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百节名师风采课中的“自然灾害探索”为例,主要采用改进的S-T分析法和Thoma L.Good&Jere E.Brophy的课堂观摩技术,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行为进行分析。“自然灾害探索”这一节课主要在提问行为的对话型教学模式完成。
关键词 地理教师 课堂提问行为 S-T分析法 课堂观察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61
Abstract In this paper,using a modified ST analysis and Thoma L.Good & Jere E.Brophy classroom ob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questioning behavior analysis to section one hundred teacher lesson in style "explor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section.For example, this lesson is mainly under questioning behavior-based teaching model of dialogue completed.
Key words geography teachers; classroom questioning behavior; S-T Methods; classroom observation highlights
0 引言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是在时间轴上展开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专家们评论课堂教学时,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而S-T分析法能提供定量客观的指导性建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有效地记录、处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然后所得客觀信息用于评价教学过程。因此,采用S-T分析法对课堂实录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客观地反应课堂教学实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十一学校的G老师的“自然灾害探索”一节课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进行分析,试找出G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引入方式和种类、提问行为的种类和方法、理答行为的方式、提问行为的时间间隔、提问行为的话语量及其学生回答的种类和方式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并探讨老师课堂提问行为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1 方法与数据
1.1 S-T分析法
S-T分析法(Student-Teacher,简称S-T分析法),是用于对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的定量分析方法。
其中,S表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行为,T表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老师行为。而且本文在原有S-T分析法和第一次改善的S-T分析法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了一次改进,重点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提问行为。
1.2 S-T 数据
教学过程的实际观摩录像资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摩内容进行采样,并据样本点的行为种类,以相应的符号S或T计入,构成S-T时间序列数据。正常情况下一节45分钟内的课可按照每30秒间隔采样,15分钟的课每隔10秒钟采样。如该时刻为老师行为,则在表格中记入Tq或Tn,否则记入Sa或Sn,并且由这些符号组成S-T数据系列。
本文主要以Rt-Ch图进行分析。其中Rt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老师行为的占有度,Ch是指师生行为的转化度。
2 课堂提问行为的观察分析
2.1 教学模式使用研究
本文通过应用S-T分析法,统计“自然灾害探索”这一节地地理课的教学过程的老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获得了以下提问行为的统计表(见表1)。从表1可以得知CH≥0.4,对话型的教学模式绘制的RT-CH图(见图1)。从表1可知,整个课堂教学在提问行为中进行,体现出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对话性的特点,能充分反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密切配合。
2.2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过程特征分析
(1)问题引入的分析。从课堂问题引入的方法看,地理图像的方法引入与非地理图像的方式引入问题比例是1:1,各占50%。虽利用地图图像引入问题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已足以证明G老师的地理图像应用意识,观课过程中发觉G老师在引入问题的地理图像的很多都是从水土保持司等权威性机构获取的,说明G老师对这节课的准备非常充分,而且具备严谨的教学习惯,科学的钻研态度,以身作则,学生会受到感染,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并且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的第二个语言,有着文字和活动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提问种类的分析。G老师问题的种类比例都不一样,其中,应用理解提问和回忆提问的较多。回忆能启迪每个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做一个奠定基础,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助学生获得知识且能从短时记忆成为长时记忆。而理解性提问能让学生深度思考。G老师较少使用与章节无关系的提问、分析、评价、应用和创造提问。
G老师这节地理课主要进行了高水平的提问,占了62%,而低水平的提问较少,只占了38%。表明G老师这节课的目的主要以学生知识转成能力为主,以知识的讲授为辅助,比较重视培育学生的知识应用技巧,同时也说明了G老师讲新课程的理念,已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尤其是提问行为,这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3)提问方式的分析。从图3可以得知,G老师在这节地理课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方法较多,共67次,个别提问出现100次,(先提问后叫学生姓名的个别提问共19次,先叫学生姓名的个别提问共100次)。G老师的提问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的积极性,而且也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学习特征。
关键词 地理教师 课堂提问行为 S-T分析法 课堂观察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8.061
Abstract In this paper,using a modified ST analysis and Thoma L.Good & Jere E.Brophy classroom ob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questioning behavior analysis to section one hundred teacher lesson in style "explor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section.For example, this lesson is mainly under questioning behavior-based teaching model of dialogue completed.
Key words geography teachers; classroom questioning behavior; S-T Methods; classroom observation highlights
0 引言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是在时间轴上展开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专家们评论课堂教学时,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而S-T分析法能提供定量客观的指导性建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有效地记录、处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数据,然后所得客觀信息用于评价教学过程。因此,采用S-T分析法对课堂实录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客观地反应课堂教学实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十一学校的G老师的“自然灾害探索”一节课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进行分析,试找出G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引入方式和种类、提问行为的种类和方法、理答行为的方式、提问行为的时间间隔、提问行为的话语量及其学生回答的种类和方式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并探讨老师课堂提问行为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1 方法与数据
1.1 S-T分析法
S-T分析法(Student-Teacher,简称S-T分析法),是用于对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的定量分析方法。
其中,S表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行为,T表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老师行为。而且本文在原有S-T分析法和第一次改善的S-T分析法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了一次改进,重点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提问行为。
1.2 S-T 数据
教学过程的实际观摩录像资料,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观摩内容进行采样,并据样本点的行为种类,以相应的符号S或T计入,构成S-T时间序列数据。正常情况下一节45分钟内的课可按照每30秒间隔采样,15分钟的课每隔10秒钟采样。如该时刻为老师行为,则在表格中记入Tq或Tn,否则记入Sa或Sn,并且由这些符号组成S-T数据系列。
本文主要以Rt-Ch图进行分析。其中Rt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老师行为的占有度,Ch是指师生行为的转化度。
2 课堂提问行为的观察分析
2.1 教学模式使用研究
本文通过应用S-T分析法,统计“自然灾害探索”这一节地地理课的教学过程的老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获得了以下提问行为的统计表(见表1)。从表1可以得知CH≥0.4,对话型的教学模式绘制的RT-CH图(见图1)。从表1可知,整个课堂教学在提问行为中进行,体现出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对话性的特点,能充分反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密切配合。
2.2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的过程特征分析
(1)问题引入的分析。从课堂问题引入的方法看,地理图像的方法引入与非地理图像的方式引入问题比例是1:1,各占50%。虽利用地图图像引入问题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已足以证明G老师的地理图像应用意识,观课过程中发觉G老师在引入问题的地理图像的很多都是从水土保持司等权威性机构获取的,说明G老师对这节课的准备非常充分,而且具备严谨的教学习惯,科学的钻研态度,以身作则,学生会受到感染,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并且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的第二个语言,有着文字和活动不可代替的作用,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育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提问种类的分析。G老师问题的种类比例都不一样,其中,应用理解提问和回忆提问的较多。回忆能启迪每个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做一个奠定基础,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助学生获得知识且能从短时记忆成为长时记忆。而理解性提问能让学生深度思考。G老师较少使用与章节无关系的提问、分析、评价、应用和创造提问。
G老师这节地理课主要进行了高水平的提问,占了62%,而低水平的提问较少,只占了38%。表明G老师这节课的目的主要以学生知识转成能力为主,以知识的讲授为辅助,比较重视培育学生的知识应用技巧,同时也说明了G老师讲新课程的理念,已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尤其是提问行为,这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3)提问方式的分析。从图3可以得知,G老师在这节地理课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方法较多,共67次,个别提问出现100次,(先提问后叫学生姓名的个别提问共19次,先叫学生姓名的个别提问共100次)。G老师的提问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的积极性,而且也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学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