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二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将于2015年12月9日拉开帷幕。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教育界盛会,“十二品”的主办权花落谁家一直备受外界瞩目。
在多方竞争和协商之后,组委会最后确定了广州市荔湾区的举办权。于是,外界对于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的关注和好奇就一直在发酵。
10月16日下午,《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何池歆带领采编团队走进荔湾区教育局,在召开第一次工作协调筹备会的同时,专访了荔湾区教育局长徐启贵,这位之前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一直保持低调的局长。
“我那时可能是湖北最年轻的教委主任”
何池歆:徐局,又见面了,给我们谈谈您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吧!
徐启贵:我在1984年参加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做教育,转眼过去31年了。最初在湖北恩施,我做学校老师,后来做教研组长、教研副主任、教研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委主任。这些我全干过,对了,我就是没干过总务。
何池歆:那您算是在教育行业什么都干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上来的。
徐启贵:我在恩施的中学里干了十五年。我做一中校长时,是当地最年轻的校长。后来,我又成为恩施最后一届教委主任,我走了以后教委就改成教育局了。我做教委主任时是35岁,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在整个湖北可能都是最年轻的教委主任。我没做过教委副主任,是从校长一职直接调为教委主任了,像这种情况在当地好像也是第一个。我算是比较幸运吧!因为当时年轻,觉得既然有机会,那么就得拼一拼,所以工作上挺努力的。
“既然是公开招聘,我为什么不能报名呢”
何池歆:后来怎么会从恩施来到广州呢?
徐启贵:我是2001年来到这边的,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那之前从没想过会调走。当时的中小学校长啊、教育站啊都会组织出来学习什么的,当时我们那一批都是被派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但唯独我没有去那儿。我当时考虑放假就到广州考察,电话咨询不能真正了解这里的教育,必须投身进来,亲眼所见、亲身感受。荔湾教育局正好在招聘,我就想,既然是公开招聘,那么我为什么不能报名呢?于是,我就报了名,跟大家一样,通过笔试、面试,再进入了考察。
何池歆:您还真是牛啊!
徐启贵:哈哈。我进入考察就有点被动了,湖北那边就知道了嘛,他们问了我的打算。我当时就找县长、县委书记摊牌,说自己在当地觉得职业生涯已经到顶了。在那里,每个人都很熟悉,老百姓和组织都很认可,但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我想要追求更多,故想通过这么一个机会出来,好好锻炼。
何池歆:那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李奇勇有相似之处,他担任副厅长也是硬考出来的,有胆识!
“荔湾不是教育荒地,
它很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何池歆:您2011年接手荔湾区教育局长后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徐启贵:作为荔湾来讲,教育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积累。一直以来,这里的教育和文化都做得相当不错。像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件事,就是和中山大学合作“荔湾教育史”的研究。
何池歆:这件事情干得很漂亮啊!
徐启贵:第一次汇报时我也觉得很震撼。像芳村这边,我们以为这儿以前是很落后的。但事实是什么呢?据史料记载,以前这里不管是教育,还是文化都很发达,有很多所私塾学校,绝对不是一块教育荒地!如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一中是省内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协和幼儿园以前叫西村幼儿园,它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幼儿园之一,而且是第一家将幼儿教育和幼师教育结合为一体的幼儿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像真光中学,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宣教士那夏理女士创办的,一开始只招几个学生,然后慢慢的规模越来越大。那夏理女士过来办学五十多年,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这儿,后来才回到美国过世的……这种对教育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我们自己都未必能做到。还有那夏理女士创办的广州培英中学等等。因此,我觉得荔湾本身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是很值得研究的。
“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建设,
荔湾在广州是最扎实、最好的”
何池歆:外界认为,荔湾的教育现在势头很好。您觉得呢?
徐启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荔湾的教育在广州这几个区算不上是最强的,但也算是很强的了。荔湾、海珠分列三、四,东山第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人口变动,教育本身这一块做了很大的努力。荔湾区从居民素质、人口分布包括发展趋势、经济项目的布局,都不是很有优势的。但是整个荔湾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得到区委、区政府极大的重视,发生了很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新变化。跟一些老领导座谈的时候,他们都很激动,他们说想之前都不敢想荔湾也可以走在前沿。
何池歆:在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建设上,荔湾挺重视的。对么?
徐启贵:荔湾教育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建设,这在广州是最扎实、最好的。我们并不是单纯的炒作这一概念,而是落到了实处。市里面每年做评估、鉴定特色学校,我并不认同,这需要学校自己愿意,校长自己有思考再做才有意义。十几年来,我们对于这个特色、品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应该说荔湾教育局经过前任局长和现任班子的努力,现在大家的认识比较统一,走得很坚定。2011年后,荔湾加大教育投入,一年有1200万用到学校身上,具体到了各个项目的。
“一切教育问题、教育行为上的偏差,
都是源自观念上的问题”
何池歆:应该说,荔湾这个投入力度是很大的。
徐启贵:这1200万分到每所学校都是20万以上,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国家政策改变了,教育投入4%,各地教育经费得以增加,我们就投入到这里,给学校压力。这一下子,学校总不能再拿穷作为借口了吧?经费投入的增加对学校发展是有推动的,而且是连续的、专项的推动。同时,其他方面的基层推动也涉及到这边,体育、艺术等有着专项经费,实际上总投入就不止1200万了。此外,培训学习交流的投入也很大,我们出去培训学习,最近与学品公司合作了,就是说你在哪个领域专业,我们就跟你合作! 有些时候面上的这些改变很重要,但管理人员、校长、老师观念的改变更为重要。虽然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这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办好教育。一切教育问题、教育行为上的偏差,都是源自观念上的问题。很多教育从业者不是故意要做错,而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应该怎么做,他认识不了。像现在开展的这些培训交流,包括品牌学校的建设,都是一个不断碰撞的过程。通过慢慢调整,他们会逐步认识到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实际意义不在于孩子们现场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观念上的改变、思路的改变。我认为抓学校品牌并没有像之前大家认为的那样,将分数、升学率之类的丢弃了,而是大大地有所促进。
何池歆:真光中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成绩也是很好的,一年比一年好。
徐启贵:举一个例子,单真光学校一所学校,能考取重本的学生就有三百多人。十几年来,真光中学从开始实现零的突破,一步步走到现在。
“不管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学校管理之中,
都要求信息化的高水平应用”
何池歆:荔湾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做得很不错啊!注重应用,现在好像已经实现了100%覆盖吧?
徐启贵:信息化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方向调整,从设备设施建设转向应用。不管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学校管理之中,都要求信息化的高水平应用。之前我们召开了全区第二届电子教材应用大赛,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是电子化的,有声音、图像、名师指点、专家点评小结等等。
“要整个团体水平高,才能算是特色”
何池歆:除此之外,荔湾教育的特色还有很多,对吧?
徐启贵:搞教育都是全方面的,像德育结合、美育结合、社教结合、体教结合等等,荔湾的这些方面都是很厉害的。例如,荔湾在市运会上连续七届都是总分第一,都是我们的孩子自己去,金牌总数也是第一。如果仅是一个人获得这个荣誉,还不能说是学校的特色,要团体的水平高,才能算是特色。
何池歆:从中提取文化、精神,这才是学校的特色。
徐启贵:对。就拿艺术来说,荔湾少年宫合唱团在北京拿了总冠军,在德国也拿了总冠军,若明年去俄罗斯比赛再获奖就是大满贯了,这些奖项在全国层面都是很权威的。
何池歆:是的。荔湾培养了很多的体育人才,像跳水、游泳项目就出了好几位世界冠军。同时,艺术家也涌现了不少。
“成立家庭教育学院,面向全社会、
区域内所有人”
何池歆:这两年,自您出任荔湾教育局局长以来,应该说整个思想观念、区域的品牌意识、学校的品牌意识、教育管理干部的发展观等等,都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
徐启贵:还有一个特色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它不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侧重于家长如何配合学校。荔湾成立了家庭教育学院,面向全社会、区域内所有人,体制内体制外都有。它要求大家都履行好自我的角色、做好正确的角色。这个学院是全民的、终身的、大范围的,短期内是很难看到成果,而且成本高、难度大,需要长远的观察。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期专家讲座,并直播到所有学校,相关人群都能来看。虽然目前仍有一些困惑和问题,但是我想如果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好了。
何池歆:您真是一个教育专家,而且很低调。
徐启贵:现在我们做的“十三五”规划,整个荔湾都在发展特色、发展文化,目标是创造条件去发展。要让每个人发展得一样是不可能的,我就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区内最高教育部门,也就希望创设这样一个条件,能够提供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这就要谈到我们的“择校”,让每个孩子能有充分的选择,我们希望以后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特色环境。
“即使学校再小,也会有发展机会”
何池歆:应该说,荔湾正阔步行走在办“好教育”的路上。
徐启贵:这条路还很长,我们正在不断地努力。作为一个老城区,学校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有着诸多限制,许多校长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荔湾能成就最优秀的教育吧!
何池歆:多样性的教育生态和让每一个生活在荔湾的人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荔湾的两大亮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幸福荔湾”的概念。
徐启贵:对。学校还是要办出特色,即使是一所不怎么好的,甚至很差的学校,都要给它一个空间,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以前的薄弱学校是很难寻找到发展路径的,而现在只要校长有想法,教育局就会提供为其提供发展的道路。
何池歆:在老城区,学校占地面积小,有诸多限制。教育是需要物理空间的,没有这个条件,可以走特色的道路,拓展精神空间。
徐启贵:空间再小也能办成好学校!即使学校再小,也会有发展的机会!我们现在就是让校长都要有这个思想。给他们公平的空间、公平的条件、公平的学习机会,经费上也是很公平的,我们着期待大家的学习效果。
“‘十二品’对我国教育的推动意义
是非常大的”
何池歆:作为主办方,请您谈一谈对即将到来的“十二品”的看法吧!
徐启贵:一年一届的全国学校品牌大会给我们一些有思维、有想法的校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机会。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创举!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的现有政策下,呆板的东西多,灵活的东西少。像全国学校品牌大会这种舞台是很少的,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主角,有机会去表演,这是很好的事情。希望更多的校长登上“十二品”这个舞台,大家相互学习怎么去建设学校品牌,“十二品”对我国教育的推动意义是非常大的!从我们自身来说,学校的品牌建设真心是不容易的,我们也犹豫过、也忐忑过,虽然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达不到预想的地方也是有的。期望会有更多辖区的校长去“十二品”这个闪亮的平台展示自己,也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可以给校长们带来更多现实性和实操性的启迪。全国学校品牌大会这个舞台,学品公司建设得很好!
何池歆:其实,“十二品”就是一群有教育情怀的局长、校长自发组建的舞台。因此,这个舞台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谢谢您,希望经过这次大会以后我们会有更多深层次的合作,也希望学品公司能为荔湾的教育出一把力。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采编部记者)
在多方竞争和协商之后,组委会最后确定了广州市荔湾区的举办权。于是,外界对于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的关注和好奇就一直在发酵。
10月16日下午,《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何池歆带领采编团队走进荔湾区教育局,在召开第一次工作协调筹备会的同时,专访了荔湾区教育局长徐启贵,这位之前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一直保持低调的局长。
“我那时可能是湖北最年轻的教委主任”
何池歆:徐局,又见面了,给我们谈谈您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吧!
徐启贵:我在1984年参加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做教育,转眼过去31年了。最初在湖北恩施,我做学校老师,后来做教研组长、教研副主任、教研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委主任。这些我全干过,对了,我就是没干过总务。
何池歆:那您算是在教育行业什么都干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上来的。
徐启贵:我在恩施的中学里干了十五年。我做一中校长时,是当地最年轻的校长。后来,我又成为恩施最后一届教委主任,我走了以后教委就改成教育局了。我做教委主任时是35岁,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在整个湖北可能都是最年轻的教委主任。我没做过教委副主任,是从校长一职直接调为教委主任了,像这种情况在当地好像也是第一个。我算是比较幸运吧!因为当时年轻,觉得既然有机会,那么就得拼一拼,所以工作上挺努力的。
“既然是公开招聘,我为什么不能报名呢”
何池歆:后来怎么会从恩施来到广州呢?
徐启贵:我是2001年来到这边的,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那之前从没想过会调走。当时的中小学校长啊、教育站啊都会组织出来学习什么的,当时我们那一批都是被派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但唯独我没有去那儿。我当时考虑放假就到广州考察,电话咨询不能真正了解这里的教育,必须投身进来,亲眼所见、亲身感受。荔湾教育局正好在招聘,我就想,既然是公开招聘,那么我为什么不能报名呢?于是,我就报了名,跟大家一样,通过笔试、面试,再进入了考察。
何池歆:您还真是牛啊!
徐启贵:哈哈。我进入考察就有点被动了,湖北那边就知道了嘛,他们问了我的打算。我当时就找县长、县委书记摊牌,说自己在当地觉得职业生涯已经到顶了。在那里,每个人都很熟悉,老百姓和组织都很认可,但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我想要追求更多,故想通过这么一个机会出来,好好锻炼。
何池歆:那您和贵州省教育厅的李奇勇有相似之处,他担任副厅长也是硬考出来的,有胆识!
“荔湾不是教育荒地,
它很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何池歆:您2011年接手荔湾区教育局长后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徐启贵:作为荔湾来讲,教育的发展有着上千年的积累。一直以来,这里的教育和文化都做得相当不错。像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件事,就是和中山大学合作“荔湾教育史”的研究。
何池歆:这件事情干得很漂亮啊!
徐启贵:第一次汇报时我也觉得很震撼。像芳村这边,我们以为这儿以前是很落后的。但事实是什么呢?据史料记载,以前这里不管是教育,还是文化都很发达,有很多所私塾学校,绝对不是一块教育荒地!如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一中是省内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协和幼儿园以前叫西村幼儿园,它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幼儿园之一,而且是第一家将幼儿教育和幼师教育结合为一体的幼儿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像真光中学,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宣教士那夏理女士创办的,一开始只招几个学生,然后慢慢的规模越来越大。那夏理女士过来办学五十多年,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这儿,后来才回到美国过世的……这种对教育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我们自己都未必能做到。还有那夏理女士创办的广州培英中学等等。因此,我觉得荔湾本身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是很值得研究的。
“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建设,
荔湾在广州是最扎实、最好的”
何池歆:外界认为,荔湾的教育现在势头很好。您觉得呢?
徐启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荔湾的教育在广州这几个区算不上是最强的,但也算是很强的了。荔湾、海珠分列三、四,东山第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人口变动,教育本身这一块做了很大的努力。荔湾区从居民素质、人口分布包括发展趋势、经济项目的布局,都不是很有优势的。但是整个荔湾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得到区委、区政府极大的重视,发生了很多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新变化。跟一些老领导座谈的时候,他们都很激动,他们说想之前都不敢想荔湾也可以走在前沿。
何池歆:在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建设上,荔湾挺重视的。对么?
徐启贵:荔湾教育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建设,这在广州是最扎实、最好的。我们并不是单纯的炒作这一概念,而是落到了实处。市里面每年做评估、鉴定特色学校,我并不认同,这需要学校自己愿意,校长自己有思考再做才有意义。十几年来,我们对于这个特色、品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应该说荔湾教育局经过前任局长和现任班子的努力,现在大家的认识比较统一,走得很坚定。2011年后,荔湾加大教育投入,一年有1200万用到学校身上,具体到了各个项目的。
“一切教育问题、教育行为上的偏差,
都是源自观念上的问题”
何池歆:应该说,荔湾这个投入力度是很大的。
徐启贵:这1200万分到每所学校都是20万以上,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国家政策改变了,教育投入4%,各地教育经费得以增加,我们就投入到这里,给学校压力。这一下子,学校总不能再拿穷作为借口了吧?经费投入的增加对学校发展是有推动的,而且是连续的、专项的推动。同时,其他方面的基层推动也涉及到这边,体育、艺术等有着专项经费,实际上总投入就不止1200万了。此外,培训学习交流的投入也很大,我们出去培训学习,最近与学品公司合作了,就是说你在哪个领域专业,我们就跟你合作! 有些时候面上的这些改变很重要,但管理人员、校长、老师观念的改变更为重要。虽然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这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办好教育。一切教育问题、教育行为上的偏差,都是源自观念上的问题。很多教育从业者不是故意要做错,而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应该怎么做,他认识不了。像现在开展的这些培训交流,包括品牌学校的建设,都是一个不断碰撞的过程。通过慢慢调整,他们会逐步认识到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实际意义不在于孩子们现场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观念上的改变、思路的改变。我认为抓学校品牌并没有像之前大家认为的那样,将分数、升学率之类的丢弃了,而是大大地有所促进。
何池歆:真光中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成绩也是很好的,一年比一年好。
徐启贵:举一个例子,单真光学校一所学校,能考取重本的学生就有三百多人。十几年来,真光中学从开始实现零的突破,一步步走到现在。
“不管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学校管理之中,
都要求信息化的高水平应用”
何池歆:荔湾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做得很不错啊!注重应用,现在好像已经实现了100%覆盖吧?
徐启贵:信息化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方向调整,从设备设施建设转向应用。不管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学校管理之中,都要求信息化的高水平应用。之前我们召开了全区第二届电子教材应用大赛,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是电子化的,有声音、图像、名师指点、专家点评小结等等。
“要整个团体水平高,才能算是特色”
何池歆:除此之外,荔湾教育的特色还有很多,对吧?
徐启贵:搞教育都是全方面的,像德育结合、美育结合、社教结合、体教结合等等,荔湾的这些方面都是很厉害的。例如,荔湾在市运会上连续七届都是总分第一,都是我们的孩子自己去,金牌总数也是第一。如果仅是一个人获得这个荣誉,还不能说是学校的特色,要团体的水平高,才能算是特色。
何池歆:从中提取文化、精神,这才是学校的特色。
徐启贵:对。就拿艺术来说,荔湾少年宫合唱团在北京拿了总冠军,在德国也拿了总冠军,若明年去俄罗斯比赛再获奖就是大满贯了,这些奖项在全国层面都是很权威的。
何池歆:是的。荔湾培养了很多的体育人才,像跳水、游泳项目就出了好几位世界冠军。同时,艺术家也涌现了不少。
“成立家庭教育学院,面向全社会、
区域内所有人”
何池歆:这两年,自您出任荔湾教育局局长以来,应该说整个思想观念、区域的品牌意识、学校的品牌意识、教育管理干部的发展观等等,都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
徐启贵:还有一个特色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它不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侧重于家长如何配合学校。荔湾成立了家庭教育学院,面向全社会、区域内所有人,体制内体制外都有。它要求大家都履行好自我的角色、做好正确的角色。这个学院是全民的、终身的、大范围的,短期内是很难看到成果,而且成本高、难度大,需要长远的观察。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期专家讲座,并直播到所有学校,相关人群都能来看。虽然目前仍有一些困惑和问题,但是我想如果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进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好了。
何池歆:您真是一个教育专家,而且很低调。
徐启贵:现在我们做的“十三五”规划,整个荔湾都在发展特色、发展文化,目标是创造条件去发展。要让每个人发展得一样是不可能的,我就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区内最高教育部门,也就希望创设这样一个条件,能够提供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这就要谈到我们的“择校”,让每个孩子能有充分的选择,我们希望以后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特色环境。
“即使学校再小,也会有发展机会”
何池歆:应该说,荔湾正阔步行走在办“好教育”的路上。
徐启贵:这条路还很长,我们正在不断地努力。作为一个老城区,学校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有着诸多限制,许多校长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荔湾能成就最优秀的教育吧!
何池歆:多样性的教育生态和让每一个生活在荔湾的人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荔湾的两大亮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幸福荔湾”的概念。
徐启贵:对。学校还是要办出特色,即使是一所不怎么好的,甚至很差的学校,都要给它一个空间,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以前的薄弱学校是很难寻找到发展路径的,而现在只要校长有想法,教育局就会提供为其提供发展的道路。
何池歆:在老城区,学校占地面积小,有诸多限制。教育是需要物理空间的,没有这个条件,可以走特色的道路,拓展精神空间。
徐启贵:空间再小也能办成好学校!即使学校再小,也会有发展的机会!我们现在就是让校长都要有这个思想。给他们公平的空间、公平的条件、公平的学习机会,经费上也是很公平的,我们着期待大家的学习效果。
“‘十二品’对我国教育的推动意义
是非常大的”
何池歆:作为主办方,请您谈一谈对即将到来的“十二品”的看法吧!
徐启贵:一年一届的全国学校品牌大会给我们一些有思维、有想法的校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机会。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创举!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的现有政策下,呆板的东西多,灵活的东西少。像全国学校品牌大会这种舞台是很少的,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主角,有机会去表演,这是很好的事情。希望更多的校长登上“十二品”这个舞台,大家相互学习怎么去建设学校品牌,“十二品”对我国教育的推动意义是非常大的!从我们自身来说,学校的品牌建设真心是不容易的,我们也犹豫过、也忐忑过,虽然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达不到预想的地方也是有的。期望会有更多辖区的校长去“十二品”这个闪亮的平台展示自己,也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可以给校长们带来更多现实性和实操性的启迪。全国学校品牌大会这个舞台,学品公司建设得很好!
何池歆:其实,“十二品”就是一群有教育情怀的局长、校长自发组建的舞台。因此,这个舞台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谢谢您,希望经过这次大会以后我们会有更多深层次的合作,也希望学品公司能为荔湾的教育出一把力。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采编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