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共成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组策划,引领活动开展
  我园由课程组牵头,保教主任为主要负责人,首先会根据每个学年的需求制定方案,包括:课程组、教师、幼儿、家园、小学这五个块面,方案中会凸显这五个块面分别在“幼小衔接”活动中有哪些实施要点与具体内容。其次,通过幼儿园课程组、家长工作负责人、年级组长等进行依次推进。此外,课程组也会与小学进行双向联系,以确保“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性。
  从幼儿的作息上来说,5月份开始每天下午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比如:可以添加走班式教学。同时,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在园生活。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積极的情感体验;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二、教师组织,具体展开实施
  教师就是活动的组织者,需要细化每一个活动,我园的幼小衔接主要有二大类活动,内容一是根据《我要上小学》开展的园本课程活动,结合“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课程环境,教师可以依据主题下的内容,根据各班需求,寻找适宜的切入点,逐步渗透主题内容,增加大班幼儿的经验;内容二是与小学衔接的专题活动:有参观小学、小学老师进课堂、小学社团进幼儿园、相关的视频等活动。我们与小学的双向互动在最近几年加快了互动联系,从家长到教师,再到幼儿,大家都得到了直观的体验。
  三、幼儿行动,活动中有收获
  幼儿是“幼小衔接”活动的主要行动者,“幼小衔接”课程是否有价值就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我园大班幼儿除了参与幼儿园的主题课程《我要上小学》,也会参与各个专题活动,如体验小学社团活动、聆听小学教师走进教室互动。其中小学老师进课堂与小学社团进幼儿园的活动得到了幼儿的热烈回响。通过与小学老师的交谈,大班幼儿了解了小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由此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小学社团活动则向大班幼儿展现了小学生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体验,获得了幼儿巨大的欢迎。此外,幼儿也是课程环境的主角,所有的课程环境都有着幼儿的主动参与,如:星星帮、班级公约、角色游戏“小学”的开展等。在这些活动中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等。
  四、家长参与,乐意全面互动
  家长方面,我们越来越注重家园互动,共同进行“幼小衔接”的活动。在大班下学期开始“幼小衔接”之前,我们会召开班级家长会,给家长做一个大致介绍,并了解家长的一些困惑。此外,我们还会面向家长分发关于“幼小衔接你想了解的是?”从家长的反馈来了解当下家长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在家长调查问卷完成以后,我们课程组也会梳理相关问题,在后期开展小学校长讲座等活动中予以解答,以期通过幼儿园、家庭、小学等多方面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阶段。
  五、小学交流,双向促进质量
  1.“走出去”活动
  在“参观小学”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观看小学看升旗仪式与操节活动、参观小学环境,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环境、体验小学生活。如:小朋友跟随着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踏进校园,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寻找着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宽阔的操场,高高的教学楼,代替幼儿园玩具的是一排排爬杆架和高高的篮球架……
  2.“走进来”活动
  这个系列的活动更多的是小学老师和学生走进我们幼儿园,如活动“小学教师进课堂”,在这个活动开展前,幼儿园和小学双方要先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与时长,让大班幼儿体验与感受小学课堂与教师上课的风格和基本规则”。如在顾路小学老师进课堂的活动中,小学老师分别进入大班与孩子们互动与交流。数学老师带来了数字,跟孩子们一起认识了1-10,孩子们记住了每个数字的样子,尤其是数字1是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让数学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原来大班的孩子是是充满想象力的。语文老师用故事的方式进行常见字串联,非常吸引孩子,并没有排斥与文字亲密接触。大三班的教室里传来了阵阵“hello”声,原来是孩子们与老师开始上英语课啦,老师还带了佩奇、大白等幼儿十分熟悉的卡通人物,一句句打招呼声立马就脱口而出。互动活动结束后,小学老师与幼儿园各班教师汇集在二楼会议室内相互探讨,各班老师表示原来小学课堂比我们记忆中的更活泼、互动性更强,不再是记忆中那些刻板印象了。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进一步走近小学,温柔可爱的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
  3.其他活动
  除了上述的两类活动以外,我们在与小学连结的过程中也会针对双方在有效时间内都没能及时了解的地方进行小视频的交换。比如,幼儿园会提供视频——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主要针对大班幼儿如何进幼儿园?进班级要先干什么?大班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运动?如何游戏?如何喝水?擦脸?进餐等?何离园?等,目的是让小学教师了解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小学教师更快了解新生做准备。而在小学方面,他们也会提供视频——快乐的小学生活,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小学生怎么进校?晨读是做什么?如何学习?课间有哪些活动?何饮水?如何进餐?放学是什么样的等,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与感受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为入小学做准备。这些视频的准备也为幼儿园“幼小衔接”基础课程做材料的补充。
  以上五点就是我园在“幼小衔接”活动中一些粗浅的经验,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实施中的困难,我们还需要一轮轮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完善,与幼儿同成长,以期待小幼儿的飞速成长,为他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而高兴。
其他文献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音乐在德育培养中所产生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即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施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这里引用“材”的原意——“教材”“题材”,即教师应根据音乐题材、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摆脱固有教材的限制,用良好的审美观和丰厚的知识底蕴深入研究、缜密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采用
期刊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是高中生即思维敏锐又易偏激;热情豪爽又易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在发展,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是高中生的行为方式带有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期刊
一、消除误解,增进教师理解情感  教师的认识、情感、行为方式诸因素的不同组合,会造成学生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和外部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在农村长大,加之所处的环境艰苦,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进入新的陌生环境学习,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而某些教师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认识不足,带有偏见,在教育教学中将自己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加剧了学生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源泉。初中《道德与法治》學科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这对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涵养他们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历来受到国家重视。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
期刊
智力落后学生的完整思维、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使得他们更需要在鲜明的、具体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情景中去学习,通过对这些情景的自然感知,能更好地掌握、领悟知识,形成技能。下面谈一下本人对应用情景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景,重组教材  在学习中,常会遇到某一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有出入,墨守成规的用教材教,费时费力。这时需要教师创设情景,重组教材,让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出发,更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
期刊
一、“生活即教育”是生物核心素养的思想保障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新一轮课
期刊
中考數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夯实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能力,同时也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查漏补缺,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老师的共同目标. 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植教材,挖掘教材中典型问题的思想方法,重视对教材的例(习)题的类比、
期刊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设计科学得当,能很好地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进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地使用故事导入、名言导入、歌曲导
期刊
摘要:从08年毕业开始,我一直从事着幼教工作,在幼儿园,每天和孩子们重复着有规律的生活,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这一路上,我播种了爱,收获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快乐是感动是幸福!本文着重谈我在幼教路上感受到的幸福:一是,被孩子喜欢是一种幸福;二是,被家长与孩子信任是一种幸福;三是,被孩子们牵挂是一种幸福;四是,看着孩子们成长是一种幸福;五是,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也是一种幸福。  关键词:在幼教路上 感受到的
期刊
在智力、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弱势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弱势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弱势学生”只有更细心,耐心,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