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理解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消除误解,增进教师理解情感
  教师的认识、情感、行为方式诸因素的不同组合,会造成学生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和外部行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在农村长大,加之所处的环境艰苦,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进入新的陌生环境学习,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而某些教师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认识不足,带有偏见,在教育教学中将自己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加剧了学生之间的排斥和教育的难度。为此,学校按照“增进理解、配合补充、因材施教”的工作方针,引导全体师生引导正确认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认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不同生源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进交往和理解,减少偏见和排斥,将尊重多元、包容共处的美好情感植入到师生的心田中。要求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外来学生感到他们与本地学生之间尽管存在着地区、家庭、贫富、性格、智力高低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老师是把爱得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教师要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与他们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给以及时的关怀和帮助;满足他们的表现心理,给他们以适当的表现机会;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对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
  二、营造氛围,促进融入集体生活
  集体是个社会化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塑造、品德培养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离不开健全的集体生活的锻炼和陶冶。同学的团结互助,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找到情感和心理的归属感。构建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对民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创建班级互助小组,每个班级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至少有一两个以上固定的本地好朋友和学习伙伴。从教说普通话到互学方言,从补习缺漏知识到解答现学难题,从帮助学习到帮助生活,本地孩子尝到了助人的乐趣,外地孩子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不合群、不爱发言、不喜欢合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直接的告诉孩子并让他们改正可能伤害他们自卑的自尊心,更加加重他们的疏离感和自我排斥感。我们采取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让他们的不良行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慢慢自我纠正,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养成。
  三、目标激励,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学校确立了“抓习惯就是强素质”的理解教育育人理念,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强化学生习惯培养”为德育主要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的首要要任务。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为主线和抓手,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坚持从最基本的规范做起,狠抓起始年级的养成教育,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实施目标激励管理。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比较薄弱,学校将开学的第一、二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巩固月,每周一个训练目标,学生只要有了进步就给予肯定,即使改掉了一个随手丢纸的行为,即使学会了一个文明用语,都是一种成功与进步。
  为了配合班级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所有行政人员作为年级德育辅导员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定期与班主任老师交流,了解学生情况,课余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予规范性的指导,大大地提高了“理解教育”的实效性。“依据校情定规范,组织学习明规范,底线管理敬规范,监督检查保规范,经验交流研规范”,科学有序的规范教育流程,大大地推进了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精细管理,发展良好学习品质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各地,教材的版本与教学进度都存在差异,再加上学校、师资的差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除了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外,更多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会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时时发生。一直以来,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这些孩子不抱怨,直面现实,努力作为,采取“以学定教、小步快走、齐抓共管、理解互助”的精细管理教学策略,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做好跟踪记录与过程管理。我们对初中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进行归因分析,制定各年级各学科重点学习习惯的培养实施计划。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习惯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将习惯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通过教育实验获得个案,最后再进行数据对比、理论分析,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我们遵循“理解认知,情感当先”等基本原理,提出了“加强教与学的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自主---理解”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分层理解。其中在“分层理解”环节,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差异的基础上,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设计分层达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错误问题的展示、印证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最终使不同的学生学业质量都得到了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对任何一所公办学校来说都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融合的教育理念与措施,逐步解决城乡间的文化冲突与矛盾,从而维护教育公平。而融合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尊重,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以理解、包容的心态寻找学校文化建设新的路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要求从业者知识、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必须做出调整,认清和理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教学模式变化规律的本质,才能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任务 教学模式  工业经济初期,社会分工变细,技艺型劳动岗位增多,各种专业人才应运而生,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所限,劳动技艺较为简单,职业岗位相对
期刊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补偿的机会也没有,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孩子的黄金阅读期(5~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
期刊
一、活动背景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等。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节日占据半壁江山,正是因为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才会感到传统节日没意思。如果
期刊
一、在行动中分享快乐  案例背景:  十一假期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津津乐道于假期中的出游活动,有的说我乘飞机去看了长城,有的说我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要乘很久很久的飞机。在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現原来“乘飞机”成了最近很“行”的事情,是最近他们最感兴趣的所在。  1.满足后的快乐  案例一:我们需要一架飞机  注意:小轩今天是警察,他拿了红绿灯在指挥交通。绿灯了,妈妈冰冰正要带着宝宝穿马路。小轩伸出
期刊
作为教育者,追求美好的教育是我们一生的目标、方向。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为教育挥洒着青春。我探索着、思考着什么样的教育是最美好的?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课堂是学生的主战场,如何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  一、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传递知识的乐土,是人性养育的殿堂,又是师生互动、心  灵对话的舞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期刊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偷偷地溜走。蓦然回首,来到所任教的凝聚力特别强的一小学校已经足足有11个年头了,在这11个年头里,我对我的教育工作倾情奉献,无怨无悔,一直坚持“一心一意”为主线走在教学的路上。爱因斯坦曾说过:“过了若干年以后,那些教的知识都忘了,留下的东西才是教育。”什么是教育,这也是我来到一小学之后深深思考的问题。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每听一节语文或数学课时,都让我颇受影响,其实可以用“震撼”与“
期刊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而不把学数学当成负担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立足生活,创设学习情境,力求课堂教学的趣味化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能够解决许多身边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改变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的方式,改变填鸭式
期刊
一、关爱孩子,播种爱心  记得在在一次学习中老师说过说过:“教育者首先体会到教育是幸福的,只有自己幸福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如果自己不幸福,你的本质导致你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幸福是熏陶出来的。”是的,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只有自己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象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
期刊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音乐在德育培养中所产生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即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施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这里引用“材”的原意——“教材”“题材”,即教师应根据音乐题材、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摆脱固有教材的限制,用良好的审美观和丰厚的知识底蕴深入研究、缜密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系统性,采用
期刊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一是高中生即思维敏锐又易偏激;热情豪爽又易激奋,有极大的波动性;意志品质在发展,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关系上,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二是高中生的行为方式带有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勇敢。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