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演变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产生
  1.元朝时期德宏的土司制度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廷升金齿安抚司为宣抚司,立金齿六路建立军民总管府,六路即麓川路(今瑞丽和陇川)、平缅路(今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路(今盈江)、镇康路(今镇康县)、茫施路(今芒市坝)、柔远路(怒江坝),在六路之外并设南赕(今盈江北部),亦属金齿宣抚司,这是元朝为加强统治在德宏设置的第一个土司府。在六路一赕中,除镇康和柔远两路不属于今德宏的范围外,其他五路基本包括了现今德宏放州的区域。元统六年(1340年),麓川路的思可法坐大,建立了以瑞丽为中心的“勐卯果占壁”王国,直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思可法战败后重新归附元朝,元朝廷重置平缅宣慰使司,恢复了土司制度。此后虽有动乱,但土司制度未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土司制度在德宏地区初步形成。
  2.明朝时期德宏的土司制度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平缅宣慰司,这是明代正式在德宏确立土司制度的时间。1383年,明朝廷钦授果占壁思伦为麓川宣慰使,管理整个果占壁地区,1384年又升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1399年,明王朝“析麓川地”,从果占壁领地中划出三个府、两个州和五个长官司,梁河划出南甸州,盈江划出为干崖长官司。正统六年(1441年)果占壁政权灭亡,乃先后建立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使司,芒市御夷长官司,户撒和腊撒两个长官司。不久又分出盏达、遮放副抚司,芒市升为安抚司。这适应了地主所有制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任命土长为首领,官职,领有土地和臣民,从而服从明朝廷,以达到所谓“听我区地调”,“奔走唯命”的目的。至此,德宏土司制度完全形成。
  二、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完备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平缅宣慰使司,是明代正式在德宏确立土司制度的时间。从这之后,永乐元年(1403年)设干崖长官司、1438年设芒市长官司、1444年设南甸宣抚司和陇川宣抚司,后在万历年间又设置勐卯安抚司和遮放安抚司,明末崇祯时设盏达副宣抚司。至此,明代在德宏的土司制度就定型了。明代德宏土司制度的确立加强了明王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为以后的封建王朝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奠定了基础。清沿明制,清乾隆二十六年(1770年),增设户撒、腊撒长官司,勐板在眀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才授予千夫长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式授予土千总职。这压制了各个土司的势力,使土司更加驯服于中央王朝。至此德宏土司制度进入完备时期。
  三、云南德宏土司制度的演变
  1.明朝时期
  明代在德宏地区也设有流官经历、都事、知事和吏目等,直接参与该地区的政治管理,其目的有二:一是拉拢德宏地区的土官,通过土官和土官协助下统治各民族地区;二是限制土官的权限,后来的“改土归流”做准备。果占壁政权的灭亡,德宏地区的土司制度被削弱,建立盏达、遮放副抚司,芒市安抚司和1699年的猛卯安抚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官的权利,使德宏逐渐走进封建领主制。
  2.清朝时期
  清朝在德宏的改土归流受到原始社会制度的影响不是太明显,之后又设立了少许土司官:清乾隆三十六年(1770年),增设户撒、腊撒长官司;勐板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才授予千夫长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式授予土千总职。而此十八世纪初,将南甸、干崖、陇川、盏达、户撒等司改隶腾越州;1771年永昌府同知移驻龙陵后,又将芒市、遮放改隶龙陵厅。中英划定滇缅边界后,1899年又建立了猛板土千总,归龙陵厅管辖。德宏在腾越州、龙陵厅的管辖下缓和了土司集团的权利纷争,巩固了清王朝在德宏的政权,使清王朝整个国家政治体系健康发展。
  四、云南德宏土司制度对德宏的影响
  1.有利于德宏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自明代在德宏地区的土司制度以来,对稳定德宏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又因土司的世袭性造成了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了争夺土地、承袭权而仇杀、内讧,于是中央政府进行了改土归流,把德宏原来的府、州、县由中央流官管理(腾越州、龙陵厅)或废除府、州、县中的土司,全部腾越州、龙陵厅由管理。抗日战争中,土司和国民党的关系也得到改善,矛盾得以缓和,这有利于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的联系,维系了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对中央的依附。在此之中,不同民族的群众在战争中相互支持,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各族群众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至此加强了德宏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2.有利于德宏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元代,德宏地区的生产方式还处于奴隶制生产方式,而德宏各土司之间的战争目的主要是为了争夺人口和财物,当时的人口是奴隶社会的生产者,是条件性的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明代之后,德宏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封建领主制的生产方式,土司成为当时土地所有者。到清朝,由于中央王朝加强对德宏地区的政治上的经营,客观上促进了德宏地区与内地在人口、商业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使之进一步地进行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内地的移民为德宏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改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改革教学的内容,到创新教学的手段、改造教学的方法,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了丰硕的实际效果;在享受这种效果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各异,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甄别,针对产生的结果来寻求解决的途径。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在基础知识、运算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课堂才有了思想的碰撞,才有了生机。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教学中笔者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让学生自选内容和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期刊
新教材的特点是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为了检测实验,探究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为了积极引导教改,我们在期末举行了实验操作考试。本文就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的方法、内容、实施等情况作一介绍。  一、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
期刊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  1.精心选题  所
期刊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此学习模式中,阅读是基础,解疑是重点,创造性思维是核心。  新课程标准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本学期以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  一、张扬个性、点燃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学习的火花  自主
期刊
摘 要:在课改的新形式下赋予教师工作以新的内涵,如何适应时代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对新时期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教学?这是每位教学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政治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创造机会,寻找良策,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从而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关键词:政治 课堂教学 学生 活跃  纵观我国多年来的教学改革,都在不约而同地强调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课本,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期刊
《数学课标》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和谐发展需要有和谐的课堂。笔者认为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智慧挑战的课堂,是有效益的课堂,更是开放创新的课堂。  以下围绕和谐数学课堂的这几个要素谈一些感想,同大家交流。  一、把数学课上得有趣些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数学课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数
期刊
创作于1957年的《茶馆》标志着老舍解放后戏剧创作的最高峰,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特别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其价值更为人们所认识和称誉,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限于本人知识范围和认识水平,本文仅以大家公认的老舍先生的戏剧代表作《茶馆》为主,牵涉其他有限几个话剧,力争能窥一斑而识全豹,找出老舍戏剧创作的相通之处,感悟老舍话剧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以资抛砖引玉,引起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