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研究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教学现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大力提倡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探寻如何构建高效愉悦的初中语文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愉悦型;初中语文;课堂构建
  一、引言
  构建高效愉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期望。本文立足教学实际,试图寻找构建高效愉悦的语文课堂的关键要素,并探寻科学的破解方法,力图为实际的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率,还语文原本的魅力,打破语文学科教学的尴尬境地,给语文教学带来一丝新的气息。
  二、相关概念内涵
  愉悦:即喜悦,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无论是我们的汉字,还一是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充满美感的,所以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该就是愉悦的。此处的愉悦,不仅指课堂气氛和课堂活动形式带来的愉悦,还指学生思维的愉悦,因学习的获得、悟得而愉悦。简言之,语文的学习应该是令人身心愉悦的。语文学科的愉悦主要在于其人文性所以愉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味”十足的、充满人文性的课堂。
  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重视阅读
  阅读有利于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从实际情况看,学习一篇课文,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要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蕴含其中的情意、趣味,欣赏语言、结构的佳妙,鉴赏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审美特别强调感受。
  (二)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培养理性的分析解释能力要在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在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合适。重视思维活动,课堂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对话,这一形式特别适合语文的教学。对话是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不但能够带来高效的学习,更能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重在静思、独立思考和个性体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则重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师生对话,则重在思想情感的提升和构建。教师要保证课堂对话的思维含量和方向性,让课堂充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三、愉悦型初中语文课堂建构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的现状,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低负担、高效率的教改之路,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语文学科的愉悦就是要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地熏陶与感染,要努力彰显文本个性,教师个性与学生个性,让学生由敬爱语文老师到喜爱语文课堂,再到热爱语文学科。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表明,课堂气氛是学习活动所依赖的基础。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愉悦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在教师主宰的课堂里,创新意识是无法形成的。“民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示范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分析文章,分析语言的方法,分析生活现象的观点,对待事物的态度,喜怒哀乐以及学习与生活的习惯都会影响着学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求学生共同商量。他的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自觉和良好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良好课堂氛围的产生还与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首先要精神饱满、仪表端正、风趣生动、富于激情,能面带微笑。教师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表扬、鼓励,它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愉快的心情,这些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
  精心设计课堂,要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形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运用是否恰当之别,只要教学形式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那么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反之就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涌现。如对话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教学、感受性教学、陶冶性教学等等。透过这些名目繁多的课堂形式,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们最核心的东西都是在倡导语文教学的回归,回归到对文本的阅读,回归到对语言的品味,回归到语文的人文性。总之,就是要充分展示语文独有的魅力。这些教学形式的出现也都是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和愉悦地完成这些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当议[J].当代教育科学[J].2008,(20)
  [2]曹瑞敏.朱则光.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当代教育科学,2008,(20)
  [3]朱笑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D].苏州大学,2008.
  [4]蔡蓓蓓.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身实践。  一、让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堂来源与生活,可以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期刊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查找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案是为“教与学”设计的方案,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却有意无意地走进了一个误区:“学”的方案往往从属于“教”的方案,更有甚者,许多时候,“学”的方案成了形式或干脆就被省略了。这种为“教”而“案”的作法,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极大漠视,很难焕发语文学习的生命活力。怎样才能让教师从“主演”甚至是“主导”的位置上退下来?依笔者之见,其关键在于:把学什么、怎么学的主宰权交还给学生。  笔者倡导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而多读是学习语文之根本。那么,怎样做才能把多读、读好落到实处呢?笔者谈一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读感知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沟通各科任老师的桥梁。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必须通过班主任才能具体实施下去。所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锁而艰苦的工作,它关系到一个班集体几十个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问题。因此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要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更难。但当一名班主任也很快乐,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
期刊
连续几年的高三生物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尚未成熟的观点,在此提出,望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导。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高三的复习教学与已往普通年级的新课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复习”两个字上。这时的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应有复习教学的一套程序和要求。因为,此时的复习教学直接面对的是高考。为了有效的指导高三的复习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两点。  1.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察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
期刊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为初中语文每单元单独存在的课时活动,有其一定的存在意义。而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能够合理的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受益匪浅。而有一部分教师却只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这部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对这部分内容走马观花一掠而过,甚至忽略不看,极大地浪费了这些资源。这里,我就自己平时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
期刊
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这一规律,则便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知识学活,进而较有效地转化成技能。否则,割裂其联系,违背其规律,只注意机械地抓多记多背,不仅事倍功半,收效不佳,而且会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人们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开始的,这无数个点集合成“线”,若干条“线”纵横交错而成为“面”。把握知识“纵”、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如何让一节新课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一门艺术。  一、导入原则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导入要有音乐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导入应贴近教材,为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