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TD327.3
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基建工程审计也由过去的事后审计向建设期审计过渡,这种将审计监督与适时参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使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参与管理过程,及时纠正隐患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各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使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期跟踪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及工程管理水平,已成为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共同目标。
一、对审前调查工作加大力度——找出审计工作的着重点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实施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工程建设期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审计人员应首先熟悉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材料,了解工程设计范围、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方法、选用的主要工艺设备、投资概算及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对所掌握的内容尤其是投资概算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建设期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不带有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审计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建设期审计发展的方向。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审计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怎么审的、结果怎样,是否严格执行了审计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评价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审计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由于工程建设期审计的实施过程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所以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因此,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首先确定审计跟踪点。审计跟踪点的设置是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审计实施方案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事后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点,规定其作为必审内容。审计跟踪点应细化,如防腐保温工程、重要的基础施工过程、设备工艺管线的试压等,使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相对固定,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其次,应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审计需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目的是掌握工程的整体情况,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如主要设备的招标、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查、图纸会审、工程投资款拨付等,这些活动审计人员必须参加,以及时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保证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三、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
注重内部控制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 现代企业都在推行辦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整合,也推进了企业内部运行途径与方式以及与外界关系等众多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领域应拓展到新的组织结构,各个部门新的管理责任的履行,业务流程整合合理化,信息交叉传递的开放性、网络化和相应的资源优化组合等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开展风险评估,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估,以及提出改进风险管理的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计算机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信息传递、处理和存储的安全性、及时性、完整性、可靠性等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需要内部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及时和可靠等性能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检测,并提出纠正问题、激励与推动优良行为等改进管理与技术的建议。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如组织内部控制审计软件开发、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规范等都势在必行。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范畴、手段和方法都要跟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适者生存。
四、提高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质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工程建设期投资的真实、合理、有效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的原始材料,主要来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内容,也就是审计人员参与施工过程管理的审计工作底稿、现场整改单等对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叙述。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际控制中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披露项目建设招投标、合同、监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影响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投资效益的建议。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事项进行评价,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必须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搞好审前调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案,采用可行的审计方法。同时,应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分工,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漏审等情况发生。此外,在建设期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注意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经黎静,李建敏.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方法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 齐兴利,倪良辉,张鹏 .农村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修正的平衡计分卡,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3)
随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基建工程审计也由过去的事后审计向建设期审计过渡,这种将审计监督与适时参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使审计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参与管理过程,及时纠正隐患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各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使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期跟踪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及工程管理水平,已成为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共同目标。
一、对审前调查工作加大力度——找出审计工作的着重点
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实施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工程建设期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审计人员应首先熟悉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材料,了解工程设计范围、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方法、选用的主要工艺设备、投资概算及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对所掌握的内容尤其是投资概算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建设期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不带有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二、要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明确审计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从根本上规定了建设期审计发展的方向。审计实施方案是实施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审计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怎么审的、结果怎样,是否严格执行了审计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评价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审计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由于工程建设期审计的实施过程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所以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因此,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应首先确定审计跟踪点。审计跟踪点的设置是建设期审计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审计实施方案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事后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点,规定其作为必审内容。审计跟踪点应细化,如防腐保温工程、重要的基础施工过程、设备工艺管线的试压等,使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内容相对固定,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其次,应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审计需参加的施工管理活动,目的是掌握工程的整体情况,使审计工作更有主动性。如主要设备的招标、工程设计变更的审查、图纸会审、工程投资款拨付等,这些活动审计人员必须参加,以及时了解建设项目的动态变化,为保证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三、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
注重内部控制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 现代企业都在推行辦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整合,也推进了企业内部运行途径与方式以及与外界关系等众多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的领域应拓展到新的组织结构,各个部门新的管理责任的履行,业务流程整合合理化,信息交叉传递的开放性、网络化和相应的资源优化组合等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开展风险评估,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估,以及提出改进风险管理的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计算机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信息传递、处理和存储的安全性、及时性、完整性、可靠性等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需要内部审计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及时和可靠等性能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检测,并提出纠正问题、激励与推动优良行为等改进管理与技术的建议。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如组织内部控制审计软件开发、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规范等都势在必行。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范畴、手段和方法都要跟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适者生存。
四、提高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质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工程建设期投资的真实、合理、有效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工程建设期审计报告的原始材料,主要来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内容,也就是审计人员参与施工过程管理的审计工作底稿、现场整改单等对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叙述。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际控制中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披露项目建设招投标、合同、监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影响效益的原因,提出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投资效益的建议。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事项进行评价,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进行评价。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实事求是。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工程建设期的审计质量,必须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搞好审前调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案,采用可行的审计方法。同时,应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分工,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漏审等情况发生。此外,在建设期审计工作中,要注意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注意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经黎静,李建敏.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方法分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 齐兴利,倪良辉,张鹏 .农村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修正的平衡计分卡,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