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疫情是苦难,更是灾难,我们把生活中的灾难变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及时关注,深层思考,适时的用笔写心。在书写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勇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又提升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疫情;小学生;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288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季不同往日。“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开启,在居家上课的日子里,我们通过钉钉、微信等网络软件给学生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以及开展班会等。线上教学方式,解决了居家学习的难题,学生一直坚持的习作教学如何开展呢?我们进行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教学尝试。
一、坚持阅读笔记,积累习作素材。
阅读是为习作打基础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这是大家的共识。在学生居家的日子里,我们依然给学生布置阅读笔记任务,让他们在阅读后进行词句摘抄和阅读感悟的记录。因为时间充裕,学生们也乐于书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几乎每天都能完成“阅读记录卡”,还和平时一样每月形成一本阅读笔记,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二、把灾难转化为教材,抓住习作契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有个人独特的思想,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想适时提高其习作能力,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而且还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抓住习作契机,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生搬教材,也不是单纯地讲方法、讲道理,往往是“小处见真章”,从细微处入手,抓住他们的心理,才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抗击疫情中涌现出太多的英雄人物,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这些不仅是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道德教材,也是引领他们习作表达的最佳素材。
三、抗疫点滴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在与学生无法见面时,书信的形式无疑是最好的沟通和习作教学方式,加上“美篇”文字+图片+音乐的独特效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书信表达的真实感,激发他们那种触动心弦的表达欲望。
1.选取身边人的典型事件,形成书信集。
疫情防控期间,班上有很多家长坚守岗位,或是做志愿者,捐钱捐物,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行为,也是非常好的“生活教材”。我先给学生写了第一封信《伟大出自平凡》,在信中,我告诉学生“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你们要懂得,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你能安全的居家学习是多少成年人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是他们用汗水、精力,甚至用生命换来的。”
书信有利于沟通,古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说法,网络时代变成了电子书信,但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交流方式。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见闻,抓住身边人的典型事件,也纷纷给抗疫英雄写信。在信中,抒写自己的真實感受,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以及为国效力的决心,这样就形成了疫情期间的书信集。
2.理解纪念日的现实含义,及时习作。
在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这天,我们引导学生了解雷锋、读雷锋故事,让学生以“我心中的雷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的文章题材各异,有书信,有诗歌,有记叙文,但都写出了自己对雷锋精神和疫情期间志愿者精神的认识。
例如,一位学生写道: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雷锋精神永恒。其实,雷锋从未远离,他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抗疫的战争中,你见过他的身影: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他们传递爱心,播种希望;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他们是扶贫路上,不辞辛劳的我的爸爸;他们是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的志愿者;他们是心地善良,心有他人的和我一样的少年……
3.学习抗疫英雄事迹,抓关键点进行习作。
书信有往自有来,学生给我写了回信(纸上书写,拍照上传)。我挨个看了学生的信,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进取精神,于是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偶像”的含义:钟南山、李兰娟、科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还有公安干警、教师等等,我想你一定会把这些人重新定义为自己的偶像。他们是一部分勇敢的中国人,却保护了我们大多数人,这样的人应该成为我们的偶像。你对偶像是怎么认识的?请以“偶像”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
一场疫情,每个学生也都置身其中,每天的新闻中他们耳濡目染,自然不缺写作素材,有学生写道:在国家危难之际,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祖国召唤之时,是他们,舍我其谁,逆行而上;在社会进程中,是他们,默默无闻,铺基搭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这样的感悟发自内心,这样的表达来自于平时的学习,这样的写作是特殊时期学生真实想法的总结。
4.抓社会热点引导思考,形成习作。
当出现郭某鹏事件时,我就以“做一个有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此事件,从敬畏和责任两方面去写一篇小短文。学生的表现令人吃惊,例如,一位学生写道: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集体里关心同学,这就是有德;在社会里自觉遵守秩序,遵守公共道德,这就是有德;同情弱者,关怀弱小,这就是有德;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这就是有德;讲诚信,言出必行,这就是有德;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坚守岗位,这就是有德;对规则敬畏,对社会敬畏,对自然敬畏,这就是有德……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人,长大后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在疫情期间,学生完成了“书信系列”“英雄系列”“思考系列”“畅想系列”等的主题习作。疫情是苦难,更是灾难,我们要做的正是把生活中的灾难变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及时关注,深层思考,适时的用笔写心。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勇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会成.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84.
[2]卓守勤.利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01):78+80.
关键词:疫情;小学生;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288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季不同往日。“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开启,在居家上课的日子里,我们通过钉钉、微信等网络软件给学生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以及开展班会等。线上教学方式,解决了居家学习的难题,学生一直坚持的习作教学如何开展呢?我们进行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教学尝试。
一、坚持阅读笔记,积累习作素材。
阅读是为习作打基础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这是大家的共识。在学生居家的日子里,我们依然给学生布置阅读笔记任务,让他们在阅读后进行词句摘抄和阅读感悟的记录。因为时间充裕,学生们也乐于书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几乎每天都能完成“阅读记录卡”,还和平时一样每月形成一本阅读笔记,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二、把灾难转化为教材,抓住习作契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有个人独特的思想,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想适时提高其习作能力,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而且还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抓住习作契机,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生搬教材,也不是单纯地讲方法、讲道理,往往是“小处见真章”,从细微处入手,抓住他们的心理,才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抗击疫情中涌现出太多的英雄人物,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这些不仅是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道德教材,也是引领他们习作表达的最佳素材。
三、抗疫点滴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在与学生无法见面时,书信的形式无疑是最好的沟通和习作教学方式,加上“美篇”文字+图片+音乐的独特效果,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书信表达的真实感,激发他们那种触动心弦的表达欲望。
1.选取身边人的典型事件,形成书信集。
疫情防控期间,班上有很多家长坚守岗位,或是做志愿者,捐钱捐物,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行为,也是非常好的“生活教材”。我先给学生写了第一封信《伟大出自平凡》,在信中,我告诉学生“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你们要懂得,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你能安全的居家学习是多少成年人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是他们用汗水、精力,甚至用生命换来的。”
书信有利于沟通,古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说法,网络时代变成了电子书信,但依然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交流方式。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见闻,抓住身边人的典型事件,也纷纷给抗疫英雄写信。在信中,抒写自己的真實感受,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以及为国效力的决心,这样就形成了疫情期间的书信集。
2.理解纪念日的现实含义,及时习作。
在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这天,我们引导学生了解雷锋、读雷锋故事,让学生以“我心中的雷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的文章题材各异,有书信,有诗歌,有记叙文,但都写出了自己对雷锋精神和疫情期间志愿者精神的认识。
例如,一位学生写道: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雷锋精神永恒。其实,雷锋从未远离,他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抗疫的战争中,你见过他的身影: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他们传递爱心,播种希望;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他们是扶贫路上,不辞辛劳的我的爸爸;他们是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的志愿者;他们是心地善良,心有他人的和我一样的少年……
3.学习抗疫英雄事迹,抓关键点进行习作。
书信有往自有来,学生给我写了回信(纸上书写,拍照上传)。我挨个看了学生的信,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进取精神,于是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偶像”的含义:钟南山、李兰娟、科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还有公安干警、教师等等,我想你一定会把这些人重新定义为自己的偶像。他们是一部分勇敢的中国人,却保护了我们大多数人,这样的人应该成为我们的偶像。你对偶像是怎么认识的?请以“偶像”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
一场疫情,每个学生也都置身其中,每天的新闻中他们耳濡目染,自然不缺写作素材,有学生写道:在国家危难之际,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祖国召唤之时,是他们,舍我其谁,逆行而上;在社会进程中,是他们,默默无闻,铺基搭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这样的感悟发自内心,这样的表达来自于平时的学习,这样的写作是特殊时期学生真实想法的总结。
4.抓社会热点引导思考,形成习作。
当出现郭某鹏事件时,我就以“做一个有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此事件,从敬畏和责任两方面去写一篇小短文。学生的表现令人吃惊,例如,一位学生写道: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集体里关心同学,这就是有德;在社会里自觉遵守秩序,遵守公共道德,这就是有德;同情弱者,关怀弱小,这就是有德;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这就是有德;讲诚信,言出必行,这就是有德;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坚守岗位,这就是有德;对规则敬畏,对社会敬畏,对自然敬畏,这就是有德……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人,长大后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在疫情期间,学生完成了“书信系列”“英雄系列”“思考系列”“畅想系列”等的主题习作。疫情是苦难,更是灾难,我们要做的正是把生活中的灾难变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及时关注,深层思考,适时的用笔写心。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勇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会成.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84.
[2]卓守勤.利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01):78+80.