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查找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容量大
从目标上看,这个活动似乎将要完成所需发展的多种能力。教师在设计中,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面对的是只有3--6岁的幼儿,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是承受了这么大的容量?目标容量过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类似的目标设计结果一般会有两个:一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二是活动与目标分离。
(二)要求高
3-4岁小班活动目标用4-5岁中班幼儿的特点来提,中班目标用大班幼儿来衡量。也有的目标过于简单,目标达成“一路顺风”,对幼儿没有挑战性。
(三)重点不突出
对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目标定位不准,什么都想当成重点,结果什么都不是重点。
本次活动从目标上看不出是欣赏活动还是创编儿歌。设计方案中的目标有多个知识点。教师本人在设计目标时把活动重点定位在欣赏,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又把学编儿歌放在重要的位置。由于重点不突出,流程无法紧紧围绕目标而进行,主题活动不能层层推进,向深度发展。这一活动设计中目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能给主题活动确定方向,它只成为了设计方案中的一个摆设内容。
(四)落实性不强
目标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目标的落实性不强就给检验评价目标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表述欠严密
有的教师对活动目标没有经过反复的斟酌,在表述上欠严密。
二、分析引发问题出现的原因
针对以上这些较为普通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点导致而成:
(一)对活动目标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
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过程,设计活动方案也把重心放在了“过程”这一阶段上。备课时,绞尽脑汁地设想出几个即新鲜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通过游戏这一形式使课堂气氛热热闹闹,顺利地完成任务。活动设计的重心偏移了以后,教师精力主要放在自认为重要的“过程”位置上,忽视了“目标”这一环节 ,有的甚至成了摆设。
(二)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
导致对教材分析不够有几方面的因素:?
1.教师过渡地依赖现有的教材提供的大量的参考资料,过量的“食品”培养了教师懒惰的品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脑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平时课堂中缺乏自练,一到上公开课或观摩课,“底气缺乏”也就自然地暴露无遗。
2.没有对教材进行内化 。“跟着走”,“人云亦云”是幼儿教师的通病。看了几个幼儿园,听了几节观摩课,回来后就模仿着别人,不会去想一想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只有消化的食品才能转化为可吸收营养。教材是通用的,你所教的班级、你本人的素养并不均适应教材,必需把教材作一番内化,该减的必减,该增的必增,该调整的决不手软。这一内化过程中,教师才会清晰教材的重点、难点、理顺教材的思路,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所有。
3.不敢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并进行创新活动。许多教师迷信教材,认为专家的东西不可置疑,不容修改。其实,教材中的许多主题活动都有再发展、再创造的空间,教师要敢于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去创造补充教材,在创造补充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科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把学科目标真正落实在主题活动目标中,做到每次教学均使幼儿有所发展。
(三)基本功不够扎实
有一些问题虽然很小,却是成败的关键。教师平时要多写、勤写。文字运用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力求表达正确,贴切。目标层次要分明,环环紧扣,逐步推进,特别是前后因果要符合思维逻辑。如幼儿先掌握知识,后发展能力,顺序上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才能。
三、研讨活动目标设计的策略
(一)分解主题活动内容
目标集中后,知识传授可以往深度发展,目标缩小后,教师幼儿压力减轻。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主题活动中,由于目标设计口子大,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负担很重。在流程里,教师自然而然 地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一方教得累,一方学得苦。整个集体活动气氛紧张、压抑,让人透不过气来。教师把目标口子缩小后,解放的不仅仅是幼儿,更为主要的还是自身。
(二)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活动中,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这一道理许多教师都懂。可实践操作中,很难把握跳的高度,太高,摘不到果子;太低,无需跳一跳。学会分析幼儿目前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发展需要,以便准确地给幼儿提供大量跳一跳便能摘到的果子。 把握尺度的本领建立在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三)把握学科知识特点
主题活动整合了各领域的教学内容。从表面上看,学科的痕迹减少了,但实质上,每个活动主题存在为主的学科,每个学科领域有它的发展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地找出主题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按它的目标要求设计主题目标。
总之,教学活动有效性首先要关注目标,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引领作用,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只有在有效的目标前提下,我们才能追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活动等形式的有效性。重视每个活动的目标设计,教学的优质质量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一、查找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有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容量大
从目标上看,这个活动似乎将要完成所需发展的多种能力。教师在设计中,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面对的是只有3--6岁的幼儿,要考虑到他们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是承受了这么大的容量?目标容量过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目标不够具体,没有操作性,很宽泛。类似的目标设计结果一般会有两个:一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二是活动与目标分离。
(二)要求高
3-4岁小班活动目标用4-5岁中班幼儿的特点来提,中班目标用大班幼儿来衡量。也有的目标过于简单,目标达成“一路顺风”,对幼儿没有挑战性。
(三)重点不突出
对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目标定位不准,什么都想当成重点,结果什么都不是重点。
本次活动从目标上看不出是欣赏活动还是创编儿歌。设计方案中的目标有多个知识点。教师本人在设计目标时把活动重点定位在欣赏,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又把学编儿歌放在重要的位置。由于重点不突出,流程无法紧紧围绕目标而进行,主题活动不能层层推进,向深度发展。这一活动设计中目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不能给主题活动确定方向,它只成为了设计方案中的一个摆设内容。
(四)落实性不强
目标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目标的落实性不强就给检验评价目标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表述欠严密
有的教师对活动目标没有经过反复的斟酌,在表述上欠严密。
二、分析引发问题出现的原因
针对以上这些较为普通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由以下三点导致而成:
(一)对活动目标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
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过程,设计活动方案也把重心放在了“过程”这一阶段上。备课时,绞尽脑汁地设想出几个即新鲜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通过游戏这一形式使课堂气氛热热闹闹,顺利地完成任务。活动设计的重心偏移了以后,教师精力主要放在自认为重要的“过程”位置上,忽视了“目标”这一环节 ,有的甚至成了摆设。
(二)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
导致对教材分析不够有几方面的因素:?
1.教师过渡地依赖现有的教材提供的大量的参考资料,过量的“食品”培养了教师懒惰的品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脑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平时课堂中缺乏自练,一到上公开课或观摩课,“底气缺乏”也就自然地暴露无遗。
2.没有对教材进行内化 。“跟着走”,“人云亦云”是幼儿教师的通病。看了几个幼儿园,听了几节观摩课,回来后就模仿着别人,不会去想一想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只有消化的食品才能转化为可吸收营养。教材是通用的,你所教的班级、你本人的素养并不均适应教材,必需把教材作一番内化,该减的必减,该增的必增,该调整的决不手软。这一内化过程中,教师才会清晰教材的重点、难点、理顺教材的思路,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所有。
3.不敢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并进行创新活动。许多教师迷信教材,认为专家的东西不可置疑,不容修改。其实,教材中的许多主题活动都有再发展、再创造的空间,教师要敢于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去创造补充教材,在创造补充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科目标与主题活动目标;把学科目标真正落实在主题活动目标中,做到每次教学均使幼儿有所发展。
(三)基本功不够扎实
有一些问题虽然很小,却是成败的关键。教师平时要多写、勤写。文字运用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力求表达正确,贴切。目标层次要分明,环环紧扣,逐步推进,特别是前后因果要符合思维逻辑。如幼儿先掌握知识,后发展能力,顺序上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上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才能。
三、研讨活动目标设计的策略
(一)分解主题活动内容
目标集中后,知识传授可以往深度发展,目标缩小后,教师幼儿压力减轻。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主题活动中,由于目标设计口子大,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负担很重。在流程里,教师自然而然 地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一方教得累,一方学得苦。整个集体活动气氛紧张、压抑,让人透不过气来。教师把目标口子缩小后,解放的不仅仅是幼儿,更为主要的还是自身。
(二)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活动中,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这一道理许多教师都懂。可实践操作中,很难把握跳的高度,太高,摘不到果子;太低,无需跳一跳。学会分析幼儿目前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发展需要,以便准确地给幼儿提供大量跳一跳便能摘到的果子。 把握尺度的本领建立在了解幼儿发展特点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三)把握学科知识特点
主题活动整合了各领域的教学内容。从表面上看,学科的痕迹减少了,但实质上,每个活动主题存在为主的学科,每个学科领域有它的发展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地找出主题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按它的目标要求设计主题目标。
总之,教学活动有效性首先要关注目标,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引领作用,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只有在有效的目标前提下,我们才能追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活动等形式的有效性。重视每个活动的目标设计,教学的优质质量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