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茶业十大新闻事件之:“中国茶业第一股”诞生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6日,总部在福建漳浦的台资企业天福集团旗下两大核心业务板块—茶产品营销及茶叶、茶相关产品生产、制造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使该公司成为国内以IPO方式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的首家茶业生产经营企业,被业界称为“中国茶业第一股”。
  此次上市,天福茗茶在全球发售2.08亿股股份,其中约90%的股份作为国际配售,约10%的股份在港发售,每股为港币6元,9月26日挂牌交易,保荐人为中金、瑞信和宝来证券。这一次全球发售集资总额约为12亿元港币。
  天福集团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叶自产、制、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业集团,由台湾天仁集团总裁、世界茶王李瑞河在福建漳浦创办。目前,集团在中国大陆开设11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建有9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拥有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天福”为“中国驰名商标”。天福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
  2010年,天福集团盈利2.23亿元人民币,增长近61%。天福茗茶预计2011年全年纯利润同比增长将超过30%。天福集团拟将上市募集到的资金,约40%用作在未来5年扩大和优化公司自有零售门市及专卖店,约25%用于收购内地符合公司标准的自有零售门市的店铺物业,其余则用于市场推广、促销和提升生产及包装能力。
  
  
   点评:
  
  2011年,中国茶业在面对风云变化的股市时,开始坐不住了。是否上市,似乎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否强大的标准,也成为评价企业主是否有能力运作一个企业的标准。于是一大批企业开始跃跃欲试,开始向疯狂的股市抛出橄榄枝,不管上市的标准多么严格,也不管上市之途多么坎坷,他们都不曾改变上市的心愿和初衷。
  但是,上市真的是中国茶业企业唯一的归途吗?在企业还没有发展到一定规模,在企业的各项基础设施都还没有完善,甚至在企业的产品生产和营销都还没有找准市场定位的时候,我们就坐下来正儿八经地谈论上市,是否显得有些儿戏?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年末参加的北京茶业协会年度总结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我们听到北京茶业协会会长,同时又是北京二商集团总经理的白文祥先生语重心长的呼声。他说,我们要警惕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的年代我们一部分茶企的头脑过热,现金,现金,一定要管好我们的现金。
  除了白会长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还要思考的是,我们上市究竟得要做什么。不可否认,中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为企业的发展能够获得更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但是,有很多企业的上市目的却并没有那么单纯。当企业被沉重的债务逼迫走投无路的时候,当企业因为过热发展而无法把控大局的时候,很多企业想到了借上市募集资金这根唯一的稻草。但是,一家企业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问题,那么上市之路一定不会一帆风顺。首先,他们要经历严格的财务审查,要为广大股民负责。即便是侥幸上市成功,也不过是获得了饮鸩止渴的机会,其后果是不光遗祸股民,还要为自身招致更多更大的麻烦。况且,一家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并不一定要上市。比如说,业界大名鼎鼎的深圳华为公司,就没有上市。只能说一家公司上市是源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需求。
  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最主要的就是筹集资金,或者说优化资源配置。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其他的还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等。这些方式各有自身的优缺点;
  二、可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的管理制度;
  三、内部管理机制方面还包括,可以给公司带来透明的财务管理和信息发布机制;
  四、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但愿在2012年,我们的茶企能够理性对待上市这件事。我们欢迎大批有能力、有条件、有希望的企业加入到股市中来,给全体股民谋求更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借上市之名摆脱不良运作的企业,他们只能是股市的害群之马。同时,我们也希望地方政府在“辅导”茶企上市的同时,更多地考量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不要将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自己的“政绩”捆绑在一起,也不要将上市当成地方经济的一场豪华盛宴。在面对茶产业这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行业时,我们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用耐心帮企业度过他们发展中的一个个寒冬,也用耐心和他们一起迎接企业发展的真正春天。
其他文献
北京市茶业协会作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权威机构,连续多年开展了评茶员(师)、茶艺师(技师)、茶叶加工工(师)等职业培训,为茶行业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输送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2012年6月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五期评茶员(师)培训,全国供销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梁生明、陈斌等领导莅临考核现场指导监督。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4000万。下设7家全资子公司、拥有200多
期刊
如果将这一由外来者带来的茶叶流动的过程,纳入到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下来看,这一小地区范围内茶叶流动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  选择晚清民国时期闽北山区的茶叶贸易做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缘自一次看似偶然的经历。  2007 年10 月,为完成福建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峡西岸文化生态保护与遗产研究”,项目组包括笔者在内的一行五人先后在闽东畲族地区、闽南漳州、闽西永定以及闽北的武夷山
期刊
2012年6月16日至19日,“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2012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第十二届中国普洱茶节”(以下简称一会两节)在北京展览馆和北京市马连道商业街成功举办。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马大龙,云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培,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顾伯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北京市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普洱市
期刊
政和茶何时才能走出替身的阴影?政和人是否应该安心于目前的产业现状,匍匐在白茶和金骏眉的大旗之下,做一世稳稳当当的生意?如果政和茶业想重塑897年前的辉煌,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政和县遂应茶场的叶功园先生出生于锦屏,祖辈一直以茶为生,在当地制茶的人中算得上文化人。他曾经通过三年的函授学习,获得了福建农林大学乡村管理的大专文凭,甚至还无师自通地提出了“乡村文化营销”的概念。在锦屏采访期间,叶先生禁
期刊
本刊协办单位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各地分会  您还可以在以下站点阅读到中外烟酒茶杂志《问道·中国茶》专刊
期刊
武夷岩茶在全盛时期,年产数千担,历年因受兵戎及世界不景气之影响,一落千丈。近年来据笔者精确之调查,统计全山茶叶产量,已不及四百担,十一之比尤不逮。现全山茶园荒芜,茶厂坍塌满目皆是,是故此优越之天产—茶之上品将一蹶不振,或有湮没之一日,如何图此天产之复兴,实为闽省主政者日夕不忘之要事,前有省茶业改良场之设立,后有规模宏大国省合营之示范茶厂,今之全国茶叶研究所,地点均设于武夷从事改良,负起复兴武夷茶业
期刊
从行业发展情况看,中国茶叶企业还非常弱小,中国茶叶目前尚处于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意味着当前中国茶业存在着巨大机会。  2012年6月29日至7月1日,是第三届中国(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下称“澳门茶博会”)举行的日子,据悉,澳门茶博会于2008年首次创办,每两年一届,历时4年来已成为澳门茶友最盛大的节日,也为国内茶叶品牌扩展葡语市场搭建了良好平台,促进了中国茶产业与世界的融合。本届澳门茶博会由
期刊
6月29日,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主办的大型闽茶文化推广活动—“多彩闽茶·问道金陵”系列活动在南京盛大开幕,为南京人民奉上一杯芳香四溢、多姿多彩的“文化闽茶”。  29日晚7时,“多彩闽茶·问道金陵”活动在南京历史文化风尚街区—熙南里缓缓拉开序幕。闽苏台两岸有关领导、福建省各产茶区有关领导、闽苏台两岸茶企代表、茶人以及新闻媒体共300多人出席了活动。30日早9时,来自闽苏台两岸
期刊
2007年,是武夷岩茶发展历史上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那年,大量资金注入武夷岩茶市场,先后有一千多块茶界的招牌在武夷山街头树立起来。“桃渊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就是那时出现在武夷山的招牌之一。与其他的企业争相进驻繁华地段不同,桃渊茗茶业总经理邴贵君选择把自己的公司设置在度假区背朝主街的一个巷道里。那里环境十分幽静,门前方寸青草,点缀片刻清雅。    对于邴贵君来说,2007年是他生命里很重要的一年,
期刊
当前,整个茶产业的主要风险是政策、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茶园建设改造需要巨额资金,而且种茶的投资收益率需要3~5年,因此国内众多茶企业希望建立茶叶交易中心,包括茶叶拍卖、茶期货等多种金融服务来解决茶企融资渠道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期,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1年茶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称,去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下跌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