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精神家园的路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追问似乎不绝于耳。读《第一周刊·大学生创业周刊》主编的高士林的诗歌《乡路》,让我对这个疑问有新的认识。
  沿着心的指向
  昨晚的风,又一次
  搬运出我那面黄肌瘦的梦呓
  那条用脚板丈量了无数次的小路啊
  总也穿越不过我的记忆
  悬浮乱舞的尘埃
  踩痛了我与时光的呼吸
  今夕,今夕何夕
  小路早已变成乳白色的飘带
  连起了村子的四季
  以笑为花的日子,我的乡路
  绿了我的沧桑,红了我的心房
  这首《乡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昨晚的风”,把诗人“面黄肌瘦”的往事搬运出来;第二段,是对“小路”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回忆;第三段,写乡路的变化。
  “沿着心的指向/昨晚的风,又一次/搬运出我那面黄肌瘦的梦呓”。心的指向,就是精神家园的指向,诗人从乡路走出来,在水泥钢筋丛林的城市里,根本看不到清静、恬淡、悠长、朴实的乡路,但乡路,始终像老照片一样存放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昨晚,诗人也许下班回家了,也许从工作的繁忙的缝隙中稍微闲暇之后,被一阵风吹得头脑清醒了,这风也许正是从很远的乡路上一路吹过来的,它打开了诗人的思路——诗人内心映出的乡路,还是不是那个年代,一场无情的风搬运过的“面黄肌瘦”的乡路?就是昨晚的风,打开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条乡路,曲曲折折,泥泞不堪,在乡路上搬运庄稼、粮食、物质的农民,因饥饿、贫困,每一个走在乡路上的人,都是面黄肌瘦的。从乡路上走出来的诗人,常常被走过乡路上的人贫困无奈忧伤情绪带入梦中,似梦非梦,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家乡的牵肠挂肚。
  “那条用脚板丈量了无数次的小路啊/总也穿越不过我的记忆/悬浮乱舞的尘埃/踩痛了我与时光的呼吸”。诗人从农村走出来,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懈追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了一个吃国家饭的城市人,但是,童年和求学的少年、青年时期,都是从乡路上走过的,那条用脚板丈量了无数次的小路,不会穿过时空,在自己人生的记忆中淡忘和抹去。那个时候,乡路是泥巴土路,晴天一把灰,雨天一身泥。当诗人从这条路上走向求学走向城市的时候,车轮和脚步溅起的灰尘,嚣张地悬浮乱舞,记忆的尘埃,踩在童年和青年的伤口上,连时光的呼吸都是那样疼痛。这一段让每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悬浮乱舞的塵埃,那黄风怪似的黄土灰尘,风一吹,整条乡路上,都是灰蒙蒙的,连牙齿缝里都钻进了灰尘,咬东西时,咯嘣咯嘣地响。身上衣服上的尘土,一抖就是遍地的灰土。
  “今夕,今夕何夕/小路早已变成乳白色的飘带/连起了村子的四季/以笑为花的日子,我的乡路/绿了我的沧桑,红了我的心房”。从回忆中走出来,好像从梦幻中走出来,诗人感触之余,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此时是何时,仿佛转眼之间,自己从一条弯弯曲曲、坎坎坷坷、尘灰飞扬的乡间小路上,一下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或者像坐着魔毯,从一个时空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弯弯曲曲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乳白色飘带一样宽阔、平坦、舒适的水泥路面,连接着四面八方的村庄,每一个村庄又连通了进城的路,村庄的四季,都像这乳白色飘带的乡路一样,春种秋收,四季花香,幸福美满。人们原先走在乡路上,是为了果腹,为了度过饥寒的日子,每一个走在乡上的人都是一张忧伤和苦瓜一样脸。乡路宽了,信息科技流通了,今天走在乡路上的人,有的拖着农副产品,喜吱吱地进城去,有的从城里回来,荷包里揣满了富裕的钞票,脸上都洋溢着满足、惬意、会心的微笑,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绽开了一朵花,以笑为花的日子,我的乡路满足了我的虚荣和期待,我沧桑的人生,因了乡路的巨变而呈现葱绿的春天,那颗被家乡贫困落后所折磨的心,因乡路的拓展、宽阔,像被一把火照亮一样,整个身心都亮堂堂的了。
  这首诗虽短,但容量很大。虽然没有直写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但通过乡路,由“悬浮乱舞的尘埃”到“乳白色的飘带连起了村庄的四季”,折射了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
  《乡路》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进行了大胆有效地探索。从诗歌技法层面上来说,诗人运用了超感性和超现实性思维。通过人们对一般事物的感性认识,借鉴其他事物的感性认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并可间接地感知它。诗人在《乡土》诗中,没有对乡路过去不堪回首往事的描述,而是用“昨晚的风,又一次搬运出我那面黄肌瘦的梦呓”,那是心的指向,是精神的又一次折磨。让诗开头就具有灵性和感染力。因为诗人有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父老乡亲,眷恋乡土的心,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庄稼、乡路、村庄爱之甚深,念之深切,期之甚殷,与它们自会产生一种心灵的感应,穿越现实的平庸,把常识中的“不可能”化为“可能”,这是诗人灵性、幻象的表现。这也是一种超现实思维,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构建“精神家园”。写过去的乡路,诗人没有直接叙述乡路怎样难走,怎样给乡人带来生活和生产的不便,怎样让乡人走在悬浮乱舞的尘埃上,苦不堪言,而是用“踩痛了我与时光的呼吸”,这样不存在也不可能的句子,让诗一下子就脱去了俗气。
  诗人在艺术手法还运用了通感、比喻、暗示、变形等手法。让诗句由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风怎么能“搬运”梦呓呢,尘埃怎么能“踩痛”呼吸呢,心的指向,又是什么样的指向的,是人无法琢磨的。笑又怎么能为花呢,等等,都在暗示乡路的变化。诗的张力和给读者留下的空间很大,每一段之后,留下的空间,都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去再创作,补充空间里诗人有意留给读者想象的部分,让读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莫名的难以拒绝的感动。
  高士林从农村走出来,他始终洋溢着对乡土故园的爱与情,即富情感魅力,亦具艺术感染力。诗人细腻的笔触,通过细心观察生活,体验家乡情怀,在其中捕捉到诗的灵感,通过去挖掘乡路的新旧内涵,让诗歌充满了对现实凝重的注视和对精神的终极关怀。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着诗歌精益求精的严谨要求和为追求精神家园完美的诗人,读他的诗,感触深刻,联想多多。我们期待士林兄,把创作的笔触更深地扎进生活底层的泥土之中,在弱势群体中,寻找诗歌的痛点,让诗歌更厚重,更深刻,更能触动时代的脉搏,创作出不朽于这个时代的诗歌,成为真正引领诗歌潮流的大诗人。
其他文献
全国  教育部:民族团结将纳入中、高考范围    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一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中小学要在思想品德类课程框架內,分年级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高校要将
期刊
“55寸”的电视到底是什么概念?认真的孙先生回家测量并计算了,结果发现他买的“55寸”电视只有“42寸”。宝鸡商场曾因销售电子产品宣传不规范,先是被宝鸡市工商局给予罚款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接着被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定退还货款4599元,并3倍赔偿13797元,承担诉讼费260元。  商家宣传的“55寸”,实际上是英寸标准,应该称之为“55英寸”,如果换算成大众习俗的“寸”,则就是“4
期刊
2017年高考浙江卷第6題的题目是:  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题目看起来不难,但来自阅卷老师的反馈是:“错相种种,满分不易。”具体表现为:  字数不够 这是一个非智力性因素的错误,很多考生没有写足字数,导致得分不高。  她
期刊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小说阅读探究题“聚焦”结尾的探究,赋分为6分: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类似的命题还有不少:  小说结尾处戛然而止,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2017年湖南高考模拟卷)  小说结尾处关于主人公是否会离开家乡,赶到遥远的省城去找二妮没作明确的交代,这样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017年河北高考模拟卷)  请探究这篇小
期刊
近日,武汉市区多处地段都出现了一个“爱心零钱盒”,盒子旁写有标牌,示意有需要者可以自取一定限额的零钱,也可自愿投入零钱。据了解,這样的零钱盒在全国各地均有出现,几乎都是由企业策划。  从各地的报道中看,这些零钱盒中自取和投放的数量大体上保持相对均衡,有的甚至出现了“不减反增”的情况。就这一结果而言,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市民,都展现出了值得赞赏的文明风貌。  不过,如果细究策划者的动机,可能就有些需要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流程千篇一律,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可以通过巧设语文活动,让语文课变得有趣有味。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语文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改标点符号,揣摩人物心理  我教《咏雪》时,设计了修改标点符号的语文活动。我要求把下面两句话
期刊
高中生写记叙文,自然离不开抒情,成功地抒发真情,可以使作文的主题升华,从而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但实际情况如何?  一是无情可抒。学生习惯用提炼的语言干巴巴地表达,多对人物贴标签,下断语,没有情感要抒发,或者也是不会抒发。  二是扩大浅情。有些情感本来非常浅近,学生为了主题的需要,故意把浅近的情感说得深刻重要,无限放大,反而不真实了。  高中生在作文中如何走出抒情上的困境呢?  第一,关注细节,彰显
期刊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小说(文本见本期P10-11页,标题为“天嚣”)阅读第5题是这样设问的: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这道题还可这样设问:  小说以“XXXX”为题,有什么含义与作用?/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小说的开头(结尾)很有意思,请赏析其技巧  后者是模拟训练中惯常的设问方法,而全国卷Ⅰ的设问非常精准,开口很小。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认真读题、审题,针对问
期刊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经过岁月风沙的洗礼,历史车轮轧过的痕迹早已模糊,而那些让中华民族曾为之自豪的“独门法宝”,却在时间涡流的激荡中历久弥新、愈显罕见,在现代社会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全国范围内,上百所高校设有与中国传统技艺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书法、中医、国画、京剧以及陶瓷、茶学、丝绸等凝结着我们民族祖先千百年以来的智慧和汗水的传统文化遗产,纷纷走进高校的课堂,被现代中国
期刊
正态分布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随机现象都服从或者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如产品尺寸、测量的误差、炮弹落点的分布、人的生理特征量、农作物的收获量等等),这也是教材增加这一内容的意图和宗旨. 高考对正态分布的考查以中、低档题为主,主要考查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  正态分布密曲线的性质  例1 设两个正态分布和的密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有( )  [1.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