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城乡融合不断发展,给贵州了旅游业发展的带来了新的契机,旅游产品在贵州整个旅游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银饰作为贵州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种,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随着旅游产业化加快展,银饰需求市场不断壮大,银饰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传统、粗放型阶段,存在着产品缺乏创新、缺少市场调研、销售市场混乱、产销利益不均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贵州银饰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寻银饰旅游产品开发的阻碍,建立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统一规划市场,丰富营销渠道,扩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银产业强大支撑,促进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推动贵州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贵州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生态旅游业已逐渐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代表着该地区的特色,也是到此游玩的见证,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的产业链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催生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比如:蜡染、刺绣、银饰、酒等,贵州的银饰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的特色代表物品之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及载体,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但由于受制于自然资源、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的限制,饮食产品的开发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贵州旅游业及经济发展。
一、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山区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乡村经济振兴的到来,贵州省大力推动民族产业、乡村优势产业发展,发掘整理诸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技艺,将新技术、新工艺与传统文化和技艺融合,为民族产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赋予了新的灵魂和价值。银饰和许许多多来自贵州大山的的非遗工艺品一样,开始走出绵延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开始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和不断壮大。
(一)产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银”被少数民族所偏爱,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族特色鲜明。苗族银饰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巫文化为核心,图案大多是以苗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自然崇尚为题材,体现了历史和文化习俗、图腾崇拜和生活,彰显苗族深厚久远的文化内涵,更准确地说,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传达精神的载体,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渴望。侗族银饰,以常见的图腾菩萨、太阳神、凤凰、龙神、水神等为图案,表现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文化内涵。布依族银饰是其传统文化心态、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表现,展现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的民族精神。水族银饰则体现为对水稻和耕牛的崇拜,展现了水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共同之处是银饰作为日常生活中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父母在女儿出生时就开始为她们准备一整套银饰嫁妆,从头饰、项圈、手镯一直到衣服上的碎片装饰等,银饰越多表示这个家庭越富有,在这个地区地位越高。也正是因为在这种价值认知的刺激下,促使了银饰的发展,不僅是财富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维系之物,进一步推动了银饰文化发展和传播。
(二)产品销售模式逐步完备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分为实体与网站两种销售渠道,销售中注重品牌营销。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网络的普及给实体店的销售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因为银饰锻造的特殊性,手工锻造为主,产量受到一定限制,实体店销售仍占据着主导位置。在网络销售上,贵州民族工艺旅游产品在淘宝网联合搭建了“多彩贵州旅游馆”,比较出名的黔香阁手工银饰就在上面进行大量销售,为顾客提供了便利。借鉴其他比较知名的企业,贵州旅游产品也开始注重品牌营销,挖掘整理传统银饰锻造技艺,加强创意设计,扩大市场,培育了一批批知名民族银饰企业,打造出了一件件精致的银饰作品,并制定“黔银”品牌认证体系,推动了“黔绣”系列品牌产品的形成,例如比较有名的“黔艺宝”等。
(三)产品经营主体初步形成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家庭小作坊式与企业经营并存。随着银饰旅游产品发展,游客对银饰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企业经营发展。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制作保留了银饰的原滋原味,并延续着传统的银饰锻造技艺,在一方面也保证了锻造技艺的传承,银饰产品多为苗族技艺,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都是口头相传,服装是文化的最大体现,因而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随之还出现了很多比较有名的银匠村,雷山县的控拜、麻料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需求决定了市场导向,需求量增多催生了现代银饰企业的发展,例如雷山县民族银饰制作有限公司,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企业结合现代工艺和传统民族特色,在银饰造型上进行大量创新,扩大了银饰旅游产品的生产规模,推动了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发展。
二、乡村振兴下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之处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银饰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产业化生产推进和民族特色产品商业化进程加快,贵州银饰产品开发也走入越来越狭窄的胡同,面临同质化严重、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销售市场混乱等诸多屏障。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产品创新意识
银饰旅游产品大多以传说、图腾崇拜中的事物为图案,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但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银匠在银饰加工上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盲目引用,不够精致,档次不高,造成设计跟不上时代潮流,缺乏时尚感,形式单一且传统,同质化严重。比如,凯里的银饰图案大多以双龙夺宝、苗银铃铛、复古雕刻花、民族风插针锦鸡舞吉宇鸟、双鱼莲花、芦笙、银鸟、牛角等为主;黔南大多以银梳子、喇叭、叶子、长命锁、凤凰、铃铛等为主,银饰图案偏于传统,缺乏创新。对于制作精美的银饰,旅游者们都会抱着好奇、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叫好不叫座”,创作的产品与市场现实所需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如果更加注重与其他产品有机融合,将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创新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文化传承中做到独特才能刺激旅游者购买欲望。 (二)缺少市场调研,迎合消费者需求度不高
俗话说:顾客是上帝。只有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目前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市场开发没有得到重视,盲目追求片面、暂时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激发游客持续需求的欲望。缺乏对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审美、实用进行商业化生产,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旅游产品特征,没有与艺术性、纪念性、便携性、实用性相融合,虽然大件制作精美的银饰十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却没有实用性,比较大件的银饰雕刻摆件大多数用于博物馆收藏、参加国内外旅游产品大赛,只具有观赏性和收藏性,消费者局限于银饰爱好收藏者,并没有针对大众市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银饰旅游产品。
(三)产品销售市场混乱,产业利益链不均衡
银饰作为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免在各个环节上出现偏差,缺乏规范引导,造成银饰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是银饰旅游产品销售市场規模小,主要集中在景区、商业街、集市等设立销售柜台,自产自销,较分散,政府部门没有对银饰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也缺乏统一定价标准,销售者漫天喊价,市场混乱。二是银饰旅游产品质量问题没有保障,很多黑心商家还以“白铜”充当白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信誉度和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三是销售渠道单一、封闭,没有大型旅游产品购物中心,给旅游者带来了购买不便;四是销售以当地及周边苗族同胞为主,市场没有打开,没能真正意义上发挥银饰产业化作用,对旅游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不大。由于产销利益分配不均,缺乏资源优势整合。很多银匠师傅没有专门的零售店面,则根据订单量在自家中小作坊进行生产,零售商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其售价远远高于从银匠师傅手上中购得的价格,尤其是是交通比较闭塞,接收信息量少的农村地区,银匠师傅们没有从中直接受益,打消了其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技艺传承面临失传,对可持续发展不利
银饰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在人才,难点在人才,潜力仍然在人才。以往的传承模式多以代代相传为主,难免有门户之见和“闭门造车”的窘境。一是从事银饰锻造技艺的师傅大多数年龄比较大,随着经济环境改善,受下一代外出求学、搬迁、外出务工都是放弃银饰锻造这项技艺的因素。二是银饰旅游产品正处于发展期,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制作乱象严重,与之技艺保护相悖,导致技艺师傅放弃传承,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优秀的技艺人才。三是随着产业化发展和以往技艺精湛师傅走出大山,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脱离原生态、本地特色,不利于传统技艺培养和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饰锻造技艺的传承和银饰产品产业化、持续化发展。
三、乡村振兴下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发挥银产业传统工艺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银饰工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探索传统制银工艺及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模式,寻找省内民族企业与省外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东西部协作路径,形成可供参考推广、可复制的传统工艺振兴,以促进贵州银饰产品开发,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一)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产品品牌
银饰旅游产品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向游客们传达着本民族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传承的图案在银饰的体现上太过繁琐,影响了审美,实用性较差。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精简以前的繁杂图案,从其背后的民族图案中提取突出的形象作为设计的核心,在原有的镯子、戒指、项链的旅游产品外,增加与刺绣等工艺品的融合,设计更符合需求的毛衣链等产品;还可以以银饰为基本材料,增添其他材料形成对比,增加其的美观,融合时尚之感,在创新上进行再设计。加强知名银饰产品品牌培育,加大本地具有优势的产业开发新产品,促进银饰产品标准化、体系化、产业化形成,培育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银饰产品。
(二)加强市场调研,满足消费需求
开发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前,先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掌握消费者前提下,开发出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银饰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设计不同档次的银饰旅游产品,只有掌握了市场消费者的流向才能让产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站稳脚跟。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化形成,越来越多的机械化银饰产品充斥市场,在利益驱使下,为追求时尚,使用镀银饰品占据冲次以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流市场。随着原生态民族产业快速发展,将带动贵州银饰产品发展,真正的银饰主流行趋势也正在朝着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在此机遇中,贵州本土能工巧匠和企业应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风格、个性化、系统化、独特的银饰产品,才能迅速占据旅游产品市场,形成“区域主流”。
(三)统筹销售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银饰旅游产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销售市场混乱,以次充好、漫天喊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政府应进行规范管理,建立鉴定所,对商家出售的银饰进行鉴定,鉴定为真就发一份鉴定书,保证游客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再制定统一标准,在市场管理与定价方面加强控制,小作坊生产也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切实保证游客的利益不受侵犯,也给游客留下好良好形象,激发二次购买。大区域旅游具有文化大背景相同,各区域应展现出小区域的特点,但如果开发不当,易导致小区域各自为政,盲目开发,使大区域的产品重复雷同开发、深度不够,形成大区域内部的恶性竞争。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优势,比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进行相应的整合开发。
丰富和拓展营销方式、销售渠道,打造银饰品牌。现在“互联网+旅游”已成为一种争先追捧的潮流,旅游产品已向国际化、虚拟化发展,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在个门店设立网销、物流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提供便捷、而且也为不能到此旅游的消费者提供了购买的渠道,“不闻其人先闻其声”,随着贵州银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很多消费者都想揭开那一层神秘面纱,一探究竟。还要构建国外直销渠道,银饰旅游产品的精美让外国游客赞叹不已,大多都是因为不方便携带而无奈放弃,打造属于苗族银饰的品牌,加强建设苗族银饰连锁店,让银饰旅游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走向世界。 (四)加大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
银饰锻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要靠传统娴熟的手工艺,培养一支熟知并有深入了解银饰文化,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作为银饰旅游产品开发有力支撑。一是政府应重视对技艺人才培养,对现有的传统民间艺人给予政策、资金上支持,二是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和管理的人才培养,民间艺人大多数学历都很低,提高文化素质,定期举辦银饰锻造技艺民间艺人交流会、比赛,相互交流中学习技艺,不断成长。三是建立健全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有经验、技艺精湛的老银匠去学校开办讲座,与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进一步交流,建立机构组织银饰技艺的培训,现场给予指导,把手艺大量推广,才不会造成这项技艺的消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扶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增强传统技艺科学发展能力。
(五)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可缺,一个产品要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在宏观环境下得到引导、支持。加强宏观管理,特别是对小型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为其发提供优良的环境,带动了当地居民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提供就业岗位。一是加强产业化引导,可把银饰锻造较出名的地域连在一起,形成片区,打造为银饰旅游路线,通过银饰旅游业发展,助于提高和扩大银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的促进整个银饰产业和贵州经济的发展。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引领推进银饰旅游产品一条街建设,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规划,提前计划好可行性的推行,将地处比较偏远的地方,交通不发达,文化传播受限区域纳入统一规划建设中,保护民族习俗与工艺品的技艺传承。三是针对银饰产品发展较好的区域,加强市场机制体制、产业链、销售链、帮扶链的建设,维护银饰旅游产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的行为,为发展银饰旅游产品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四是加强银饰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利用多彩贵州旅游产品两赛一会、“银饰文化节”为贵州银饰旅游产品搭建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银匠参展出席,现场制作并向游客讲解,同时还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增强银饰旅游产品的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带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银饰旅游产品,将在这场国家战略中大有可为,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积极拓宽银产业新渠道将成为带动地方旅游发展和特色经济增长的主流。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理论创新项目(项目编号:GZLCLH2021441)和2021年科教创新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KJCX937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贵州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生态旅游业已逐渐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代表着该地区的特色,也是到此游玩的见证,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的产业链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催生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比如:蜡染、刺绣、银饰、酒等,贵州的银饰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的特色代表物品之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及载体,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但由于受制于自然资源、技术资金、人员管理的限制,饮食产品的开发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得到解决,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贵州旅游业及经济发展。
一、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山区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乡村经济振兴的到来,贵州省大力推动民族产业、乡村优势产业发展,发掘整理诸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技艺,将新技术、新工艺与传统文化和技艺融合,为民族产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赋予了新的灵魂和价值。银饰和许许多多来自贵州大山的的非遗工艺品一样,开始走出绵延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开始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和不断壮大。
(一)产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银”被少数民族所偏爱,联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族特色鲜明。苗族银饰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巫文化为核心,图案大多是以苗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自然崇尚为题材,体现了历史和文化习俗、图腾崇拜和生活,彰显苗族深厚久远的文化内涵,更准确地说,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传达精神的载体,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渴望。侗族银饰,以常见的图腾菩萨、太阳神、凤凰、龙神、水神等为图案,表现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忧国忧民的民族文化内涵。布依族银饰是其传统文化心态、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表现,展现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的民族精神。水族银饰则体现为对水稻和耕牛的崇拜,展现了水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共同之处是银饰作为日常生活中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父母在女儿出生时就开始为她们准备一整套银饰嫁妆,从头饰、项圈、手镯一直到衣服上的碎片装饰等,银饰越多表示这个家庭越富有,在这个地区地位越高。也正是因为在这种价值认知的刺激下,促使了银饰的发展,不僅是财富象征更是一个民族的维系之物,进一步推动了银饰文化发展和传播。
(二)产品销售模式逐步完备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分为实体与网站两种销售渠道,销售中注重品牌营销。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网络的普及给实体店的销售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因为银饰锻造的特殊性,手工锻造为主,产量受到一定限制,实体店销售仍占据着主导位置。在网络销售上,贵州民族工艺旅游产品在淘宝网联合搭建了“多彩贵州旅游馆”,比较出名的黔香阁手工银饰就在上面进行大量销售,为顾客提供了便利。借鉴其他比较知名的企业,贵州旅游产品也开始注重品牌营销,挖掘整理传统银饰锻造技艺,加强创意设计,扩大市场,培育了一批批知名民族银饰企业,打造出了一件件精致的银饰作品,并制定“黔银”品牌认证体系,推动了“黔绣”系列品牌产品的形成,例如比较有名的“黔艺宝”等。
(三)产品经营主体初步形成
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家庭小作坊式与企业经营并存。随着银饰旅游产品发展,游客对银饰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企业经营发展。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制作保留了银饰的原滋原味,并延续着传统的银饰锻造技艺,在一方面也保证了锻造技艺的传承,银饰产品多为苗族技艺,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都是口头相传,服装是文化的最大体现,因而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随之还出现了很多比较有名的银匠村,雷山县的控拜、麻料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需求决定了市场导向,需求量增多催生了现代银饰企业的发展,例如雷山县民族银饰制作有限公司,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企业结合现代工艺和传统民族特色,在银饰造型上进行大量创新,扩大了银饰旅游产品的生产规模,推动了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发展。
二、乡村振兴下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之处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银饰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产业化生产推进和民族特色产品商业化进程加快,贵州银饰产品开发也走入越来越狭窄的胡同,面临同质化严重、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销售市场混乱等诸多屏障。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产品创新意识
银饰旅游产品大多以传说、图腾崇拜中的事物为图案,虽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但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银匠在银饰加工上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盲目引用,不够精致,档次不高,造成设计跟不上时代潮流,缺乏时尚感,形式单一且传统,同质化严重。比如,凯里的银饰图案大多以双龙夺宝、苗银铃铛、复古雕刻花、民族风插针锦鸡舞吉宇鸟、双鱼莲花、芦笙、银鸟、牛角等为主;黔南大多以银梳子、喇叭、叶子、长命锁、凤凰、铃铛等为主,银饰图案偏于传统,缺乏创新。对于制作精美的银饰,旅游者们都会抱着好奇、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叫好不叫座”,创作的产品与市场现实所需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如果更加注重与其他产品有机融合,将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创新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文化传承中做到独特才能刺激旅游者购买欲望。 (二)缺少市场调研,迎合消费者需求度不高
俗话说:顾客是上帝。只有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目前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市场开发没有得到重视,盲目追求片面、暂时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激发游客持续需求的欲望。缺乏对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审美、实用进行商业化生产,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旅游产品特征,没有与艺术性、纪念性、便携性、实用性相融合,虽然大件制作精美的银饰十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却没有实用性,比较大件的银饰雕刻摆件大多数用于博物馆收藏、参加国内外旅游产品大赛,只具有观赏性和收藏性,消费者局限于银饰爱好收藏者,并没有针对大众市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银饰旅游产品。
(三)产品销售市场混乱,产业利益链不均衡
银饰作为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免在各个环节上出现偏差,缺乏规范引导,造成银饰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是银饰旅游产品销售市场規模小,主要集中在景区、商业街、集市等设立销售柜台,自产自销,较分散,政府部门没有对银饰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也缺乏统一定价标准,销售者漫天喊价,市场混乱。二是银饰旅游产品质量问题没有保障,很多黑心商家还以“白铜”充当白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信誉度和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三是销售渠道单一、封闭,没有大型旅游产品购物中心,给旅游者带来了购买不便;四是销售以当地及周边苗族同胞为主,市场没有打开,没能真正意义上发挥银饰产业化作用,对旅游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不大。由于产销利益分配不均,缺乏资源优势整合。很多银匠师傅没有专门的零售店面,则根据订单量在自家中小作坊进行生产,零售商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其售价远远高于从银匠师傅手上中购得的价格,尤其是是交通比较闭塞,接收信息量少的农村地区,银匠师傅们没有从中直接受益,打消了其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技艺传承面临失传,对可持续发展不利
银饰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在人才,难点在人才,潜力仍然在人才。以往的传承模式多以代代相传为主,难免有门户之见和“闭门造车”的窘境。一是从事银饰锻造技艺的师傅大多数年龄比较大,随着经济环境改善,受下一代外出求学、搬迁、外出务工都是放弃银饰锻造这项技艺的因素。二是银饰旅游产品正处于发展期,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制作乱象严重,与之技艺保护相悖,导致技艺师傅放弃传承,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优秀的技艺人才。三是随着产业化发展和以往技艺精湛师傅走出大山,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脱离原生态、本地特色,不利于传统技艺培养和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饰锻造技艺的传承和银饰产品产业化、持续化发展。
三、乡村振兴下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贵州银饰旅游产品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发挥银产业传统工艺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银饰工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探索传统制银工艺及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模式,寻找省内民族企业与省外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东西部协作路径,形成可供参考推广、可复制的传统工艺振兴,以促进贵州银饰产品开发,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一)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产品品牌
银饰旅游产品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向游客们传达着本民族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传承的图案在银饰的体现上太过繁琐,影响了审美,实用性较差。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精简以前的繁杂图案,从其背后的民族图案中提取突出的形象作为设计的核心,在原有的镯子、戒指、项链的旅游产品外,增加与刺绣等工艺品的融合,设计更符合需求的毛衣链等产品;还可以以银饰为基本材料,增添其他材料形成对比,增加其的美观,融合时尚之感,在创新上进行再设计。加强知名银饰产品品牌培育,加大本地具有优势的产业开发新产品,促进银饰产品标准化、体系化、产业化形成,培育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银饰产品。
(二)加强市场调研,满足消费需求
开发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前,先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掌握消费者前提下,开发出符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银饰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设计不同档次的银饰旅游产品,只有掌握了市场消费者的流向才能让产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站稳脚跟。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化形成,越来越多的机械化银饰产品充斥市场,在利益驱使下,为追求时尚,使用镀银饰品占据冲次以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流市场。随着原生态民族产业快速发展,将带动贵州银饰产品发展,真正的银饰主流行趋势也正在朝着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在此机遇中,贵州本土能工巧匠和企业应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风格、个性化、系统化、独特的银饰产品,才能迅速占据旅游产品市场,形成“区域主流”。
(三)统筹销售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银饰旅游产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销售市场混乱,以次充好、漫天喊价的现象层出不穷,政府应进行规范管理,建立鉴定所,对商家出售的银饰进行鉴定,鉴定为真就发一份鉴定书,保证游客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再制定统一标准,在市场管理与定价方面加强控制,小作坊生产也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切实保证游客的利益不受侵犯,也给游客留下好良好形象,激发二次购买。大区域旅游具有文化大背景相同,各区域应展现出小区域的特点,但如果开发不当,易导致小区域各自为政,盲目开发,使大区域的产品重复雷同开发、深度不够,形成大区域内部的恶性竞争。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优势,比较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根据市场销售情况进行相应的整合开发。
丰富和拓展营销方式、销售渠道,打造银饰品牌。现在“互联网+旅游”已成为一种争先追捧的潮流,旅游产品已向国际化、虚拟化发展,利用网络营销手段,在个门店设立网销、物流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提供便捷、而且也为不能到此旅游的消费者提供了购买的渠道,“不闻其人先闻其声”,随着贵州银饰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很多消费者都想揭开那一层神秘面纱,一探究竟。还要构建国外直销渠道,银饰旅游产品的精美让外国游客赞叹不已,大多都是因为不方便携带而无奈放弃,打造属于苗族银饰的品牌,加强建设苗族银饰连锁店,让银饰旅游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走向世界。 (四)加大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
银饰锻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要靠传统娴熟的手工艺,培养一支熟知并有深入了解银饰文化,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作为银饰旅游产品开发有力支撑。一是政府应重视对技艺人才培养,对现有的传统民间艺人给予政策、资金上支持,二是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和管理的人才培养,民间艺人大多数学历都很低,提高文化素质,定期举辦银饰锻造技艺民间艺人交流会、比赛,相互交流中学习技艺,不断成长。三是建立健全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有经验、技艺精湛的老银匠去学校开办讲座,与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进一步交流,建立机构组织银饰技艺的培训,现场给予指导,把手艺大量推广,才不会造成这项技艺的消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扶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增强传统技艺科学发展能力。
(五)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可缺,一个产品要得到充分发展,必须在宏观环境下得到引导、支持。加强宏观管理,特别是对小型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为其发提供优良的环境,带动了当地居民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提供就业岗位。一是加强产业化引导,可把银饰锻造较出名的地域连在一起,形成片区,打造为银饰旅游路线,通过银饰旅游业发展,助于提高和扩大银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的促进整个银饰产业和贵州经济的发展。二是政府加大投入,引领推进银饰旅游产品一条街建设,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规划,提前计划好可行性的推行,将地处比较偏远的地方,交通不发达,文化传播受限区域纳入统一规划建设中,保护民族习俗与工艺品的技艺传承。三是针对银饰产品发展较好的区域,加强市场机制体制、产业链、销售链、帮扶链的建设,维护银饰旅游产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的行为,为发展银饰旅游产品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四是加强银饰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利用多彩贵州旅游产品两赛一会、“银饰文化节”为贵州银饰旅游产品搭建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银匠参展出席,现场制作并向游客讲解,同时还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增强银饰旅游产品的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带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银饰旅游产品,将在这场国家战略中大有可为,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积极拓宽银产业新渠道将成为带动地方旅游发展和特色经济增长的主流。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2021年贵州省理论创新项目(项目编号:GZLCLH2021441)和2021年科教创新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KJCX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