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日,在广东省中山海龙电脑刺绣公司的王娟、钟小华等人放假回家,专门到于都县委党校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她们高兴地告诉老师,参加扶贫免费培训成了她们人生的转折点,是雨露计划让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王娟、钟小华都是于都农村家境极为困难的学生,2008年初中毕业后,无奈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找到称心的岗位,工资总在1000元左右。2009年8月,她们得知于都县委党校举办“雨露计划”扶持的电脑刺绣免费培训班,于是毅然从广东回乡,来到于都党校进行了3个月的免费电脑刺绣培训,后在学校的推荐下,她们顺利进入广东省中山海龙电脑刺绣公司,试用期月薪就近2000元。
于都是全市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群体大、数量大,总人口95万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占三分之一。自2006年以来,于都县扶贫部门着力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方式,突出特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5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95期,共培训9441人,转移就业9413人。这项扶贫“德政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为使“雨露计划”扶贫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于都县统一部署,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参训比率,扩大该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为确保学员学有所用、充分就业,于都不断探索“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新方式、好办法。
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由乡、镇、村联合组织学员,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以解决边远农村交通不便、培训成本高的问题。如针对省内大中小型针织制衣、电子企业纷纷把车间建在乡村,需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契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于都科技学校把办班地点直接设到离车间临近的学校、祠堂,办成“流动班”,先后举办了两期103名学员参加的针织制衣和电子应用技术培训班。让学员在参加培训的同时,还可兼顾家里的事务,减轻学员后顾之忧。学员们都说,是“雨露计划”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学技就业的愿望。
目光远放,定单培训——于都县在用工量较大的沿海发达城市建立了“雨露计划”转移安置就业服务办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书或就业订单,开展定点招生培训,建立了人才供求订单关系,吸引大量生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招收学员———岗前培训——劳务派遣——转岗再培训——转岗再就业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2008年5月,于都县委党校通过调动社会资源,联系并找到广东中山市三乡镇一外资企业“海龙刺绣公司”,经过洽谈,双方达成培训协议。该公司提供了一套电脑刺绣机器设备,还专门派出两位技术人员负责培训指导,146位培训合格的学员现全部在该公司就业。据学员反馈,他们的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普遍工资在1800多元。
校企联合,定向培训——于都各培训基地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根据当地产业需要设置培训专业,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县职业中专多年来与以泰电子、于达电子、诚鑫电子等县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找准契合点,形成供需衔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该校去年专设由企业名称命名的“以泰电子班”,教学内容与计划由校企共同决定,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这一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的全方位对接,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巨大创新。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于都县所有受训“雨露计划”的学员中,90%以上的学员掌握了一项就业技能,有48%的学员取得了初级技能证书,37%的学员取得了中级技能证书,学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85%。“雨露计划”学员外出务工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月收入高出500-900元。“雨露计划”,正在滋润着于都老区这片贫困的红土地,滋润着于都农村贫困青年的成长……
责任编辑:上官涛
于都是全市人口第一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群体大、数量大,总人口95万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占三分之一。自2006年以来,于都县扶贫部门着力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方式,突出特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5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95期,共培训9441人,转移就业9413人。这项扶贫“德政工程”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为使“雨露计划”扶贫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于都县统一部署,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参训比率,扩大该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为确保学员学有所用、充分就业,于都不断探索“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新方式、好办法。
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由乡、镇、村联合组织学员,培训基地负责培训,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以解决边远农村交通不便、培训成本高的问题。如针对省内大中小型针织制衣、电子企业纷纷把车间建在乡村,需要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契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于都科技学校把办班地点直接设到离车间临近的学校、祠堂,办成“流动班”,先后举办了两期103名学员参加的针织制衣和电子应用技术培训班。让学员在参加培训的同时,还可兼顾家里的事务,减轻学员后顾之忧。学员们都说,是“雨露计划”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学技就业的愿望。
目光远放,定单培训——于都县在用工量较大的沿海发达城市建立了“雨露计划”转移安置就业服务办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书或就业订单,开展定点招生培训,建立了人才供求订单关系,吸引大量生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招收学员———岗前培训——劳务派遣——转岗再培训——转岗再就业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2008年5月,于都县委党校通过调动社会资源,联系并找到广东中山市三乡镇一外资企业“海龙刺绣公司”,经过洽谈,双方达成培训协议。该公司提供了一套电脑刺绣机器设备,还专门派出两位技术人员负责培训指导,146位培训合格的学员现全部在该公司就业。据学员反馈,他们的月工资最低在1500元,普遍工资在1800多元。
校企联合,定向培训——于都各培训基地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根据当地产业需要设置培训专业,积极探索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县职业中专多年来与以泰电子、于达电子、诚鑫电子等县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找准契合点,形成供需衔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该校去年专设由企业名称命名的“以泰电子班”,教学内容与计划由校企共同决定,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这一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的全方位对接,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巨大创新。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于都县所有受训“雨露计划”的学员中,90%以上的学员掌握了一项就业技能,有48%的学员取得了初级技能证书,37%的学员取得了中级技能证书,学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85%。“雨露计划”学员外出务工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月收入高出500-900元。“雨露计划”,正在滋润着于都老区这片贫困的红土地,滋润着于都农村贫困青年的成长……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