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而,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当前茌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
(1)科技创新驱动效果凸显。茌平与中国农科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保持合作,引进中国农科院博士、专家25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2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承担实施科技项目5项,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6处,新品种展示基地4个,创建省级新型农民实训基地3家、市级5家,建有农业科技博士后工作站1处。
(2)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茌平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闯市场,大力打造圆铃大枣、茌梨、十孔贡藕、肖庄韭苔、冯屯大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2017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现达到15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6个,且涌现出“茌平圆铃大枣”、“肖庄韭苔”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融合发展格局初显端倪。茌平在传统的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的基础上,着重推进农电融合、农旅融合,2019年已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累计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4)农业经营机制日趋完善。茌平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2017年已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行政村完成683个,涉及耕地面积83万亩,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全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流转土地1500余宗,累计流转土地3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
2 当前推进茌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市场竟争力不强。目前,茌平真正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很少,多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低质量、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造成社会浪费。优质专用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当前,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普遍面临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等难题,他们大多投资不多、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知名品牌创建滞后,品牌效益有待提升。茌平虽培育出了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农产品品牌,但严重缺乏“中国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优质不优价”现象较为突出。目前,很多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材料”水准,经营者品牌、商标意识不强,导致产业综合效益提升难度较大。
(4)基层人才建设滞后,科技服务支撑不足。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然而,茌平现有的基层农技人员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不足,面对很多发展的特色产业,尤其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畜禽新品种上不能较好的指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
3 新形势下推进茌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坚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断创新产品供给。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新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诱导市场需求。要树立“整体联动”的观念。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整体联动,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在社会循环中获得可靠依托和支持。
(2)加粗延长产业链条,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圆铃大枣、茌梨等农产品特色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保鲜物流和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型园区向加工型园区转型,提升农产品保鲜物流、精深加工规模和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茌平特有的自然禀赋,把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作为重点,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养生养老、文化传承等乡村旅游项目。
(3)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产品品质。采取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健全茌平主要农产品和名特优农产品标准体系及其技术规程规范。要培育“三品一标”品牌,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品牌支撑。重点抓好“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要依托“互联网+”农业,开展电商销售。积极引导茌平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要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产和销售,形成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的立体模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農户”紧密型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乐平镇政府)
1 当前茌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
(1)科技创新驱动效果凸显。茌平与中国农科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保持合作,引进中国农科院博士、专家25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2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承担实施科技项目5项,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6处,新品种展示基地4个,创建省级新型农民实训基地3家、市级5家,建有农业科技博士后工作站1处。
(2)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茌平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闯市场,大力打造圆铃大枣、茌梨、十孔贡藕、肖庄韭苔、冯屯大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2017年“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现达到15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6个,且涌现出“茌平圆铃大枣”、“肖庄韭苔”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融合发展格局初显端倪。茌平在传统的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的基础上,着重推进农电融合、农旅融合,2019年已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累计接待各地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农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4)农业经营机制日趋完善。茌平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2017年已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行政村完成683个,涉及耕地面积83万亩,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全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交易流转土地1500余宗,累计流转土地3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
2 当前推进茌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市场竟争力不强。目前,茌平真正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很少,多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低质量、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造成社会浪费。优质专用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当前,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普遍面临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等难题,他们大多投资不多、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知名品牌创建滞后,品牌效益有待提升。茌平虽培育出了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农产品品牌,但严重缺乏“中国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优质不优价”现象较为突出。目前,很多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材料”水准,经营者品牌、商标意识不强,导致产业综合效益提升难度较大。
(4)基层人才建设滞后,科技服务支撑不足。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然而,茌平现有的基层农技人员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不足,面对很多发展的特色产业,尤其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畜禽新品种上不能较好的指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
3 新形势下推进茌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坚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断创新产品供给。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新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诱导市场需求。要树立“整体联动”的观念。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整体联动,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在社会循环中获得可靠依托和支持。
(2)加粗延长产业链条,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圆铃大枣、茌梨等农产品特色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保鲜物流和精深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型园区向加工型园区转型,提升农产品保鲜物流、精深加工规模和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茌平特有的自然禀赋,把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作为重点,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养生养老、文化传承等乡村旅游项目。
(3)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产品品质。采取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健全茌平主要农产品和名特优农产品标准体系及其技术规程规范。要培育“三品一标”品牌,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品牌支撑。重点抓好“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要依托“互联网+”农业,开展电商销售。积极引导茌平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要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产和销售,形成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的立体模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農户”紧密型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乐平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