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产业,是国民经济和贸易的基础性行业。广西具有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背靠珠三角和大西南,面向东盟和港澳台,地理和交通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现代物流业。本文结合广西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优良的区域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并试着对研究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要素二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结合广西物流业现存问题,具体分析了构成国际物流的主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式及路径。
物流 物流要素 广西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10月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01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其中,中国货物出口總额为2.342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总额的12.4%,位列第一;中国货物进口总额为1.959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的10.3%,位列第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对国际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国际物流作业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分别作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桥梁、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渠道,二者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针对广西物流业的短板施策“革新”,力图重塑升级。基于规划背景,研究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国际贸易额的增长、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要。
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相关概念综述
(1)国际物流
物流一词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人Arch.Shaw在他写得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的书中首次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这便是物流概念的最早萌芽,此后的物流概念都在此基础上展开。物流概念在日本得到极大的发展,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学习并借鉴美国的物流理念及技术,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物流概念传人中国则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才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开始从国外引进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及经验。1979年“物流”一词才正式被引入中国,2001年,我国首次以颁布《物流术语》的形式对物流进行了标准的定义,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中国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对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国际物流是建立在物流概念基础之上的,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独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国家)间进行的情况下,为跨越两者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而安排货物进行物理性位移的一项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其整个过程以出口商的工厂为起点,到进口商的仓库为终点。
(2)国际物流要素
学术界一般将物流要素的分类方式归为7种:一般要素、流动要素、网络要素、资源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下面选取三个要素详细分析。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般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物的要素、资金要素和劳动者要素。劳动者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使国际物流系统有效运转的根本性力量,物作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是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必备要素,而资金是实现贸易品交换不可或缺的媒介。
国际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主要包括载体、流体、流通方向、流量、流程、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率七个要素,七种要素都为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而服务。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包括包装功能要素、运输功能要素、装卸功能要素、流通加工功能要素、配送功能要素、物流情报功能要素、储存保管功能要素,这些基本功能要素有效组合形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总功能。其中,运输功能要素及储存保管功能要素处于功能要素的主要地位,分别有效解决了物流中的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问题。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1)广西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广西始终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发展经济的动力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从2000年到2015年,广西的进出口总额由20.3亿美元上升到512亿美元,短短十年间,广西国际贸易额增长了20多倍。其中,进口额由5.4亿美元增加到232亿美元,出口额由14.9亿美元增加到280亿美元。
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广西外贸下行压力加大。广西外贸全年进出口总值316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1519.1亿元,下降12.7%;进口1646.8亿元,增长13.9%;贸易逆差127.7亿元,2015年同期贸易顺差293.8亿元。全年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一季度进出口明显下降16%,二、三季度逐渐收窄,四季度增长8.2%,实现正增长。
目前广西的国际贸易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东盟国家和北美国家进出口形势趋好。东盟国家继续保持广西外贸第一大合作伙伴地位,2016年在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背景之下,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出口1835.4亿元,增长1.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57.9%。二是各贸易方式比重趋向均衡,边民互市贸易激增。2016年,除边民互市贸易外,其余主要贸易方式均表现平平。2016年边民互市贸易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进一步得到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出口666.9亿元,增长88.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21.1%。三是全区各地市5增9降。2016年全区14个地市中防城港、南宁、百色、桂林和来宾实现进出口增长。其中,南宁、百色、来宾3市外贸增幅超过10%;百色充分发挥其延边优势,外贸再上新台阶,进出口138.1亿元,增长36.4%。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2749.4亿元,下降1%。西江经济带7市(与北部湾经济区有交叉)进出口1985.7亿元,增长2.3%。 (2)广西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前文可知,广西与东盟对外贸易额占广西总体对外贸易额超过一半,因此广西国际物流产业着眼于推进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以及中越经贸合作发展。
政策措施方面:《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广西将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构建“三中心、五基地、六条带、多节点”物流空间布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北部湾和南宁、柳州市为中心,其他城市为节点,沿海沿江沿边沿线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港口物流方面:广西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港口群组成,是中国内陆腹地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广西北部湾港加快与国内外重要港口的合作,目前,全区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泊位2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最大靠泊能力达20万吨级,综合通过能力1.63亿吨,已开通多条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集装箱航线,内外贸航线达38条。
陆上物流方面:广西将以南宁为枢纽,重点建设南宁至贵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上通道,打造南宁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上丝绸之路的南下通道,推动形成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
航空物流方面:畅通“空中走廊”,依托南宁,桂林和北海等机场打造国际物流空运通道,南宁和北海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除文莱以外,实现了与所有东盟国家的直航。
广西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从物质基础要素方面测度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此部分结合广西实际发展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对国际贸易发生最具影响力的要素对其理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1)港口货物吞吐量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港口货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反映了港口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港口设施建设的综合状况。广西北部湾港拥有由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大天然良港组成的港口群,遮蔽条件和水深条件好,具备满足30万吨散货船舶、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进港的条件。
近年来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虽然保持一定程度增长,但由于属于欠发达地区,受制于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大部分为初加工产品、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量不大,与其他沿海省区港口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由于港口吞吐量规模弱小,由图一影响机制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广西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产生了反向的负效应。
(2)港口有效泊位数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北部湾港码头泊位吨级普遍较低,如防城港缺乏30万吨矿石专业码头和40万吨级散码头、钦州港缺乏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等,还有装卸设备故障率高、物流装卸速度低,仓储存放条件落后,码头建设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周边配套设施零落,承接能力不足,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分析广西北部湾目前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港口有效泊位数的数量,这也很难提高广西对外贸易额。
(3)航空运输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目前,北部湾港拥有26条外贸航线,其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4条,但基本上都需通过香港中转,航线密度低,且部分船期不固定,严重影响了货物按期交货,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因此西南、中南及广西本土企业大多选择从广东、上海等地进出口。基于图三,研究其影响机制,不难发现航线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广西国际贸易额的增加。
对策建议
(1)设立物流企业引导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区物流企业自我投资能力不强、融资能力弱,企业发展资金非常有限。建议设立自治区物流企业引导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物流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设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技术研发等方面建设给予补贴,加快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2)加大港口物流政策实施力度。2014年1月,广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延续和修订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在港口物流方面提出支持北部湾港口设施建设、给予集装箱航线补贴、减半收取集裝箱运输车通行费、减免物流服务企业地方分享部分的所得税等多项政策措施。下一步要加强对广西沿海地区相关企业的政策应用指导力度,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港口物流发展优惠政策,真正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作为一纸空谈,避免出现政策有效期已过而企业不知情的现象。
(3)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加紧建立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全区保税物流系统运行协调机制,探索海、陆、空保税物流领域优势互补的发展途径。加快建设和整合支撑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综合运输通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通关口岸、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加快南宁、桂林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项目规划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配套,以发挥空港对国际物流业的拉动作用。
物流 物流要素 广西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10月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01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其中,中国货物出口總额为2.342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总额的12.4%,位列第一;中国货物进口总额为1.959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的10.3%,位列第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对国际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国际物流作业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分别作为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的桥梁、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渠道,二者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既涉及调结构,又关系降成本。《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针对广西物流业的短板施策“革新”,力图重塑升级。基于规划背景,研究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国际贸易额的增长、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都十分重要。
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相关概念综述
(1)国际物流
物流一词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人Arch.Shaw在他写得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的书中首次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这便是物流概念的最早萌芽,此后的物流概念都在此基础上展开。物流概念在日本得到极大的发展,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学习并借鉴美国的物流理念及技术,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物流概念传人中国则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才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开始从国外引进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及经验。1979年“物流”一词才正式被引入中国,2001年,我国首次以颁布《物流术语》的形式对物流进行了标准的定义,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中国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对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国际物流是建立在物流概念基础之上的,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分别独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国家)间进行的情况下,为跨越两者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而安排货物进行物理性位移的一项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其整个过程以出口商的工厂为起点,到进口商的仓库为终点。
(2)国际物流要素
学术界一般将物流要素的分类方式归为7种:一般要素、流动要素、网络要素、资源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下面选取三个要素详细分析。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般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物的要素、资金要素和劳动者要素。劳动者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使国际物流系统有效运转的根本性力量,物作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是构成国际物流系统的必备要素,而资金是实现贸易品交换不可或缺的媒介。
国际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主要包括载体、流体、流通方向、流量、流程、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率七个要素,七种要素都为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而服务。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包括包装功能要素、运输功能要素、装卸功能要素、流通加工功能要素、配送功能要素、物流情报功能要素、储存保管功能要素,这些基本功能要素有效组合形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总功能。其中,运输功能要素及储存保管功能要素处于功能要素的主要地位,分别有效解决了物流中的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问题。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1)广西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广西始终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发展经济的动力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从2000年到2015年,广西的进出口总额由20.3亿美元上升到512亿美元,短短十年间,广西国际贸易额增长了20多倍。其中,进口额由5.4亿美元增加到232亿美元,出口额由14.9亿美元增加到280亿美元。
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广西外贸下行压力加大。广西外贸全年进出口总值316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1519.1亿元,下降12.7%;进口1646.8亿元,增长13.9%;贸易逆差127.7亿元,2015年同期贸易顺差293.8亿元。全年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一季度进出口明显下降16%,二、三季度逐渐收窄,四季度增长8.2%,实现正增长。
目前广西的国际贸易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东盟国家和北美国家进出口形势趋好。东盟国家继续保持广西外贸第一大合作伙伴地位,2016年在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背景之下,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出口1835.4亿元,增长1.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57.9%。二是各贸易方式比重趋向均衡,边民互市贸易激增。2016年,除边民互市贸易外,其余主要贸易方式均表现平平。2016年边民互市贸易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进一步得到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出口666.9亿元,增长88.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21.1%。三是全区各地市5增9降。2016年全区14个地市中防城港、南宁、百色、桂林和来宾实现进出口增长。其中,南宁、百色、来宾3市外贸增幅超过10%;百色充分发挥其延边优势,外贸再上新台阶,进出口138.1亿元,增长36.4%。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2749.4亿元,下降1%。西江经济带7市(与北部湾经济区有交叉)进出口1985.7亿元,增长2.3%。 (2)广西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前文可知,广西与东盟对外贸易额占广西总体对外贸易额超过一半,因此广西国际物流产业着眼于推进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以及中越经贸合作发展。
政策措施方面:《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广西将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构建“三中心、五基地、六条带、多节点”物流空间布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北部湾和南宁、柳州市为中心,其他城市为节点,沿海沿江沿边沿线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港口物流方面:广西北部湾港由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大天然良港港口群组成,是中国内陆腹地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广西北部湾港加快与国内外重要港口的合作,目前,全区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泊位2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最大靠泊能力达20万吨级,综合通过能力1.63亿吨,已开通多条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集装箱航线,内外贸航线达38条。
陆上物流方面:广西将以南宁为枢纽,重点建设南宁至贵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上通道,打造南宁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上丝绸之路的南下通道,推动形成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
航空物流方面:畅通“空中走廊”,依托南宁,桂林和北海等机场打造国际物流空运通道,南宁和北海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除文莱以外,实现了与所有东盟国家的直航。
广西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从物质基础要素方面测度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此部分结合广西实际发展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对国际贸易发生最具影响力的要素对其理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1)港口货物吞吐量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港口货物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生产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反映了港口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港口设施建设的综合状况。广西北部湾港拥有由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大天然良港组成的港口群,遮蔽条件和水深条件好,具备满足30万吨散货船舶、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进港的条件。
近年来广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虽然保持一定程度增长,但由于属于欠发达地区,受制于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大部分为初加工产品、特色优势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量不大,与其他沿海省区港口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由于港口吞吐量规模弱小,由图一影响机制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广西对外贸易额的增长产生了反向的负效应。
(2)港口有效泊位数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北部湾港码头泊位吨级普遍较低,如防城港缺乏30万吨矿石专业码头和40万吨级散码头、钦州港缺乏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等,还有装卸设备故障率高、物流装卸速度低,仓储存放条件落后,码头建设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周边配套设施零落,承接能力不足,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分析广西北部湾目前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港口有效泊位数的数量,这也很难提高广西对外贸易额。
(3)航空运输对国际贸易额的影响
目前,北部湾港拥有26条外贸航线,其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4条,但基本上都需通过香港中转,航线密度低,且部分船期不固定,严重影响了货物按期交货,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因此西南、中南及广西本土企业大多选择从广东、上海等地进出口。基于图三,研究其影响机制,不难发现航线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广西国际贸易额的增加。
对策建议
(1)设立物流企业引导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区物流企业自我投资能力不强、融资能力弱,企业发展资金非常有限。建议设立自治区物流企业引导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物流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设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技术研发等方面建设给予补贴,加快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2)加大港口物流政策实施力度。2014年1月,广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延续和修订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在港口物流方面提出支持北部湾港口设施建设、给予集装箱航线补贴、减半收取集裝箱运输车通行费、减免物流服务企业地方分享部分的所得税等多项政策措施。下一步要加强对广西沿海地区相关企业的政策应用指导力度,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港口物流发展优惠政策,真正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作为一纸空谈,避免出现政策有效期已过而企业不知情的现象。
(3)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加紧建立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全区保税物流系统运行协调机制,探索海、陆、空保税物流领域优势互补的发展途径。加快建设和整合支撑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形成综合运输通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通关口岸、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加快南宁、桂林空港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项目规划建设,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配套,以发挥空港对国际物流业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