校长越来越力不从心地感觉到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已经远远落后于和平时代。只有一个孩子例外,他孤独、离群,羞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却仿佛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神秘的试验
校长来到艾森的家里,这座铁罐子皮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房子”的每一个零件伴随着敲打作协奏。艾森头也不抬地挥动一把与他的胳膊不相称的大榔头,把一件大型机械拆得七零八落。他唯一的亲人——奶奶,裹着毛毯躺在阳光里,半眯着眼睛打量这难得一见的访客。
校长躬身钻进低矮的铁门,细致地观察艾森的工作。屋里面一片狼藉,堆满了电钻、铁锯、线圈、裸露的铜丝、黑胶带、螺丝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焊锡煳味。
“这似乎是一架飞行器。”校长端详机器的残骸,若有所思地说。
艾森喉咙里蹦出一个淡近于无的“嗯”算是作为回答。
“是飞艇吧。”校长的眉头舒展开来。
艾森偷望一眼校长,虽然他才是这间简陋工作室的主人,却像一个生客一般焦躁不安,两只手似乎放在任何位置都很别扭,只好紧贴大腿直直垂着。
“你在进行一项什么样的试验呢?”校长饶有兴致地望着他,眼睛里漫出的神色,正如屋外的春光一般温煦。
艾森抬眼直直望着对面墙上,欲言又止的样子。校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墙上相框里一个头戴飞行盔的军人目光如炬、直视前方,那是只有飞行员才能表现出的专注。他是艾森的父亲,在一年前的战斗中牺牲了。他的母亲牺牲得更早,她是一名导弹控制师,在战争初期便被敌人的精确打击炸死了。从此,艾森便和奶奶相依为命。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也许是每个男孩的梦想,这梦想让他显得比同龄人背负了更多,也成熟更多。校长心中嘘唏不已,似乎明白了什么。
我有一个请求
最后一堂课是在校长的办公室里进行的,因为艾森要用到校长的电脑。
“飓风?”校长精神一振,猛然捏紧的指节发出“咯咯”的摩擦音。
“是的,校长。”艾森目光里盛满了自信。3月14日将有一场时速高达318千米的特大飓风来袭。这是艾森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的结论。但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这座天灾人祸频频光顾的城市早已陷入绝望的泥淖,像一个已经卸下呼吸装置的病人,不在乎再多挨一刀了。可是,校长突然意识到什么,便用惊诧的目光盯着艾森。艾森孩子气地半仰着脸,似乎在期待着校长的褒奖。校长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起身来到艾森的电脑前,审视他的工作。
艾森读懂了他的困惑,咧嘴笑笑:“网上有免费的天气分析软件下载,但是它模拟的精确度我很不满意,所以,我修改了一些细节,从而使它更合理。”
艾森转回头继续盯着屏幕,稀疏的眉梢上跳动着喜悦,扁平的胸脯因为按捺不住这个大大的野心而一起一伏。他正通过计算机模拟修改飓风的参数,来干扰飓风的运动。从模拟的结果看,他成功地改变了飓风的登陆地点。但是,这只是模拟而已,大自然的飓风是不可驾驭的。而且,现实中有谁愿意驾驶飞艇,冲进飓风里迎接死亡呢?
“校长,我有个请求。”艾森收回盯着屏幕的目光,转头看向校长,声音小了下去,眼睛里却蔓延出期待的色彩,校长略微伤感地清清嗓子,郑重地说:“什么样的请求?我尽力为之。”
“奇迹”
战争结束三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改变了一切!这真是个奇迹,难以置信,人们却深信不疑。
在战争纪念馆里,一个解说员领着一群东张西望的学生,指着艾森的全息投影说:“看到了吗?他跟你们一般大,但他在这个年纪却创造了奇迹。他拯救了我们这座城市,甚至扭转了战争。”在低沉压抑的音乐下,解说词缓缓响起:“这就是三年前的那场飓风,它摧毁了敌军对我市的封锁线,5万名敌军几乎没有生还的记录。然而这场飓风并非一次意外,而是一名叫艾森的13岁男孩驾驶着飞艇闯入飓风眼,引爆了携带的炸药,从而改变了飓风的路径和登陆地点。他牺牲了他天才的生命,挽救了我们所有人。”
人群中发出沉重的叹息,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子也煞有介事地竖起耳朵聆听,大厅里安安静静,简直能听见各自的呼吸与心跳。校长立在人群中,望着投影,神情肃穆。他身前的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眼角干涸已久的河道已然潮湿。恍惚间,艾森在她闪闪的泪花里,冷不丁地跳出来说: “嗨,奶奶。”
飓风的威力有多大?
飓风这个单词来源于加勒比海语的“恶魔”——“H urican”,是指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 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
有史以来最致命的飓风是1780年的大飓风,死亡的人包括当时的革命战争期间的英国和美国士兵,总共造成大约22,000人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