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的原因进行剖析,结合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以及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通过对于三维目标产生的新的认识,从而提出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的观点。
【关键词】有效性三维目标课堂效率
一、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大了很多,老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学习的兴趣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以及物理实验的操作,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将思维激活。然而,“物理困难生” 常感到学习高中物理太难,心理压力过重,至使一旦有知识点、题目听或看不懂,就觉得物理学习无味,进而丧失兴趣,越不想学就更不会学,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在思想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最终成为学习物理的失败者。
2、学法原因
(1)学习比较被动。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以为只要把公式、结论背熟就可以学好物理了,这类学生学物理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常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善于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不善于对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所以说,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物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原因
1、有些高一教师对于学生接受能力方面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处理教材不当,有的教师却把他们当成高二、甚至高三的学生看待,要求过高,脱离高一新生实际,违背了教学规律,高一就“瞄准高考,一步到位”,没有严格执行《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指导意见》,随意补充教学内容,盲目增大习题难度,人为的加高了教学“台阶”,加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进行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然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教”,因此出现了诸如“一言堂”、“满堂灌”等弊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迫地听,机械地记,无法形成大面积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效的教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情感教育应该是文科老师的事,像语文、历史、政治这样的学科才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我们理科老师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嘛!应该说,这样的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由于情感是人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是生命的必然活动,如果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我们的传授方式,不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学习物理知识当成一种负担,不能很好地建立物理模型,觉得物理越学越枯燥,最终对物理失去兴趣。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教学准备阶段将是课堂有效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中,怎样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加切实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1、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觉得老师讲的都听的懂,但轮到自己做就不得其法;也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成绩不错,但到了高三遇到知识比较综合的题目时不能独立分析判断,导致成绩出现了大幅下滑等等现象。而很难让人理解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会出现在一些比较勤奋的学生身上,这时很多老师可能就会把原因归结在学生的“脑子笨”上。本人认为,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理解知识与技能的关系,错误的以为只要笔记一记,公式、结论背一背,对老师的解题进行模仿就可以学好物理了。因此,在高一、高二考查基础知识阶段可能成绩还不错,但真的到了高三考查能力之时,这种“将理科学成了文科”的做法的劣势就会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的初期,就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并使得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与体验。但是在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该怎样转换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排斥教师的说与做,关键是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问题。那么,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设计怎样的环节,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本人认为,只有将教学设计从“设计教学”走向“设计学习”,才能够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由“设计教学”走向“设计学习”,物理教学必须从关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完成没有,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到“这堂课学生收获了多少,能提高多少”上来。
3、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会感到物理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另外,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转移和消失。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培育情感,唤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形成巨大的情感力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什么事情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又会过多的关注了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也同样是课堂实效性差的体现。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目标,仔细研究“示例1、2、3”我们会发现:很难说其中哪一个“示例”只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哪一个目标,就像我们拿起一只杯子,不可能只拿起“手柄”而不拿起“侧面和底面”一样。 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将这种追求实现于课堂之中呢?这是一个需要教学智慧的问题。关于课堂有效性的探讨有很多,不过本人认为,如果能够切实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张莉,《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http://www.jlzjzx.cn/showcourse.asp?id=290
一、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大了很多,老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学习的兴趣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以及物理实验的操作,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将思维激活。然而,“物理困难生” 常感到学习高中物理太难,心理压力过重,至使一旦有知识点、题目听或看不懂,就觉得物理学习无味,进而丧失兴趣,越不想学就更不会学,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在思想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最终成为学习物理的失败者。
2、学法原因
(1)学习比较被动。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以为只要把公式、结论背熟就可以学好物理了,这类学生学物理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常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善于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不善于对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所以说,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物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原因
1、有些高一教师对于学生接受能力方面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处理教材不当,有的教师却把他们当成高二、甚至高三的学生看待,要求过高,脱离高一新生实际,违背了教学规律,高一就“瞄准高考,一步到位”,没有严格执行《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指导意见》,随意补充教学内容,盲目增大习题难度,人为的加高了教学“台阶”,加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进行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然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教”,因此出现了诸如“一言堂”、“满堂灌”等弊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迫地听,机械地记,无法形成大面积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效的教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情感教育应该是文科老师的事,像语文、历史、政治这样的学科才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我们理科老师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嘛!应该说,这样的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由于情感是人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是生命的必然活动,如果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我们的传授方式,不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把学习物理知识当成一种负担,不能很好地建立物理模型,觉得物理越学越枯燥,最终对物理失去兴趣。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教学准备阶段将是课堂有效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中,怎样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加切实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1、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觉得老师讲的都听的懂,但轮到自己做就不得其法;也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成绩不错,但到了高三遇到知识比较综合的题目时不能独立分析判断,导致成绩出现了大幅下滑等等现象。而很难让人理解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会出现在一些比较勤奋的学生身上,这时很多老师可能就会把原因归结在学生的“脑子笨”上。本人认为,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理解知识与技能的关系,错误的以为只要笔记一记,公式、结论背一背,对老师的解题进行模仿就可以学好物理了。因此,在高一、高二考查基础知识阶段可能成绩还不错,但真的到了高三考查能力之时,这种“将理科学成了文科”的做法的劣势就会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的初期,就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注重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并使得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与体验。但是在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该怎样转换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是排斥教师的说与做,关键是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的问题。那么,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时候,就要考虑设计怎样的环节,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参与、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本人认为,只有将教学设计从“设计教学”走向“设计学习”,才能够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由“设计教学”走向“设计学习”,物理教学必须从关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完成没有,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到“这堂课学生收获了多少,能提高多少”上来。
3、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会感到物理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另外,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转移和消失。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培育情感,唤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形成巨大的情感力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什么事情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又会过多的关注了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也同样是课堂实效性差的体现。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目标,仔细研究“示例1、2、3”我们会发现:很难说其中哪一个“示例”只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哪一个目标,就像我们拿起一只杯子,不可能只拿起“手柄”而不拿起“侧面和底面”一样。 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将这种追求实现于课堂之中呢?这是一个需要教学智慧的问题。关于课堂有效性的探讨有很多,不过本人认为,如果能够切实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位,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张莉,《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http://www.jlzjzx.cn/showcourse.asp?id=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