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又叫对子,是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文体。在我国浩瀚的对联海洋中,有不少绝妙之作,竟出自少儿之手。
唐代诗人戴叔伦,小时候聪明机灵,探得老师的喜欢。有一次,老师带叔伦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游玩,见一只白羽公鸡站在高处啼鸣,遂出上联“白店白鸡鸣白昼”要他对。才思敏捷的戴叔伦一下竟被难住了。黄昏时他们回家,走到黄村,恰巧有户人家窜出一条狗来追着狂叫。戴叔伦触景生情,即对出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此后,联坛上出过类似的对联。如《八闽通志》载,上杭县有个地方叫白水漈(读Ji,有一“白水涤头,白屋白鸡啼白昼”的上联久无人对。后来,明代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路过那里,打听得小地名叫黄泥垅,遂对出了下联:“黄泥垅口,黄衣黄犬吠黄昏。”注:林大钦,原名大茂,字敬夫,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今东莆区山兜乡)人,因世居洛阳东甫,故又称东甫先生。
明代文人张适,字子宜,长洲(今苏州)人,7岁习诗经,过目成诵,13岁赴乡试,时称“奇童”。洪武初,宋濂荐修元史,官水部郎中,与高启、杨基等并称明初“十才子”。相传张适小时候,塾师出上联“城中四境人家,鸡鸣犬吠:要他对。张适立即对道:“朝内九重帝阙,虎踞龙蟠。”对句且是歌功颂德之词,但从艺术角度看,形声相对,用词确切,气势不凡,不愧为佳联。注:张适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969·2,1921年商务版。
明代名臣年富,自幼天资聪颖,9岁即能应题答对。有一次,一阵狂风将他家门前的梧桐树刮断,树上的鸟窝随着落下来,几只雏鸟在地上乱叫。年富的老师见此情景,便出一双关上联叫他对:“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科)及地 (第)。”小年富瞟了一眼屋檐下的鸡棚,立即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榜)啼鸣(题名)。”老师听了拍案叫绝,称赞他抱负不凡。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永乐中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历官户部尚书,卒谥恭定。注:年富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246·1,1921年商务版。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慧好学,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有个自恃才高的秀才,不相信小小年纪的解缙有真才实学,便找到他要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马过木桥蹄打鼓。”解缙想到鸡在铜盆里啄食时发出的响声,应声对道:“鸡啄铜盆嘴敲锣。”此联有声有色,形象生动。黄太茂蒙智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古今妙联征对》P50上说,上联是一财主为考解缙所出,下联为“鸡啄铜盆嘴鸣锣”。笔者认为,“鸣”与“敲”虽具是平声,但用“敲”显然比用“鸣”好。注:(1369~ 1415)字大绅,江酉吉水人,洪武进士,永乐初,与黄淮、杨士奇等入内阁参预机务,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明洪武进士李泰,字淑通,鹿邑人,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有《四时气候集解》存世。据说他幼年读书时见志中有“龙化湖”之名,便去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他出上联云:“龙化湖中,龙化庙边龙化。”李泰对曰:“鸡鸣山上,鸡鸣寺里鸡鸣。”鸡鸣山在昆明,山上有鸡鸣寺。龙化湖中有龙化庙,但龙化湖不知在何处。注:李泰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413·3。
名人少时的“鸡”联,笔者所收录的以清代为多,这里列举五副。“贵州才子”周起渭,字渔璜,贵阳人,康熙进士,累官詹事。传说周起渭小时候,老师以母鸡下蛋为题出上联要他对,联云:“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小起渭当即对以“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此联巧在以拟声手法将鸡叫鸟鸣声与结果进行比较,构思奇妙。“上枝”,有的资料作“上树”,但“枝”是平声,而“树”和“蛋”都是仄声。如用“樹”,显然欠妥。注:周启渭生平则中国人名大辞典》P536·1。
嘉庆年间,湖北蕲春县出了个对联才子,姓陈,单名璞,号两占,亦号仰赡,学名绍琼,绰号陈细怪。其父陈佑鳐,学识渊博,以设馆教书度日。陈璞9岁那年秋天,其父在家门口用筲箕晒腌菜时,邻居一头毛驴(鄂东方言“驴”读“离”)系在梨树下,不停地挨梨树擦痒,梨子落下来打在毛驴身上,便出了一同音字上联要绍琼对,联曰:“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绍琼环视四周,苦无续对内容,忽见站在筲箕沿上啄食腌菜的公鸡受惊飞下,筲箕也随之翻落,刚好扑在公鸡身上,思路顿开,立即对出了下联:“鸡站箕沿上,鸡飞箕翻箕扑鸡。”
金石家齐彦槐出生在江西省婺源县一书香门第,兄弟五个中他最小。有一次,他家杀了一只鸡做夜饭菜,吃饭时,祖父将两只鸡腿分别夹给了三哥和四哥,而夹给彦槐的是一块鸡肉。彦槐觉得鸡肉比鸡腿小,就咕噜着向祖父要鸡腿吃。祖父被他缠得没法,就笑着出句说:“鸡无三条腿。”彦槐接口对道:“朝有两样心。”婺源方言呼祖父为“朝”。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山,婺源县冲田村人。嘉庆进士,授庶吉,历任江苏金匮知县、苏州太守等职。罢官后侨寓荆溪,著有《双溪草堂诗文集》、《天球浅说》、《书画录》等。
相传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小时候,有次放学回家,路见一群乡人对着塘里的鸭子作对为戏。其中一人出的上联是“母鸭无鞋空洗脚”,但良久无人应对。林则徐上前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听了,都击掌叫绝。《妙联征对》 P88载,此联系私塾先生带学生春游时出上联,林则徐对下联,且上下联的开头分别为“鸭母”和“鸡公”。此外,《少年文史报》1996年11月 25日3版载文说,上联是一知名人士为考林则徐而出,上下联的开头也分别是“鸭母”和“鸡公”。《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时善作对联,他家附近有块像牛的巨石,名石牛。石牛旁有座石牛庵。一日,亦巢随父陪友游石牛庵,父友出联要他对,联云:“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亦巢即以当地地名金鸡墩对道:“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弹”,谐音“蛋”,语带双关。上下联俱嵌地名,且“石”与“牛”、“金”与“鸡”皆重言。
唐代诗人戴叔伦,小时候聪明机灵,探得老师的喜欢。有一次,老师带叔伦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游玩,见一只白羽公鸡站在高处啼鸣,遂出上联“白店白鸡鸣白昼”要他对。才思敏捷的戴叔伦一下竟被难住了。黄昏时他们回家,走到黄村,恰巧有户人家窜出一条狗来追着狂叫。戴叔伦触景生情,即对出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此后,联坛上出过类似的对联。如《八闽通志》载,上杭县有个地方叫白水漈(读Ji,有一“白水涤头,白屋白鸡啼白昼”的上联久无人对。后来,明代嘉靖年间状元林大钦路过那里,打听得小地名叫黄泥垅,遂对出了下联:“黄泥垅口,黄衣黄犬吠黄昏。”注:林大钦,原名大茂,字敬夫,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今东莆区山兜乡)人,因世居洛阳东甫,故又称东甫先生。
明代文人张适,字子宜,长洲(今苏州)人,7岁习诗经,过目成诵,13岁赴乡试,时称“奇童”。洪武初,宋濂荐修元史,官水部郎中,与高启、杨基等并称明初“十才子”。相传张适小时候,塾师出上联“城中四境人家,鸡鸣犬吠:要他对。张适立即对道:“朝内九重帝阙,虎踞龙蟠。”对句且是歌功颂德之词,但从艺术角度看,形声相对,用词确切,气势不凡,不愧为佳联。注:张适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969·2,1921年商务版。
明代名臣年富,自幼天资聪颖,9岁即能应题答对。有一次,一阵狂风将他家门前的梧桐树刮断,树上的鸟窝随着落下来,几只雏鸟在地上乱叫。年富的老师见此情景,便出一双关上联叫他对:“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科)及地 (第)。”小年富瞟了一眼屋檐下的鸡棚,立即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榜)啼鸣(题名)。”老师听了拍案叫绝,称赞他抱负不凡。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永乐中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历官户部尚书,卒谥恭定。注:年富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246·1,1921年商务版。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慧好学,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有个自恃才高的秀才,不相信小小年纪的解缙有真才实学,便找到他要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马过木桥蹄打鼓。”解缙想到鸡在铜盆里啄食时发出的响声,应声对道:“鸡啄铜盆嘴敲锣。”此联有声有色,形象生动。黄太茂蒙智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古今妙联征对》P50上说,上联是一财主为考解缙所出,下联为“鸡啄铜盆嘴鸣锣”。笔者认为,“鸣”与“敲”虽具是平声,但用“敲”显然比用“鸣”好。注:(1369~ 1415)字大绅,江酉吉水人,洪武进士,永乐初,与黄淮、杨士奇等入内阁参预机务,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明洪武进士李泰,字淑通,鹿邑人,官詹事府通事舍人,有《四时气候集解》存世。据说他幼年读书时见志中有“龙化湖”之名,便去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他出上联云:“龙化湖中,龙化庙边龙化。”李泰对曰:“鸡鸣山上,鸡鸣寺里鸡鸣。”鸡鸣山在昆明,山上有鸡鸣寺。龙化湖中有龙化庙,但龙化湖不知在何处。注:李泰生平,见《中国人名大辞典》P413·3。
名人少时的“鸡”联,笔者所收录的以清代为多,这里列举五副。“贵州才子”周起渭,字渔璜,贵阳人,康熙进士,累官詹事。传说周起渭小时候,老师以母鸡下蛋为题出上联要他对,联云:“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小起渭当即对以“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此联巧在以拟声手法将鸡叫鸟鸣声与结果进行比较,构思奇妙。“上枝”,有的资料作“上树”,但“枝”是平声,而“树”和“蛋”都是仄声。如用“樹”,显然欠妥。注:周启渭生平则中国人名大辞典》P536·1。
嘉庆年间,湖北蕲春县出了个对联才子,姓陈,单名璞,号两占,亦号仰赡,学名绍琼,绰号陈细怪。其父陈佑鳐,学识渊博,以设馆教书度日。陈璞9岁那年秋天,其父在家门口用筲箕晒腌菜时,邻居一头毛驴(鄂东方言“驴”读“离”)系在梨树下,不停地挨梨树擦痒,梨子落下来打在毛驴身上,便出了一同音字上联要绍琼对,联曰:“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绍琼环视四周,苦无续对内容,忽见站在筲箕沿上啄食腌菜的公鸡受惊飞下,筲箕也随之翻落,刚好扑在公鸡身上,思路顿开,立即对出了下联:“鸡站箕沿上,鸡飞箕翻箕扑鸡。”
金石家齐彦槐出生在江西省婺源县一书香门第,兄弟五个中他最小。有一次,他家杀了一只鸡做夜饭菜,吃饭时,祖父将两只鸡腿分别夹给了三哥和四哥,而夹给彦槐的是一块鸡肉。彦槐觉得鸡肉比鸡腿小,就咕噜着向祖父要鸡腿吃。祖父被他缠得没法,就笑着出句说:“鸡无三条腿。”彦槐接口对道:“朝有两样心。”婺源方言呼祖父为“朝”。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山,婺源县冲田村人。嘉庆进士,授庶吉,历任江苏金匮知县、苏州太守等职。罢官后侨寓荆溪,著有《双溪草堂诗文集》、《天球浅说》、《书画录》等。
相传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小时候,有次放学回家,路见一群乡人对着塘里的鸭子作对为戏。其中一人出的上联是“母鸭无鞋空洗脚”,但良久无人应对。林则徐上前对道:“公鸡有髻不梳头。”众人听了,都击掌叫绝。《妙联征对》 P88载,此联系私塾先生带学生春游时出上联,林则徐对下联,且上下联的开头分别为“鸭母”和“鸡公”。此外,《少年文史报》1996年11月 25日3版载文说,上联是一知名人士为考林则徐而出,上下联的开头也分别是“鸭母”和“鸡公”。《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时善作对联,他家附近有块像牛的巨石,名石牛。石牛旁有座石牛庵。一日,亦巢随父陪友游石牛庵,父友出联要他对,联云:“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亦巢即以当地地名金鸡墩对道:“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弹”,谐音“蛋”,语带双关。上下联俱嵌地名,且“石”与“牛”、“金”与“鸡”皆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