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经历科学思维,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发展概念;重视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巩固深化概念。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若没有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做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如果不能形成物理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学习的质量。
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在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在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呢?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的教学,特别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等等,决不能只是孤零零的让学生知道或记住他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要努力搞清楚他们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物理教学质量,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概念是怎样研究得出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某个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应用概念的过程中学生易产生的疑惑和错误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等。
根据以上概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现以初中物理教材《密度》一节为例,谈谈物理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只有当学生了解到相关概念的用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意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定义新概念。
例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时,可从鉴别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入手。出示铁块、木块和橡皮泥,一杯水和一杯酒精,问学生如何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要分辨物质可以通过物质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硬度等来分辨。但有些物质,比如两条项链从外表上看一模一样我们又该如何分辨他们呢?由于它们的一些特性很相近,无法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区别,就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
2.经历科学思维,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科学思维过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教师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铝圆柱体让学生辨认。通过讨论,学生提出用天平测出质量,质量大的是铜快。接着教师出示体积不同的铜、铝圆柱体,提问:刚才是体积相同的,测出质量就可辨别,体积不同的铜和铝如何区别呢?通过测质量行吗?由于学生对控制变量这一思想方法理解的不深刻,认为测质量是可行的。这时教师拿一个大的银白色的铝圆柱体和一个棕红色的铜圆柱体放到天平上,结果铝圆柱体质量大,显然测质量是不行的。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提示,我们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作比较。能不能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比较呢?在得到学生肯定后,就开始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一种固有的本质属性,于是密度概念的定义就水到渠成。
3.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发展概念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新概念建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不同物理情境的变式,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新颖的情境中应用物理概念,以丰富和发展对概念的意义建构。
学生初步建立了密度概念后,再让学生测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铁块,土豆等。通过测量、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同一种物质来说,不管其质量和体积大小如何,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常数,它是物质的某一种本质属性的反映,物质的密度只跟物质种类有关系,和质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这样,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重视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巩固深化概念
由感性到理性,建立概念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理性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应用,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因此,运用物理概念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来发现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完善和深化理解概念,是学习概念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将一整块砖,切去一半,其密度是否变化了?怎样判别某种首饰是否是黄金制成的,常见的硬币是用哪一种金属做的?通过练习,巩固和深化了密度概念,形成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若没有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做基础,就无法形成物理学体系。如果不能形成物理概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物理学科学习的质量。
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教学没有搞好。在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在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呢?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的教学,特别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等等,决不能只是孤零零的让学生知道或记住他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要努力搞清楚他们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物理物理教学质量,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概念是怎样研究得出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某个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应用概念的过程中学生易产生的疑惑和错误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等。
根据以上概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现以初中物理教材《密度》一节为例,谈谈物理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概念
物理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只有当学生了解到相关概念的用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意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定义新概念。
例如,在引入“密度”概念时,可从鉴别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入手。出示铁块、木块和橡皮泥,一杯水和一杯酒精,问学生如何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要分辨物质可以通过物质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硬度等来分辨。但有些物质,比如两条项链从外表上看一模一样我们又该如何分辨他们呢?由于它们的一些特性很相近,无法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区别,就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
2.经历科学思维,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科学思维过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教师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铝圆柱体让学生辨认。通过讨论,学生提出用天平测出质量,质量大的是铜快。接着教师出示体积不同的铜、铝圆柱体,提问:刚才是体积相同的,测出质量就可辨别,体积不同的铜和铝如何区别呢?通过测质量行吗?由于学生对控制变量这一思想方法理解的不深刻,认为测质量是可行的。这时教师拿一个大的银白色的铝圆柱体和一个棕红色的铜圆柱体放到天平上,结果铝圆柱体质量大,显然测质量是不行的。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提示,我们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作比较。能不能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比较呢?在得到学生肯定后,就开始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一种固有的本质属性,于是密度概念的定义就水到渠成。
3.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发展概念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新概念建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不同物理情境的变式,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新颖的情境中应用物理概念,以丰富和发展对概念的意义建构。
学生初步建立了密度概念后,再让学生测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铁块,土豆等。通过测量、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对同一种物质来说,不管其质量和体积大小如何,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常数,它是物质的某一种本质属性的反映,物质的密度只跟物质种类有关系,和质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这样,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重视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巩固深化概念
由感性到理性,建立概念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理性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应用,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因此,运用物理概念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来发现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完善和深化理解概念,是学习概念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将一整块砖,切去一半,其密度是否变化了?怎样判别某种首饰是否是黄金制成的,常见的硬币是用哪一种金属做的?通过练习,巩固和深化了密度概念,形成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